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东湖塘镇:美丽新乡村,口袋脑袋一起富
东湖塘镇的大雁鹅养殖基地带动养殖户年增收超过5000元。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张奇涛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范婷 陈瀚祥
“绿水青山清新空气,路畅网通生态食品。如今我们农村人的生活,让很多城里人向往咧!”在宁乡市东湖塘镇陶家湾村新近竣工的同心文化广场上,年近花甲的李幸芳和广场舞队友们跳得正起劲,她抹了抹脸上细细的汗珠,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这群娭毑们就是要更开心、更健康!”
正月初二,记者来到宁乡市东湖塘镇,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道路硬化黑化四通八达,村民文娱生活丰富多彩,贫困户脱贫后信心更足,农哥村嫂开着小车去拜年……在党和政府诸多惠农、扶贫政策助力下,宁乡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焕然一新,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成为风尚,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拉近了城乡距离。
镜头一
麻山锣鼓响起来,非遗引人忆乡愁
厚实的麻石铺得平平整整,古色古香的文化书屋伫立一旁,3万多册各类图书可供村民阅读,大红灯笼将九曲回廊点缀得喜气洋洋,村民自筹60多万元建设的同心文化广场一建成,立即成为陶家湾村乡亲们读书娱乐的好去处。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甜甜的欢腾。”伴随着一曲《好日子》,十多位身着大红舞蹈服、手持金色花边扇的村嫂翩翩起舞,她们时而变换队形,时而用扇子拼出“2018”“开门红”等字样,广场舞跳出了国标范,引来一群外地自驾游客连声喝彩。
广场一侧的八角亭则变身迷你戏台,铜锣、铜镲、唢呐、鼓等乐器一字排开,八位老人演奏着最地道的麻山锣鼓。“听一场麻山锣鼓,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就像在影院里看大片。”一位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麻山锣鼓在2006年就入选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掏出手机认真地拍着,说是要发视频给在北京创业的儿子欣赏,让儿子能够记得住家乡、忆得起乡愁。
“近年来,我们村投入了4000多万元,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道路、网络通畅了,环境整洁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玩得好、住得下,我们的绿水青山才会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农家乐、土特产才会变成宝贝疙瘩。”指着一条新铺的黑亮沥青路,陶家湾村党总支书记贺时来信心满满地说,这条路通向不远处的香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一条发展旅游产业的“黄金路”,村里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民宿、露营基地、生态农庄等,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镜头二
养殖托起致富梦,网络营销来帮忙
欢腾的锣鼓和广场舞,只是东湖塘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剪影。
此时,那些曾经的贫困村、贫困户的日子过得怎样?记者来到2014年戴上省定贫困村“帽子”的麻山村发现,如今已摘掉“贫帽”的麻山村正大步奔小康。
在风景秀丽的白云水库旁,记者找到了正在放羊的贫困户汤德良,他认出我是去年曾采访过他的记者,高兴地一路小跑过来。“我去年底卖了20来头羊,千元左右一头,现在还有十多头羊,最近又出生了7头小羊。我还养了20多只鸡、10多箱蜜蜂……”汤德良喜滋滋地向记者讲起自家的好收成。
“你们先坐,我要喂鹅去了,这个点正好是喂食的时间。”在湘鹏大雁鹅养殖基地,老板娘朱艳平来不及招呼记者,就推着载满玉米的小车进了鹅舍。近三年来,基地免费送给200多户贫困户近8000多只鹅苗,同时还提供饲料、兽药、草种以及技术培训、保价收购,一些养殖户年增收超过5000元。
“省里确定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很有效,帮助乡亲们脱贫的路子,我会坚持走下去!”朱艳平一边用手机向长沙红星大市场的冷链加工厂下单,一边向记者透露,今年基地将建设省内首家鹅肝厂,让湖南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新鲜美味的法式鹅肝大餐,同时通过网络销售,让宁乡产的大雁鹅“飞”向全国。
记者手记
新乡村蝶变,人才是关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子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东湖塘镇党委书记肖冠雄坦言,来自于父老乡亲的顺口溜,往往是客观而辩证的,而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乡村工作的目标。
当养殖基地老板娘朱艳平的口中,对我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连声点赞;当村党总支书记贺时来舍弃建筑老板的身份,将人脉、资源全部投入家乡建设……我们可以预见,有这样一群能人志士加油助力,新乡村一定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