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热议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之“特色发展”

20.01.2016  08:27


  刚刚建成并免费开放的长沙博物馆,成为长沙新的文化地标之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享受精神文化大餐。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星辰在线1月20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唐朝昭 彭玮蔚 刘军)昨日,出席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对《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纲要(草案)中的“特色发展,打造具有湖湘特质的文化名城”提出,文化之于城市,既是灵魂和软实力,更是角逐未来竞争的力量源泉。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弘扬湖湘文化为重点,以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 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保护古城整体格局

  【纲要(草案)点击】

  积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层次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城市形象突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加大对古城、古街(区)、古镇(村)、古寺、古遗址和名人故居(墓葬)等“五古一故”的保护力度。

  【长沙实践】

  目前,《长沙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总体规划》已获长沙市政府审查通过。长沙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为四期建设,以遗址保护为出发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阶段,将选择恰当时机启动。

  【委员建议】

  王习加(市政协委员,长沙市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长沙彰显历史文化破题之作就是将长沙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汉文化城”。长沙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汉文化特色最为突出,因此我建议大手笔建好长沙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在遗址公园周边建设一座“汉文化园”,加大对长沙汉文化的考古、研究和宣传力度。可以将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特别是对一些汉代古建筑、街巷等文化遗存进行妥善保护发展。

  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纲要(草案)点击】

  启动“长沙记忆”工程,加大对反映长沙历史发展进程、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的征集整理,加强历史古城遗址、民风民俗名人、老街老字号、方言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

  【长沙实践】

  雨花非遗馆(原名红星木雕城)已入驻和签约200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非遗商品几千种,计划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非遗”项目集散地、传承地、销售地、互动中心。

  【委员建议】

  陈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建议在雨花区红星木雕城基础上打造“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基地”,同时成立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投入基础建设,“筑巢引凤”。适当提高非遗传承人待遇、加强非遗文化人才的培养,建立起非遗志愿者队伍,积极推进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B 推动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文化产业跨界发展要注入互联网+

  【纲要(草案)点击】

  把握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把湖湘文化创意拓展到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着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加快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深入融合,推动项目对接、业态对接和资本对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释放湖湘文化拉动经济的最大效应。

  【长沙实践】

  2015年11月10日至26日,在短短半个多月内,华强集团“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三大文化产业项目,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长沙相继开工。三个项目分别选址宁乡县、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和望城区,形成鼎立之势,总投资超过 300亿元。前两个项目均将在2017年开门迎客,后一个项目将于2018年开街运营。今后,市民、游客不仅能到宁乡县沩东新城“穿越”璀璨的华夏文明,到河西大王山邂逅明星,还可以到铜官窑领略盛唐时期铜官古街古镇的繁华景象。

  【委员建议】

  缪晨光(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产业融合为抓手,长沙“文化+”融合发展正稳步推进,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华强集团“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三华”项目就像花儿已绽放。在今后的两到三年时间里,它们结出的丰硕果实将为市民和省内外游客提供传统与现代融合、娱乐休闲与文化体验一体的旅游新地标,也将给长沙和湖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带动湘江新区的建设,形成精美的文化名片,也可丰富长沙的旅游资源,并且为长沙成为中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产品制作中心打下物质基础。所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注入互联网+的新鲜元素,都是我们未来五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要把长沙建设成一个文化的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

  加快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纲要(草案)点击】

  加强湖湘文化和旅游业深入融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山水文化、创意文化及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实施“五色”旅游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旅游产品。

  【长沙实践】

  近日,长沙召开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长沙拟在浏阳河流经的区县(市)、乡镇(街道)策划包装164个项目,计划投资1728.66亿元,以“醉美浏阳河 神奇九道湾”为主题,发挥名河、名歌、名人、名址、名景的产业聚集效应,加快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委员建议】

  傅涛(市政协委员,长沙锦东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尽快启动浏阳河沿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以经济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总量提升。以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为总揽,站在品牌塑造、产业运作角度上对浏阳河故事进行再加工。进一步提升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定位与品质,真正将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为具有国际标识的长沙城市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河。

  C 推动文化事业与社会文明和谐共进

  长沙花鼓戏的春天来了

  【纲要(草案)点击】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的引导,创新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拓展服务领域,形成公共文化产品“超市化”供给、“菜单化”服务,“个性化”定制模式。

  【长沙实践】

  加快实施长沙戏剧艺术中心、长沙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长沙美术馆)、长沙蜡像艺术馆等项目建设,推进市青少年宫等项目实施和投入使用。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扶持县(市、区)级博物馆发展。加快推进综合性、多功能的地方志馆建设。

  【委员建议】

  王萍(市政协委员,长沙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各家各户,鸡鸭小心……”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说起长沙花鼓戏《打铜锣》,差不多每个长沙人都会唱一两句。目前,长沙花鼓戏远不如三四十年前那样繁荣。我建议政府加大对长沙花鼓戏的投入,大力发现并培养后备力量,使长沙花鼓戏发展再迎春天。

  不因赚钱而影响文艺作品品位

  【纲要(草案)点击】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长沙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开展主题文化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品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原创,激发文艺名家、文化领军人物、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文化创造力,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展现湖湘文化精神、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长沙实践】

  目前,长沙已经有“金鹰电视艺术节”、“橘子洲国际音乐节”、“汉语桥”等大型品牌文化平台。下一步,长沙将努力办好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节会,提升长沙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委员建议】

  谭旭(市政协委员,长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蕴为长沙文化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长沙文化产品门类齐、数量多,特别是歌厅文化、娱乐文化非常发达,长沙也因此获得了“娱乐之都”的称号。近两年,因为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长沙一些文化经营场所为了吸引人气提高收入,演出一些低俗的文化产品,这一现象值得警惕。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生活,开动脑筋,多创造一些雅俗共赏的好作品,不应以赚钱为目的搞影响文艺严肃性与品位的作品。

社区“微治理” 居民“唱主角”
社区党员带领孩子们在社区的绿树上安装 “鸟巢”。星沙新闻网
24个项目签约 6大优惠政策公布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专题招商推介暨中国空港经济区星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