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长沙适当安排财政资金 以人工增雨应对雾霾天气

22.01.2015  20:39

2014年10月27日,长沙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资料图)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1月22日讯(记者 岳珊)“国内很多城市都尝试通过人工增雨,比如成都。长沙和成都在地理条件等方面有多处相似,市政府不妨借鉴成经验,结合‘清霾’行动的进行,打响应对雾霾的‘长沙经验’。”为此,长沙望城区人大代表龙涓涓在多次走访调研后,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适当安排财政资金利用人工增雨并形成常态化应对雾霾天气的建议》。

  近年来,各地雾霾天气频发。为了打响全民“清霾”行动,长沙市政府发布号称“史上最严”的《长沙市应对霾天气全社会联动方案》,将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定为应对霾天气特护期。实际上,长沙仍有可进步的空间。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尝试通过人工增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成都。所谓人工增雨,是指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前提是“有降水形成的条件”。

  2008年,按照《成都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的要求,成都市气象局制定了《2008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优良气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当空气污染指数(API)超过80,若有气象条件,立即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时至今日,成都已形成了全年值班制度。

  起初,成都进行人工增雨,还是按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标准,污染了才开始应急性、临时性的人工增雨作业。但到了近两年,人工增雨目的已从“保证主城区蓝天”到了“提高全域成都空气质量”。

  成都的冬季干燥,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3%,而有时只要增加1毫米的雨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换句话说,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除了增加雨水洗天以外,人工增雨还能够改善当地径流,是一种对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方式。

  龙涓涓说,长沙空气湿度大,但是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与成都有相似的地方,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建议市政府适当安排财政资金,利用人工增雨,应对雾霾天气,并形成常态化反应机制,从而降低雾霾、优化长沙空气质量,也是保障民生的一个创举。”

   附:近十年成都驱霾人工增雨数据

  2005年  无

  2006年  3次 3月12日凌晨首次为空气质量达优进行人工增雨 10月、11月各一次

  2007年  11次 集中在3-4月和11-12月

  2008年  24次

  2009年  25次 高炮作业共用炮弹463发、火箭作业277箭次、用弹1042发

  2010年  仅上半年17次火箭作业143箭次,用弹622发,高炮作业共用炮弹1256发

  2011年  17次 飞机作业2架次,火箭作业184箭次,用弹726枚,地面碘化银发生器作业13次,燃烧烟条27根

  2012年  飞机作业3架次,火箭作业31次,地面碘化银发生器作业13次

  2013年  18次 飞机作业16架次、地面碘化银发生器作业32次

  2014年  29次 飞机作业3架次、高炮炮弹635发,火箭55箭次,用弹195发,地面碘化银发生器作业32次,燃烧烟条124根




(稿源:星辰在线)
(作者:记者 岳珊)
(编辑:段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