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宁波为什么没有好的互联网企业

02.04.2015  13:51

  被称为互联网创业元年的2014年已经过去,从滴滴和快的烧钱大战到外卖订餐之争,从阿里赴美上市到陌陌上市,从O2O到万物互联,各种热钱流动。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离宁波不到150公里的杭州已经是电商之都,出了个全国首富,宁波却依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杭州、宁波同为副省级市,人均GDP 不相上下,为什么宁波凑不了互联网盛宴这样的热闹?宁波为什么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互联网企业呢?

  纵观宁波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和众互联、中聘股份、浙江商帮科技都是做外包的,老牌的派桑网络主流业务被杭州盘石取代,还有大量互联网公司是靠着政府活下来的。小C我大学是电子商务专业,对于这点的感受特别深刻,在互联网招聘网站上投简历,检索到宁波的时候,企业只有20余家,有很多还是传统工业刚转型过来的,想要找一家有逼格的互联网公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有下半句)。

  我问了杭州的一个vc,为什么宁波没有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呢?他说阿里巴巴马云的出现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属于横空出世,如果有必然,就是浙江人天生的创业精神,但杭州成为互联网重镇,是个意外。

  这么说来,宁波发展不起来互联网似乎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我查看了14年各大城市的GDP排行和互联网公司主要分布城市,发现互联网公司的分布和GDP 是有正向相关的(杭州GDP排名第十,在互联网公司分布上排在了第五位,比较靠前),但是宁波在浙江GDP紧随杭州,互联网发展却在嘉兴、义乌、温州之后,排在浙江省第五位,不难看出宁波互联网行业发展上脱节严重。

2014年城市GDP排行榜和2014中国互联网公司分布

  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怎么才能发展起来,我想归纳起来无非是5点:环境、组织架构、团队(人)、资金、和产品(创意)。

一、 环境

历史环境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以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搜索为核心,依托搜索实现流量变现。第二阶段以流量为核心,以2008年为开端,网民激增造就了流量的繁荣,之后的4年一直被称为流量红利时代。第三阶段以粉丝为核心,打造忠诚的社群体系。

  而宁波最早一批网商成长于 2007 年前后,2011 年才后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2011年已经到流量红利的尾声了,宁波互联网发展已经时间上的严重滞后,想要在和高速发展起来的巨头对抗……呵呵。

竞争环境

  传统行业中,同行业几大巨头并驾齐驱的例子不在少数,宝马和奔驰,康师傅和统一,佳能和尼康,但到了互联网行业,这样打了几十年谁都打不死谁,一副欢喜冤家模样的却很难找到,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互联网行业有第一没第二,但是淘宝一出,国内的拍拍易迅之流不说,叱咤海外的亚马逊,变成了天猫上的一家旗舰店;微信一出,就算是同公司的qq也开始没落;而搜索,在百度之后,我们知道的搜狗、360搜索更是举步维艰,邓亚萍的中搜烧了政府20多个亿也没烧出朵花来。在互联网行业,第二第三以及末流之辈就算还活着,也仅仅是只是生存,第一名的市场份额往往比第二到第八名加起来的总额还要多。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一切”,公司不再受时空限制,理论上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企业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当线下实业还在在意村口王师傅今天有比你多了几个客人的时候,不知道哪一天,尽心维护的那块奶酪,duang的一下被世界上另一个角落的人抢走了,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对手存在。那些一叶障目,安于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企业注定会被用户遗忘。在未来的5年,尚未认识到这一点的企业,80%将被强制性的淘汰。

自身环境

  2011年宁波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4年作出了建设电商城的决策,启动了“一城两区一中心”的布局。从产业基础看,宁波中小企业数量多实力强,拥有纺织、服装、家电等众多产业集聚和方太、太平鸟、奥克斯等强势品牌企业,90% 以上的外贸企业也已经涉足互联网,以大宗商品交易为主的电商平台和行业性网站已经形成一定规模,B2B 网站宁波有 100 多家,各类行业网站上千家,这么看来宁波的互联网似乎基础不错,但为什么没有孕育出一家两家出了宁波还有人知道的互联网公司?

宁波产业园分布图

  我们一起来看下宁波电商园的分布,星星点点的都是电商园区,分散这么散,一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模样,完全使不出力。江北的园区都已经贴近绕城高速,这些园区大部分都只注重自身硬件建设,虽然企业入驻会在租金上会有政策资助,但是周边配套完全跟不上,入驻的阻力一下子就大了不少,就算创业者愿意每天奔波着去工作,但是你很难招到愿意跟着你每天奔波的人啊。

二、组织架构

  宁波更偏重实体经济,第二产业占比51.8%,宁波准备转型互联网企业的传统行业在转型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阻力,包括产品创新、传播模式、资金筹集、人才结构等,但最大的阻力却是企业的组织架构重塑。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VC的投资倾向,他们更愿意投纯互联网背景的人和团队,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虽说有基础却不受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传统行业的人和团队接受不了扁平的组织架构。

  为什么扁平的组织架构成了关键?互联网思维讲究效率和速度,对市场的反应按分按秒算,而传统企业的所有请求和决策都要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批准才能做。在学宏观经济的时候我们会学到一个词叫“决策时滞”,即了解情况到讨论对策到行动效果之间时间差距,组织越大,时滞越长。互联网的一个领域风口期在18个月左右,在风口上猪才能飞得起来。就算已经赶上风口的企业,如果不能对热点快速反应,就会失去很多借势的机会。网络热点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前段时间刷屏我们朋友圈的“duang”和“蓝黑、白金衣服”这两个热点的时间都没超过24小时,而柴静“穹顶之下”的热度也没撑过一周。但是借助“穹顶之下”,除了防霾口罩火了,同时带火的还有污染地图APP和空气质量检测APP。互联网企业需要的就是发散性思维,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野蛮生长,灵活机动,在稍纵即逝的热点中抓住机遇,乱中获胜。

  在公司的管理上,互联网企业采用的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放弃了流程化和管控型组织,极少有类似行政命令的情况。线下巨头雅戈尔去年才初步组建互联网团队的原因,反应速度慢的让人发指,流程森严、次序井然的公司牺牲的不单是快速反应的能力还有市场和用户。反观小米作为互联网创业的神话,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主管-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而且能对外界的动态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占宁波企业大头的私人企业,要让他们放弃很多对企业的掌控权,除了对以往管理经验的颠覆,还有管控欲的落空,将决策权交出去这无异于抢他们的孩子,所以转型升级好比一次回炉重塑,难上加难啊。

三、团队(人)

宁波人

  说到宁波人不得不说到宁波帮,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宁波人敢想敢拼,开拓了中国许多空白的市场,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银行……宁波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在20世纪的中国为世人所惊叹。但是让人着急的是,到2014年,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宁波的百强企业竟然没有一家是纯正的互联网公司,上一代宁波人的辉煌俨然已经过去。现在宁波的很多家长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公务员、老师、银行职员等事业单位的员工。互联网行业创业往往是九死一生,外来人才吸引力不足,而本土宁波人求稳求体面,所以想要在宁波这片土地上涌现一大批互联网创业精英怕是后劲不足。

  宁波人头脑灵光、多疑,宁波老板对员工一般也是边用边试,委以重任之前必定要经过重重考察。宁波的民企往往老板的个人特征比重过大,开放性、包容性均显不足,而互联网行业需要对时时更新生长的新事物主动亲近研究,而不是送到家门口,还要等大家用了才敢下手,互联网行业发展瞬息万变,风口和热点出现的快,死去的也快,竞争的胜负也在一早一夕之间。素以精明著称的宁波人,喜欢计算投资回报率,尤其看重前期1到2年的投资回报率,若收益率不高,甚至亏本,不如投资到房地产、汽车等更保险项目。而互联网企业前期烧钱抢市场的做法,宁波人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宁波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没什么菜,饭要吃饱”宁波人的精明中透出的务实,想要他们不顾一切用钱砸出个未来,怕是难于上青天了。

互联网人才

  互联网企业硬件没有太多东西,主要是软件,软件就要靠人,没人才进来,互联网发展起来只能是纸上谈兵。

  而宁波的高校数得上来的就这么几所:宁波大学,宁波理工,宁波诺丁汉,宁波工程,我是电子商务专业,班里的同学大多去了杭州、上海、北京,要么回了家,少数创业去了,留在宁波的更少数都在淘宝或者天猫店工作,像小C这样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我只想说,不是想去互联网公司的人太少,而是宁波真的拿不出几家像样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公司创始人Ben所在的98届的镇海中学一个班级45个人,现在留在宁波的,就只有6个人。

  内生不足,那就外部引进吧,宁波也出台了“3315计划”,针对人才和团队给予50-2000万的人才和科研经费资助,14年签约了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10家,申报门槛高,成功的数量也不多,远水解不了近渴。反观杭州“人才新政27条”不仅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了极大和便利优惠,而且资助资金也是相当给力。来杭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经评审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资助;领军型团队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除了资金上的资助,更提供事业编制保障,落户、买房、孩子入学、就医都有细致的说明和关照。

宁波市3315计划与杭州人才计划对比图

  单对比人才引进计划,宁波在资金力度和后勤保障方面都比杭州要弱,引进外来人才的力度相对是不足的,外面的人不愿意进来,自己培养的又留不住,作为互联网创业关键的人没有,哪里来的企业哪里来牛逼的产品?

四、资金

  一个创新团队得以忘我工作的基础就是资本的支撑,而获取那些无需抵押的天使投资是创业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天使投资的来源主要是3F(Friend、Family、Fool),充当天使投资人的Fool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新兴行业创业成功者(天使投资人)、以及政府。宁波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主要是1985年后重新崛起的宁波本土商帮,代表的人物有奥克斯的郑坚江、雅戈尔的李如成、杉杉的郑永刚等,他们大多出生在50、60年代,这一批人赚钱都是从血汗钱一点点积攒到今天的亿万富翁,很难以不在乎资金的心态去投资。他们会将自己投资的企业当成“老婆”和“儿子”来投(老婆的意思就是自己全资,别人碰不得;儿子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控股,自己说了算),这就会导致投资人和被投资互联网企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投资行为很难实现。简单来说,互联网创业的灵魂是人,而非传统企业的管理流程和标准的生产线,那么问题就来了,传统企业家对互联网不甚了解,又控制了互联网企业的灵魂的人物,就又回到了我们之前说的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上最大的阻力??管理者的管控欲望。

  不找个人企业家,我们来看看找投资机构这条路行不行得通。宁波市本土的投资机构寥寥数家,我所知的有:宁波东元、君润、蓝源、金帆、维科精华、杉杉等,在仅有的这几家中,投资互联网的没几家,对互联网的研究也不深。宁波的本土机构与外来机构之中,2013、2014年发生的投资案例也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而从Friend、Family中借钱,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宁波人务实谨慎,互联网砸钱的方法让他们不敢将钱借出去。一个创业团队前期至少要100万元维持启动期间的基本费用,除了少数富二代,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笔费用很难负担得起。

五、产品(创意)

  在《三体》小说中,宇宙由11维降到了3维,未来有可能降到只剩1维,那这最后一维,就只能是产品。产品是1,其他的都是后面的0,没有产品的1,有再多的资金,有执行力再好的团队都是扯淡。我们前面说到,互联网已经将竞争环境扩大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要有一款被认可的产品,就要有黏住一群特定属性人的产品,那么,这块蛋糕就是你的。

  所以,就要敢做梦,要么不创业,创业就要垄断一个群体。但是互联网时代产品渐渐趋同,想要抓住一个群体目标,对这个群体兴趣点的把握,门槛的设置,功能上是否够爽够简单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宁波,想要突破和创新,创造出让人尖叫的产品却受到了种种限制。想在技术上突破,缺少人才,没有技术大牛支持;想要在用户体验上创新,没有好的互联网环境,极致的用户体验源自原有产品在体验上带来的痛苦,可能宁波人与生俱来吃苦耐劳的精神愿意忍受这类痛苦,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体验是痛苦的,是可以改善的。

  宁波人就算是在互联网方面创业,最终也归于三个字“踏实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宁波仅有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是帮助企业营销、管理、代运营等模式,为什么?钱来得快,风险小啊。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宁波没有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是发展问题,更关乎更多企业的生死,相信很多公司都感到,原来的行业或做法已经做不下去了。

  在外部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在宁波互联网创业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呢。我想无非两点,要不就做到极致,要不就无中生有,垄断一批具有相同兴趣的人。

工匠和极致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也许其利暂微,随后建立起的品牌效应,也可能得到认可。

  互联网企业和实业貌似成了一个对立面,一个的兴起伴随着另一个的没落,但并不是这么回事,雷军有一个著名的互联网创业心法,叫作“专注、极致、口 碑、快”,这个心法适合所有创业型的公司,说白了就是抓住需求,单点突破,让用户爱不释手,短时间内建立壁垒。线下实业对转型互联网的惶恐主要来自于不知该如何着手,可以烧的资金又有限,他们不会将客户不注意的环节大刀阔虎的砍掉,将力气花在痛点环节。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加减法,将注意力专注到产品竞争力上面,专注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或许是一条转型之路。

边缘打法

  瞄准BAT们还未动手的边缘行业,在红海中制定蓝海战略是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打法。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百度比作主食,那腾讯就是菜肴,阿里巴巴就是酒水,再去抢这三大巨头的饭碗行不通,我们可以做碗筷,可以做餐后甜点,甚至可以做宝宝椅。比如宁波的快递超人着眼于整合快递查寄,优化快递投递最后一公里的体验;再如猎众平台,瞄准的就是BAT尚未涉足的垂直猎头平台,这个领域被传统的信息提供网站垄断了好些年,2014年,互联网招聘行业热钱涌动,各种垂直网站像雨后春笋般蹭蹭的往外冒,但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风口仍然在。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你最好能像百度,腾讯那样利用互联网手段连接所有人,要是做不到,那就挑选一群特定的具有相同属性的人群,在BAT们看不到的地方,连接他们。我说过,尘埃落定后互联网行业向来有第一,难有第二。

  互联网行业的盛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挑战,虽然将我们的竞争对手扩大到了全球,但是创业的门槛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只要你有好的点子,有好的团队,能利用互联网手段连接你想要的那一群人,属于这群人的那块蛋糕就是你的。不过聪明的你也可以发现,前面讲的极致和工匠其实是可以和边缘打法结合的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 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当事人(单位)如有异议,请参阅《删帖说明》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