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之教育学:一个都教不好 两个咋办

05.01.2017  11:34

  为了应对大孩随时挂在嘴边的“不公平”,琴欣(化名)只得采取最原始的“公平方式”:什么东西都买两样,哪怕是大孩根本不会耍的玩具。

  即便这样,还是没能堵住老大的嘴,“凭什么你抱她不抱我?凭什么她可以跟你睡,而我却不能……”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只愁生不愁养’,现在这句话倒过来了。”琴欣感慨地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医疗技术发达,生个孩子并不是那么困难,反倒是教育孩子,是她最头痛的,“一个都教不好,两个咋办?”

  

   有了老二之后 老大变了

  琴欣是独生子女,2014年底,她生下了老二。“刚生下时,老大还是多欢喜的,觉得自己有个妹妹了。”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

  琴欣说,他们夫妇对孩子比较严格,只有老大时,吃饭、穿衣等都要求她独立完成,“之前(老大)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但妹妹一出生,情况就变了”,刚开始是“说我们不陪她”,后来发展到任何事情都要和妹妹比,喂妹娃饭,她看到后说自己手不舒服,也要大人喂。“到现在,她什么事都觉得‘不公平’。为了缓和矛盾,我连买玩具都是双份。”

  和大部分家庭不一样,杨柳(化名)选择生二孩,是受了大女儿好好的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前,孩子班上的一些同学,陆续有了弟弟妹妹,女儿也希望我们给她生个弟弟。”2016年8月,杨柳顺利产下了小宝,小名仔仔。一家人的重心放在仔仔身上,起初,好好因弟弟的诞生异常兴奋,不过杨柳和丈夫担心的状况还是发生了。

  第一次感觉好好的变化是一天午睡的时候,杨柳说,她和丈夫在房间哄仔仔睡觉,突然好好骑着扭扭车,撞开房门冲了进来,跑了一圈又出去了,声音很大。“那个扭扭车好好3年前就没有玩了,一直放在储存室里。”杨柳这才意识到,大女儿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注意,“刷存在感。”

  还是同样的原因,一次在仔仔睡觉的时候,好好在客厅里吵闹,这一回,杨柳直接对她说,“不要影响弟弟睡觉。”“我晓得你们就是喜欢仔仔。”好好的话让杨柳和丈夫无所适从,“我马上跟她解释,爸爸妈妈更爱你,但孩子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不过,在杨柳丈夫看来,好好的改变也有积极的意义,“孩子以前不爱说话,有了弟弟之后,经常主动与我们交流。”不难发现,这是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而更爱表现自己。

   为何两孩争宠突出?

  教育学者:因对老大教育缺失而起

  70后的杨国忠在农村长大,对他来说,再生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就有兄弟姐妹陪伴。“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从小一起长大,虽然打打闹闹,但感情一直很好。”

  “下河游泳、滚铁环……就是哥哥教我的。”但让杨国忠没想到的是,当自己有了两个儿子之后,如何让两个孩子都不受委屈,成了一件让他头痛的事。

  “大儿子7岁,小儿子4岁,小儿子衣服破了,给他买一件衣服,没给老大买,老大看了很不高兴。”在杨国忠看来,各方面都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有时候父母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是偏心。”

  如今生育二孩的父母中,70后和80后成了主力军。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导致目前两个孩子争宠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教育。对第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对弟弟妹妹的态度,因此老大对弟弟妹妹的不满,其实是父母教育缺失的体现。“两孩家庭的教育,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应该从两个孩子的角度考虑。对于很多原本不打算要二孩,政策放宽之后才计划的父母来说,教育两个孩子很可能是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

  

杨柳8年前生下女儿好好后,去年8月又生下儿子仔仔。图为姐弟俩在一起玩耍

  两个孩子如何教? 物质和精神上尽量“一碗水端平”

  当看到好好情绪失落时,杨柳会对她说,“其实爸爸妈妈更爱你,因为你先于弟弟陪伴了我们8年。”这是杨柳的真实想法,她说,弟弟一出生就有个姐姐,但对姐姐来说,是后来多出了一个弟弟,姐姐的态度将是姐弟间关系的关键所在。

  2014年,在生二孩之前,杨涛就曾和6岁的大女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出生后,全家人的重心会随之转移,这是不可避免的,从一开始就要跟老大交流,并且父母的教育不能让老大形成家里面唯我独尊的观念。”

  2015年底,杨涛的小儿子出生了,姐姐不仅没有觉得父母偏心,反而会帮着父母一起照顾。在杨涛看来,老二的出生让老大更加懂事,有了一种责任感。

  在成都从事早教行业的杨玉枝说,父母在孕前和孕中就要努力做好老大的工作,让老大对老二充满爱心和期待。“父母要把还想有一个孩子的愿望传达给孩子,毕竟这是一家人的大事,要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和存在感。”同时,有了二孩之后,要让老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参与老二的成长,学会担当和分享。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许艳丽告诉记者,两孩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引导不好,势必适得其反。在她任职的班上,大约有1/4的学生来自于两孩家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比独生子女更懂得包容和忍让,“尤其是在家中排行老大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障碍”,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个人的表现,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关键是父母要妥善平衡其中的关系。

  熊丙奇谈到,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平时要注意平等对待,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要尽量“一碗水端平”。而传统观念中的“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对两个孩子均会有消极的影响。

   发生冲突怎么办? 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颖,是畅销书《二孩时代》的作者,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

  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是妈妈们一直以来所烦恼的。冯颖认为,对于二孩的出生,大孩心有不满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即便他的大脑没有意识到,在他的潜意识中也是会有抗拒的。因此,在二孩出生后,爸爸或妈妈至少有一个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孩身上,因为这个过渡期对大孩的心理挑战特别大。

  冯颖介绍,两个孩子可能闹别扭的理由千奇百怪,可以是过马路谁拉妈妈左手谁拉妈妈右手,可以是看动画片谁坐哪个座位,甚至可以是吃饭时谁用哪个小碗。当然,更多是因为玩具!任何顺理成章的生活场景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并且愈演愈烈。

  如何解决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冯颖说,在没有到影响孩子健康和家庭秩序的程度之前,还是建议妈妈们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观点采择,不仅从自己角度看问题,还要考虑对方的需要;正是在这些冲突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与合作。可以说,冲突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顾爱刚 摄影记者 刘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