[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依托大学城 岳麓区成创新领头雁

27.05.2016  09:06

深化区校合作 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湖南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十)

上图: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蓝莓基地的蓝莓长势喜人。

上图:风景如画的莲花镇桐木村。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岳麓区后湖国际艺术区是省内最大的原创画作基地,集产学研和创作交易于一体,拥有完整艺术产业链和多种业态。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长沙市岳麓区委课题组

近年来,长沙市岳麓区立足区情实际,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机遇,依托大学城优势,全面深化区校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领跑全省、领先中部、全国一流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区校合作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1 要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雁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库存化、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面对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必须打造新引擎,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经济带来持续的活力。

岳麓区位于湘江西滨,辖16个街道、2个镇、2个景区管理处、1个科技产业园,87个村,90个社区,总面积5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态优势独特,人文优势显著,后发优势强劲,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传统的科教大区,岳麓区素有“湖南硅谷”盛誉,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2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扎根于此,集聚了27位卓有建树的“两院”院士、12万科技人员、20多万在校大学生,汇聚了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和科教人才优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调研时强调“湖南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书记徐守盛在长沙调研时强调“长沙要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和国家级湘江新区正式挂牌的背景下,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科教文化和创新资源大区,岳麓区理应成为全省最具创新力和爆发力的新增长点,多出成果、多育人才,成为这两个“国字号”平台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雁”。

2 多管齐下深化区校合作

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顶层设计——

岳麓区紧紧围绕产、学、研、金、贸一体化以及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产业化,激活全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深化区校合作,力争成为全国第一个突破行政体制障碍的区校合作创新试验区。2013年,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顾问、区长为组长的区校合作领导小组,和驻区高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区校合作的重大方向、重要举措、重大项目。同时,将区校合作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区域产业和城乡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区校合作空间。

明确合作方向,谋求互利共赢——

在推进区校合作时,岳麓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潜在优势,充分整合区内外高校科教、技术优势,明确区校合作方向,谋求互利共赢发展。一是合作建园,提升综合竞争力。重点和中南大学合作建设好中南大学科技园,发挥中南大学在先进制造、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方面优势,大力实施“5511”工程——建设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50亩企业加速器、100亩科技研发总部、1500亩中南大学产业化基地,打造中部最佳、全国一流的检验检测产业专业园区,力争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学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视察时,专门到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二是着力满园,提升产业影响力。着眼高端服务业,打造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产业链,重点和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以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与湖南大学合作,依托其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国际金融贸易等学科上的优势,建立“建筑科技园”“千年学府创意设计产业园”和“金融创新园”;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依托其在艺术创作、创意设计等学科上的优势,打造后湖国际艺术区,构建“名人名家+高校+培训机构+园区+创意企业”五位一体的创意人才产业链。三是大力扩园,提升人才贡 献力。重点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设施农业等都市农业。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聘请专家顾问团成员等方式引进人才,加强区校合作。

强化优质服务,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岳麓区科技网络化试点平台,实现互动式网上网下全覆盖,及时发布合作共建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信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零距离专业化服务。组建岳麓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创业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营造资金、人才、信息的集聚效应,促进岳麓区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二是拓展合作方式。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收益、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参与项目合作。探索采取技术入股型、技术咨询服务型、项目联合开发型、基地试验合作型、联合建立科研机构等多种合作形式,区校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龙头、产权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企业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科技开发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加快了高校研发和企业技术创新。三是提供优质服务。树立“服务高校就是发展岳麓”的理念,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为区校合作入园企业、项目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对重大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积极主动协助审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改革涉企收费征管模式,推行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程序,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向社会公开,并严格按标准收取,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

集成政策资源,加大支撑力度——

一是研究出台专门的区校合作政策。梳理岳麓区现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教育、人才、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研究出台鼓励区校合作和科技创新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融资政策、研发平台建设政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等激励政策,重点在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岳麓区区校合作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区校合作引进项目、人才、企业和平台建设。对区校合作项目用地实现指标单列,按照财税贡献大小等评估,以不同的优惠价格甚至成本价、零地价优先供应。科技创新企业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一定期限内返回企业支持发展。企业投资扩大规模所需银行贷款视情况由财政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对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专利持有人以及技术团队等来岳麓区创新创业,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重奖和政策倾斜。三是开展全方位合作。立足打造泛岳麓山创新创意和文化旅游示范区,探索建立区校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环境共治的合作机制,实现城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主动积极帮助和支持高校解决校园扩建征地、公共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构建“区校共建、美德先行”新载体,推动驻区高校大学生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融入和谐岳麓建设。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年轻科技人员到区政府职能部门挂职,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政府部门或企业实习和就业。

3 区校合作结硕果

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了《岳麓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扶植奖励办法》,明确了对产业投资、对外招商、企业入驻、企业壮大、品牌创新的奖励措施,如对企业自办或区校合作的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标准检测中心)且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在区内转化的,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企业或区内研发科技项目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入驻岳麓区且转化为生产力的,分别给予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岳麓科技产业园专门出台了《关于中南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企业入驻扶持的暂行办法》,对中南大学科研成果入园孵化进行专项扶持。加大对科研支持力度,2013年全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1.9%。

加快载体建设,开展战略合作。以岳麓科技产业园为载体,与中南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中南大学岳麓科技园,以产业“园中园”形式共同打造国家级园区,助推岳麓科技产业园五年内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城区、校区、园区联动,由中南大学牵头,省、市、区、校有关部门共同会商,负责协调解决科技园建设和科技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联合成立了中南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平台公司,中南大学科技园已经获批省级科技园。省、市、区三级先后召开现场办公会,形成会议纪要,协调解决该园发展中的体制创新、研发总部选址、征地拆迁、配套设施等重大问题。区里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从科技专项经费中拨付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南大学落户园区创新项目的孵化与产业化;市政府同意中南大学科技园纳入市科技重点项目,2014年支持专项资金500万元,后期扶持资金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申报。近年来,中南大学的继善高科地球物理智能探测、赛恩斯环保科技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南大学中大检测等一批前沿科学技术项目纷纷落户或即将落户园区。2014年,中南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区,50多家中小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孵化科技项目20余个;以“区校共建、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分园创业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院士领衔、专家教授首席、高层次大学生(研究生)自主创业的多层面科技创新团队,孵化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如C/C复合材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长沙各产业园区。

合作效果明显,助推科学发展。采取重点项目支撑、政府补贴扶持等形式,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技员在区内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扶持,促成区内企业的技术中心、生产基地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开放。同时,激活了高校专家教授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潜力,实现了科研开发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促。如将莲花镇作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现代科技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来莲花镇开办林业科技企业进行创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技特派员王森教授扎根农村,成立了湖南森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规模近1.2亿元,规划建设1000亩的莲花桐木蓝莓基地,打造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在洋湖湿地公园联手打造科普教育、成果展示、学生见习基地,开辟100亩土地,共建洋湖垸湿地公园药用植物园。2014年至今 ,全区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达11000余件,专利授权6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00余件。

4 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启示一:必须坚持城区、校区、园区“三区融合”。区校合作是推进地方和高校发展的共赢互利之举。从岳麓区的实践来看,推进区校合作,必须根据城区、校区、园区承担的不同功能,实现“三区”深度融合发展。城区主要为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社会环境;大学校区主要进行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园区主要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职能,是产学研结合以及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场所。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功能城区的公共服务与环境建设、大学校区的人才培育与知识创新、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与科技园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释放科研成果经济效益。各科技园区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城区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加快完善区域相关配套设施。

启示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三轮驱动”。改革、创新、开放是深化区校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三大引擎。改革就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消除一批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就是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力度,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开放就是要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园区、企业的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和就地转化。全面拓展合作领域,从经济发展逐步延伸到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领域。

启示三: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品牌价值“三效合一”。区校合作带来的“智囊团”“创新源”“人才库”,为企业发展鼓足了后劲,在实现园区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区校合作,依托区域德育资源和高校智力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区域文化精神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也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岳麓区依托区校合作,扎实推进区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工作,探索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积蓄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具有时代精神和湖湘特质的智慧动力谷、泛岳麓山都市旅游圈、联通湘江西岸创新创业带的品牌价值逐步彰显,区校合作“岳麓品牌”正叫响全省、辐射中部、影响全国,势必成为吸纳、集聚更多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的“金字招牌”。

(课题组主要成员:周志凯、刘汇、周春晖、蔡锋、杨利成)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