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农业局以“四个安仁”引领小康工作

02.06.2016  17:05

近年来,安仁县农业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全方位地开展小康工作,获得较好成绩。

把小康工作与加快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以“实力安仁”引领农民致富。2015年,安仁县农业局投入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200余万元,引导各农业企业筹资1.59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水利条件,扩大基地面积,提振核心竞争力。到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到41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的企业1家,建成基地27.27万亩,仅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业值就达到6.32亿元。县农业局申报的神乐园等5家企业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数位列郴州市第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7.76万家,在家门口就业的人员14480人,工资收入达到1.17亿元。

把小康工作与发展休闲农业结合起来,以“美丽安仁”引领生态建设。我县把休闲农业作为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推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在稻田公园核心区按季连片种植万亩水稻和油菜,利用园艺手段,在稻丛、花海中塑造各种图案,重点打造水稻画、油菜花风景,并以此为核心,精致布局了千亩荷花园、百亩葡萄园、观鹭园、桃花岛等景观景点,构筑起“春赏油菜花、夏看映日荷、秋观金色浪、冬踏田园雪”的旅游格调。神乐生态园、华溪生态园、军龙山庄、水龙山庄、汉庭生态大观园均开辟了花卉、苗木培植区,全县花卉苗木增加5000余亩。安平镇还举办了第一届水仙花节。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到613人,全年接待游客37.57万人次(不含稻田公园接待人数),营业收入达到2560万元。休闲农业的兴起,不仅美化了县域自然环境,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游园赏景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安仁人重要的生活方式。

把小康工作与农业污染治理结合起来,以“幸福安仁”引领安全生产。一是积极参与郴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积极开展控镉技术试点,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自2012年以来先后在竹山乡竹山村、永乐江镇山塘村、新丰村、金紫仙镇源田村开展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完成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610户,推广稻田综合开发技术(稻田养鱼、养鸭、生物防治等)600余亩。二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任务,农残超标率远低于省定标准。去年11月中旬我县成功举办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现场会,市人大、市政府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三是加强对农村“脏、乱、差”的治理,去年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农村乱建、乱堆、乱放、乱挂现象进行了全面清理,在人口密集区添置了垃圾桶、清运车,设置了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点,对景区内房舍内墙进行了刷白,栽种绿化树苗15万株,新建公共游园12个,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安装路灯480盏,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把小康工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以“实干安仁”引领社会进步。多年以来,县农业局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下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把最新的技术、品种和经营理念、方式传授给群众,促进了农民科技水平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步、文明。一是利用春分药王节农民群众齐聚县城的机会精心组织“三送”(送科技、送法律、送农资)活动,连续6年从未间断,累计接受20余万人次的现场咨询。二是积极开展实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自2013年起,推广油菜免耕、直播、全程机械化技术6万亩(累计数,下同),生物农药技术1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万亩,秸秆还田技术20万亩。三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传授新型实用技术30余项,使1.8万人掌握了1-2门新技艺,有1.2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四是认真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农村培养了24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3万多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