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彰显张谷英 张谷英家训的深刻内涵

20.05.2015  19:50

在岳阳县渭洞笔架山下,有一处保存着古朴建筑、古传祖制、古雅民风,仿若独立于现代文明之外的 “世外桃源”——张谷英村,古村落有600多年历史,这里的人们以读书为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四邻,全村2600多人同姓同宗,聚居在同一个屋檐下,誉为“天下第一村”。

张谷英大屋的“当大门”前,门头上“读耕继世,孝友传家”的对联格外抢眼。据当地人讲:“作为宗亲文化,这副门联是始建者为后世子孙立下的安家立业之道,代表了张谷英村的耕读文化和祖训家风……”族人的解释,似乎让人们感觉到了当时张谷英退隐官宦、移居他乡后立志以和为家,并希望子孙绵延百世的殷殷期盼。

张谷英村的人都说自己家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孝友家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四邻,凡事以孝为先的“百忍家风”才是几百年来家族兴盛不衰、团结奋发图强的源泉。翻开张谷英族谱家训:其一,“不求金玉富,但愿子孙贤。”“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有书不读子孙愚。”这些家训一直告诫子孙重读书、尊学识。张谷英的私塾学堂一直传继到现在。其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劝善书多皆切己,我劝为人从孝起,堂前父母大如天,须知万善孝为先。”其三,友兄弟,睦四邻,“和为贵”,在族人和外人面前做到“忍为高”。孝者:尊敬上辈;友者:友善亲朋戚友;忍者:宽容、和谐。族人把家训族规刻写在墙上,记在族谱上。

村民很愿意讲起自己家族里的故事,而他们逢人讲得最多的便是:张氏族谱记载的16条家训诗和5条族戒词。其家训诗是:“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性、正蒙齐、存心地、修行栓、勤职业、循本分、慎言语、尚节俭、存忍让、恤贫寡、供赋役”。族戒词是:“戒酗酒、戒键讼、戒多事、戒淫荡、戒贪忌”。这16条家训诗和5条族戒词,正是对张谷英大屋孝友家风和良好道德传承的生动注释。在这种良好家训和族戒的熏陶影响下,这里的人们,业余生活大多是看书、串门子聊天、看电视,有时候打打牌,但没有人赌博。直到现在,每家每户房门都没有锁,邻里之间彼此相互照应,互帮互助。正是由于有了宽厚待人、方圆有度的家训族戒,使得张谷英村在今天仍然成为一片净土,从未发生过凶杀偷盗等作奸犯科之事。

各家各户不仅遵循祖训族戒,而且每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无论是当大门,还是纺绩堂,抑或是上新屋,各处的门头上,都能看到一副副饱含祖先深意的家训门联。有的门联:“几朝古貌,一脉真形,更喜宗儒光族谱;历代淳风,千年正气,且看励志步青云”;有的“议事商情,小异大同无远近;循规蹈矩,集思广益有方圆”;各门头上悬挂着的共19副木雕门联,都说明了不同的家训,这些对联不仅是古建筑群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人风景,更是对耕读文化和孝友家风的生动诠释,是张氏家族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现在看来,张谷英村人重家教、讲读书、求和谐,与当下正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其后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也就成了张氏家族延续几百年荣辱兴衰、缔造一个令世人赞叹的不朽传奇的历史渊源。

祖训家风对后人的影响

张谷英大屋和张氏家族能在旷野中生根,且数百年生生不息、合而不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奇迹。那么,是什么力量成就了张谷英大屋的发展神话?我们可以从其家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看出是张谷英良好的祖训对后人道德情操的影响,简而言之,张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史,正是其后人对优良祖训家风的继承发扬史。

崇尚读书是良好家风之一。“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在张谷英村,读书与吃饭一样,已是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读书则是天大的耻辱。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张谷英其人能文能武,在远离仕途、隐居渭洞山下后,便教习后代子孙以耕读为本,尊孔孟、讲仁德,而后世五百多年间,聚族而居的张谷英后人深受他的言传身教,奉行“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的祖训族规。村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识字为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制度时,从张谷英村走出去的,就有进士1人、举人7人。

今天的张谷英村,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大多靠加工油豆腐或者向游客兜售山里的干货、开小饭馆维持生计,日子渐渐富裕起来,好过了的村民,却始终没有淡忘对读书学习的理性追求。高考制度恢复后,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就有300多人、还有好几位博士生和留学生。这些文人学子,如今也已成为振兴家风、传播遗志的生力军和擎旗手。

尊敬长者是良好家风之二。张谷英大屋,有这样一副对联,其上联为“祖德荫千秋,书香门第遵遗训”,下联为“唐皇封百忍,孝友家风振谷英”。面对古人的教诲,我们不难看出,张氏先人已经把“敦孝友”作为重要的家训族规展示出来,要求后人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善。在祖训家规的教化下,孝父母已经成为张谷英大屋的一种风气。数百年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张氏后人始终谨记先人教诲,把孝敬父母作为崇高的道德坚守。今天,虽然有许多年轻人走出了大屋,但家中只要有健在的老人,必定有子女寸步不离的照顾着。

和睦友邻是良好家风之三。张谷英后人在处理本族与外族重大事务时,坚持讲灵活、讲包容;在处理本族内部之间的重要事务时,坚持讲原则、讲规矩,这在邻村已被传为佳话。上世纪80年代,张姓家族和邻村的龙姓家族,因用水问题曾发生过矛盾,由于龙姓在上游,张姓在下游,汛期来临时,龙姓把水泄到下游,张姓的庄稼就会受灾;而到旱季,龙姓又会截断上游的水源,导致张姓无水可用,两个家族因此积怨日深,眼看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有了动手的想法。危急关头,张氏家族的长者,便召集族人商讨对策。有年轻人认为,这件事张姓人有理,应用武力解决;而长者们认为,张氏家族孝友传承,凡事礼让三分。家族的长者用祖训说服了年轻人,村民便借着春节舞龙的机会,主动上门给龙姓拜年。就这样,张姓家族以自己的高姿态,换来了龙姓家族的理解和让步,两个家族由此握手言和。

处事公正是良好家风之四。这是张谷英后人对“以和为贵”祖训家规与时俱进发展与延伸的结果。随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村里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旅游收入来回赠给村民,但是,这些款项该如何分配?每家每户能得到多少?每次分配前,村里事先都要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对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村民,给予怎样的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影响本村形象的又该如何处罚,大家都要坐下来讨论,逐一表决通过。而每次议事时,村干部都要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家训拿出来与村民共同学习,以此作为秉公办理、奖惩分明的共同道德遵循。 张氏家谱有句话叫“功伏宗兴”,意思是,个人要心甘情愿把功劳藏起来,谦虚谨慎、率先垂范,宗族才能兴旺。村民们也说,自己家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孝友家风”,凡事以“和”为先的思想是其家族几百年来绝不涣散的力量源泉。“伏”与“和”,其实都是对张谷英祖训及家风的生动诠释和深刻注解。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当下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友家风”作为张谷英先人流传至今的行为道德规范,难道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脉相承的吗?直到现在,从张谷英大屋走出去的年轻人,他们每年都会回到张谷英大屋,祭拜他们的祖先—张谷英雕像。游子恋故人,正是后人对先人遗训的认同、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发扬。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