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把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

28.11.2014  13:04

 

(通讯员:汪建业)近段,宁乡县城郊九年制学校的老师们比较忙碌,既要筹备长沙市课改现场推进会和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又要接待湖南校长培训班、安徽霍县、四川珙县、邵阳武岗等省内外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学习课改经验。校长黄跃军笑着说,“我们累并快乐着。”城郊九年制学校是长沙市的课改样板校,也是宁乡县近200所学校组成的课改联合体的理事单位,学校探索的“三一五”课堂教学在全国都有影响,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评价说,这是一所“培养公民的学校”。 但前几年,这所地处县城周边的学校可没有当前这么大的名气。当时,学校没有食堂、礼堂、绿化和田径场,甚至没有围墙,教学楼也破败不堪,教学质量难上去,老百姓不买账,不少家长甚至进城农民工都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城里更好的学校读书。现在,学校不但功能室、餐厅、足球场等基础设施“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全校有1070个学生,比三年前增加了350个。 “我们乡有四分之三的区域纳入了县城总体规划,青岛啤酒、加加酱油等上百家企业在这里落户,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相应增多,初步统计,全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1500多个,约占全乡学生总人数的35%,以后这个比例还会逐步提高。”城郊乡中心学校副校长王智勇介绍说,为了让到城郊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好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新城郊、新教育、新崛起”的口号,决定把“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 王智勇兴奋地说:“新城郊、新教育的发展思路,让全乡每所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城郊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1亿多元搞了32个学校建设项目,平均每年4个以上,现在城郊乡拥有了全县第一所高标准配置的中心小学、城区第一所功能齐全的九年制学校、全县第一所现代化园区小学、全县第一所最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全县第一个最高标准的足球场。全乡在校学生从1000多个增加到4300多个。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2013年我们乡成功挂牌“教育强乡”后,乡党委、政府仍然实打实地支持教育工作!”城郊乡中心学校校长熊光明在城郊工作多年,对党委政府的重教兴教感受最深。他如数家珍地回忆:2013年,城郊乡自掏腰包在乡中心小学新建了一栋可容纳12个班的教学楼,让500多名进城务工子女就近“上好学”。2014年春季,城郊乡三联小学正式开学,这所现代化的新学校占地面积16738平方米,建筑面积9223平方米,拥有28间教室,并实现了 优质资源“班班通”,现代化的塑胶田径场、风雨球场、学生餐厅一应俱全,学校少年宫的“七室一场”功能齐备。城郊乡4个村、1个社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内的孩子们“求学不用去远方”了。2014年暑假,城郊乡筹资将全乡的村小‘打扮’得漂漂亮亮,乡中心学校通过实行捆绑管理,选派优秀老师到村小任教后,让这些薄弱的村小学重新焕发了生机。 熊光明校长介绍,城郊乡边远的卯田小学因生源问题,一度停办,但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子女就近入学,乡党委、政府不仅坚持不撤校,即使学校所处位置的土地升值空间巨大,而且还出资翻新了教学楼,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添置了图书、仪器、电脑等教学装备。今年秋季开学,卯田小学的学生由7人增加到56人,石珑小学学生由7人增加到56人。 “办学条件改善后,全乡教育教学质量也大步跟上来了。”王智勇副校长乐呵呵地说,“近期城郊教育捷报频传,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夺得一等奖、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历史性的进入前五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三自教育”科研让城郊中心成为长沙市首批区域特色学校……一个接一个的荣誉让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现在城郊教育是宁乡教育的新窗口,特别是在解决进城务工子女‘读好书’的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样本。”熊光明这样说完全有底气。近年,城郊乡相继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现场和教育强县验收现场,乡党委书记彭欣仁连续两次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和全县教育创强总结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城郊中心校多次获得县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城郊九年制学校被评为市基础课程改革样板校;城郊中小获全县综合素质检测特等奖、长沙市两型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优秀少先队标兵集体;全乡师生参加省、市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荣誉300多人次。 “以前,我们家长为崽女读书的事情操了不少心,现在,好学校就在门口,看到儿子每天开开心心地上学,快快乐乐地成长,幸福感油然而生。”城郊三联小学的一位家长道出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