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中国股市“保卫战”举措值得称道

12.07.2015  17:53

   参考消息网7月12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承接7月9日的强势,中国A股7月10日继续强力反弹。沪深股指涨幅均高达4%以上,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逾5%。

   市场整体信心有所恢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11日报道,分析人士认为,跟跌的负面循环已打破,但市场情绪修复需较长时间,预计震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报道称,中国股市本周涨逾5%终结连续三周跌势。分析师表示,期指领跌-现货跟跌的负反馈循环已被打破;但大跌后情绪修复需较长时间,且沪综指已连破多个重要支撑位,在量能有效放大前,预计大盘短线反复震荡以夯实底部。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分析员张智威10日发表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尚有余地接受进一步稳定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政府目前有所保留旨在降杠杆。

  德银认为,近期政府可能倾向于继续实施当前战略,允许降杠杆逐步完成。

  另据路透社7月10日报道称, 监管部门加大救市火力带动,中国股市本周终于从暴跌转为报复性反弹,市场整体信心有所恢复。这对防止股市杠杆风险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传染有重要意义,救市“组合拳”积极意义值得称道。

  不过,市场短期行情改善的同时,中国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去杠杆速度也有所放缓,场外配资也再呈活跃之势,显示在新股IPO供给未明显提速前,中国股市仍难摆脱过多资金追逐过少筹码的局面,高杠杆风险并未因市场快速调整而消失。

   政府救市已成国际惯例

  据路透社7月10日报道称,沪综指此前近一个月重挫超30%,政府是否应该出手救市也一度成为争论焦点。

  从中国此次救市措施来看,从最初的央行降息降准,到几乎所有重要部门都出手救市,可以看到关于是否救市的争论最后是以“救”为终结。

  报道称,但在“救”的策略上,从日本和美国两国的经验来看,前者多有直接购买股票、ETF等风险资产的传统,如2002年、2010年;美国则以美联储提供流动性为主。而中国此次则几乎是两者兼而有之。

  中国2013年的债市去杠杆后,债市运行健康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的股市高杠杆风险,如果当局能加以有效控制,在经济增速下降、货币政策宽松、无风险利率处于下行通道等诸多有利因素支撑下,长期慢牛行情仍然值得期待,而受益于减税放权等改革的成长股和中小股,也有望继续成为未来中国股市的领先指标。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1日报道,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表示,市场需要政府干预。

  他说:“市场崩溃,急需政策干预。这些措施会逐步稳定市场,吸引价值投资回归。”

  报道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曾锐生认为政府高层的做法大致正确,大胆的干预行动比零碎的措施更能稳定股市。

  曾教授表示:“信心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政府坚定大胆地稳定市场,有更大机会能够恢复投资者信心,效果比逐步推行一系列措施更佳。”

  报道称,常驻北京的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布拉姆说:“中国政府需要迅速行动,令市场重拾信心。预料政府会采取与之前类似的做法,出台干预措施,推动市场发展。”

   专家看好市场长期前景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10日报道,瑞士银行7月10日发给客户的函件中写道,中国股市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特大影响。

  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暴跌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因为根据汪涛的计算,股票仅占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约12%。

  报道称,汪涛还表示,此前很少有证据表明消费和股价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

  瑞士银行仍维持此前预计,即中国2015年的GDP增长率为6.8%。

  另据俄新社7月10日报道,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近期的下跌与实体经济状况无关,而是由于股市的调整引发缺乏专业知识的个体股民的恐慌,他们的抛售进而导致股市大跌。

  中国股市大跌当然会带来风险,但未必会引发新的严重危机。从中短期来看,复苏将成为中国股市的主要趋势。

  报道称,俄罗斯技术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维克托·克拉多夫称:“(中国股市暴跌)很可能缘于心理层面,这是典型的恐慌。基本面因素表明,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型增长向有质量的增长转变。”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雅科夫·贝格尔表示,在必要的行政干预下,中国股市会继续趋稳,因为中国经济主体和大多数金融机构由国家掌控。

  瑞士Medelle SA咨询公司合作伙伴格里戈里·别格拉良认为,中国经济基本上不会因这场危机而遭受损失,“总体来说,大家都不会太受伤。统计显示,中国家庭投入股市的资金约占其收入的10%-15%”。

  据《澳大利亚人报》网站7月11日报道称,中国金融系统本身因股市遭遇的风险是有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活跃的投资者比例很低——据澳洲联邦银行估计约为1.07亿人,这相当于人口的约8%。相似地,保证金贷款仅占总银行资产的约1%。

  报道称,中国仍然在增长——至少城镇化的过程仍将进行数10年。城镇化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

  报道称,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推荐更广泛地买进中国股票。因为尽管有各种杂音,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仍是积极的。

  很少有投资者意识到当前的中国股市已经到了一个理想的买入机会。

  可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证综指在这么短时间内的下降幅度过大:自6月12日以来的17个交易日内下跌了32.1%。这意味着未来的反弹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反向押注。尽管并不能确定趋势就此已经完全回转了,但这样押注的利润仍是非常可观的。

  也许你觉得市场会要进一步下降,在此时买入会觉得不安心。但你知道谁曾经说过“当大街上血流成河时,一定要去买资产!”这句话吗?正是传奇的逆向投资者内森-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

  为了帮助你建立起新生的逆向本能,请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选择三次投资机会,在这期间就像中国目前所经历的,美国股市当时也在17个交易日下跌至少32.1%。尽管我没有检查每一个基准指数,但我相信你的三次选择都是在包括美国平均市价等指标下降的途中。我分析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800年代末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在1970年代早期跌回初始水平时的状况。

  我选出三次投资机会:

  ·1929年股市崩盘(1929年10月)

  ·1987年股市崩盘(1987年10月)

  ·互联网泡沫破裂(2000年3月/4月,仅投资纳斯达克)

  美国1929年崩盘后的经历和目前中国股市的下跌最为类似,当时美国市场在1920年代以来和中国一样受大规模融资投机的困扰。道琼斯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实现了两位数的涨幅,尽管在一年后屈服于看跌的主要趋势并失去了大部分的涨幅。

  如果你认为中国股市一直处于泡沫之中,你可能会把互联网泡沫破灭当作先例。然而请注意,即使那时市场在最初暴跌后的一年里走低很多,但在最初的三个月中仍然发生了30%反弹。

  相信这样一个收益足够吸引你成为逆向投资者。(编译/双刀)

  加州房地产业顾问彭斯说:“我认为在美国置产的中国人是长期投资,藉此分散资产,以防万一国内出事还有个避风港。我不认为中国股市狂涨150%后暴跌30%会改变这种情况。”

  中新网7月11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中国人近年来在美国大肆购买房地产,而中国股市最近疯狂崩跌,可能直接影响美国房市。问题是,涌进美国房市的中国资金会因此增加还是减少?

  加州房地产业顾问彭斯说:“我认为在美国置产的中国人是长期投资,藉此分散资产,以防万一国内出事还有个避风港。我不认为中国股市狂涨150%后暴跌30%会改变这种情况”。

  国家广播公司(NBC)引用全国房地产商协会的数据报道说,中国人已成为美国房市最大的外国买家,过去一年就投入286亿元,比投资额第二大的加拿大人多出一倍以上,也为美国营建商和开发商提供很大的机会。

  总部设在迈阿密的Lennar建筑公司,正与中国朗诗建筑公司合作,在新泽西州Weehawken兴建公寓大楼,它在加州尔湾的一家庭住宅小区也吸引大批中国顾客。该公司执行长米勒说:“经济动乱会让人更想把钱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虽然美国房价上涨,可是美国房产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迈阿密是中国人置产的新市场。与伦敦、香港和纽约相比,迈阿密房价便宜得多,而中国资金迄今大部分集中在商业开发设施,而非个别物业,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迅速改变。

  商业地产公司Jones LangLaSalle指出,在房价快速上涨的纽约市曼哈坦,中国投资者今年就购买了超过47亿元房产,占曼哈坦区所有外国投资的39%,比去年的12%高出两倍以上。

  NBC报导说,在南加州,中国人的购屋需求已略微减缓。这可能与房价上涨和供应仍然有限有关,因为购买一家庭住宅的中国人偏爱新屋。

  Gerson PrestonRobinson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普斯说,中国股市崩跌,促使更多人看上美国,因为从政治观点来看,美国是个安全的地方,也是存放资产的安全处所,又能提供投资机会。

  李普斯发现寻求安全投资地点和入籍美国的外国投资者激增。虽然这种机会现在诱惑力更大,可是中国股市暴跌导致无数股民财富大失血,也影响他们在美国投资置产的能力。

  与上海居外网合作,在中国推销美国房地产的加州拍卖网执行副总裁夏嘉说,这种情况会对住宅市场造成重大冲击,也会损及对商业物业的需求,尤其是在美国东西两岸市场。

  不过,他说,股市崩溃也可能造成反作用,促使中国有钱人把钱挪到国外,投入比较保险的美国房地产。

  (2015-07-11 16:05:01)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表示,中国将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来扶持经济。他指出,促进经济稳定向好仍要付出“很大努力”。

  据路透社7月10日报道,在同政府官员开会讨论经济形势时,李克强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回稳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他指出,要在一些方面进行“优化”。

  他没有提及政府要设置股市底线,而是承诺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他说:“我们不掉以轻心,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7月10日报道,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优化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千股涨停盛况令人欢颜

  据路透社上海7月10日报道,继9日多头绝地大力反击后,中国A股市场周五继续报复性反弹,连续两日千股涨停盛况令投资者重现欢颜。不过投资者亦不能太过乐观,短期内股指可能进入震荡期。

  近期国家救市政策的累积效应发酵,再加上相当多个股有很强的技术性反弹动能,大盘9日和10日轻松地脱离低位。

  两天内沪综指累计上涨近600点,扳回前半周的失地,大盘全周累计上涨5.2%终结连续三周跌势。

  A股市场无疑是全球金融市场近期的关注焦点,在A股“病愈归来”的时候,周边市场亦沾点喜气。

  尽管周五政策面似乎恢复平静,但前期发布的多项政策的利好效应仍在。

  据台湾“中央社”7月10日报道,香港股市继9日大涨近4%后,10日上涨2.08%,主因中国大陆采取行动防止股市崩盘。

  上海股市本周如坐云霄飞车,但在政府宣布采取额外政策,以避免股市崩盘后,整体而言,上海股市是上涨5.18%。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0日报道,中国股市10日连续第二天大幅上扬,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鼓励了投资者增持股票。

  只有几只个股下跌,超过1000只股票涨停,只要是仍在交易的股票都有投资者争相购买。

  在北京方面禁止大股东减持股份和允许用央行资金购买股票后,两大股指昨天开始反弹。有关当局承诺提供“充足流动性”。

  官方的《证券时报》10日报道说,各地证监部门已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制定维护股价稳定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高管增持和公司回购股份等。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7月9日报道,中国采取了若干措施,以扭转早先股价下跌的势头。

  中国21家证券公司承诺将购买中国的股票,以帮助稳定股市。此外,28家企业暂缓首次公开募股。

  据台湾“中央社”7月10日报道,大陆官方查处非法融资以来,陆股融资总额已经减少人民币8100亿元,为4个月新低,每日新增融资占成交比例也降至1年来最低。

  《华尔街日报》指出,陆股在大幅下跌后,融资炒股的动力正在快速消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刘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