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规范》等农业技术规程的通知

23.01.2015  19:28

湘农办质〔2015〕4号

 

各市州农业局、委机关相关处室、委直相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制定与发布管理规范》规定,我委制定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规范》(HNZ067-2014)、《水稻洪涝灾害灾后生产补救技术规程》(HNZ068-2014)、《早稻单体保温育秧大棚建设规程》(HNZ069-2014)、《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HNZ070-2014)、《藤本月季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HNZ071-2014)、《蔬菜害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规程》(HNZ072-2014)、《绿色食品    江永香柚生产技术规程》(HNZ073-2014)、《大棚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技术规程》(HNZ074-2014)、《瓠瓜栽培技术规程》(HNZ075-2014)、《蔬菜滴灌技术应用规范》(HNZ076-2014)、《瓜类作物电热温床育苗技术规程》(HNZ077-2014)11个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月20日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67-2014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规范

Work instruction for creating high yielding rice plantation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规范

为了切实加强湖南省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水稻高产创建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安排的双季稻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市区,下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试点县、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推进乡镇、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创建,适应本规范。

1.2   县、乡镇自办的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和高产创建万亩、千亩示范片,由县农业局参照本规范进行管理。

      2  申报       2.1  申报主体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申报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

      2.2  申报类型

各申报单位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和申报条件,可对应申报以下相关项目:

a)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市区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试点县市区;

b)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

c)早稻、中稻、晚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2.3  申报程序

按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申报指南申报。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具体承办申报事务。

      2.4  备案登记

县市区、乡镇自办的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乡镇及万亩、千亩示范片由省农业委员会备案登记,作为下年度申报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优先条件。

      3   目标任务       3.1  总体要求

领导重视,工作主动;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推广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交通方便,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

      3.2  技术要求

按农业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水稻高产创建年度工作方案要求确定。

3.2.1  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a)双季稻覆盖率95%以上,无耕地抛荒和水稻直播;

b)双季稻高产1050公斤以上,或比上年增5%以上;

c)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

d)耕种收综合安排化水平65%以上;

e)规模生产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30%以上。

3.2.2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

a)开展“四双”(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600公斤)超高产技术集成等攻关。

b)开展双季稻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机烘技术集成配套示范。

c)在5个以上乡镇推广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技术3万亩以上。

3.2.2  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

a)早晚两季示范面积均不小于2万亩;双季稻覆盖率95%以上;无耕地抛荒和水稻直播。

b)双季稻亩产达到1050公斤以上,或比上年增长5%以上。

c)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均实现全覆盖,集中育秧面积60%以上。

d)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

e)规模生产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35%以上。

3.2.4  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

a)早稻、晚稻单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分别达到520公斤、550公斤或增产5%以上;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达到1050公斤或增产5%以上;中稻亩产600公斤以上。

b)优良品种、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晚稻安全齐穗等技术均实现全覆盖。

c)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

d)规模生产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40%以上。

e)无耕地抛荒和水稻直播。

      3.3  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与水稻生产大户、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水稻加工企业相结合的示范方式,实现1个万亩示范片联结1个龙头企业、4个以上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20个以上适度规模种粮大户。探索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态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高产高效配套新技术,不断创新高产创建工作新方式。

      3.4  宣传发动

利用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和采用刷墙体标语、挂横幅、办宣传栏、开展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宣传,推介典型经验,扩大高产创建示范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4  组织领导       4.1  组织机构

成立以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稻高产创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办公室并挂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4.2  技术专家组

成立县级水稻高产创建技术专家组,由生产经验丰富的水稻专家组成,负责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制订和技术培训指导。

      4.3  技术工作组

由县、乡镇抽调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高产创建工作组,具体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落实。要求每个示范区(片)驻点人员不少于2人以上,人平驻点天数30天以上,驻点人数和驻点时间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原则。

      5   示范实施       5.1  地点选择

选择条件和环境较好,交通方便,种植规模较大,群众基础好的乡镇、村。示范区要有方位图,落实面积要有花名册。

      5.2  示范标牌

高产创建示范区(示范片)按照统一规格,在示范区核心地带、显眼位置树立高产创建示范标牌。

5.2.1  标牌标题。整建制推进示范县,总标题统一为:(××)(县名)双季稻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县;各乡镇示范区的标题统一为:××县双季稻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乡(镇)示范区;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标题为:××县××乡(镇)双季稻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示范乡(镇);万亩示范片标题为:××县××乡(镇)××(作物名称)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蓝底,彩喷或写真,标题用红色字体。

5.2.2  标牌内容。示范面积、目标产量、技术要点、指导专家、责任领导、创建单位等,字体颜色为白色。

5.2.3  标牌尺寸、材质和底色。2.5米(高)×4米(宽),铁架。

5.2.4  县、乡镇、村自办的高产创建示范片,参照以上式样制作示范标牌。

5.2.5  要求在移栽前树好标牌。

      5.3  档案建立

建好生产档案、驻点工作记录,连同高产创建有关文件、方案、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一并汇编成册,建立完整的高产创建工作档案。

      5.4  信息报送

项目县及时登陆“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http://202.127.42.199/gc/login.aspx)和湖南粮油产业信息网(http://www.hnagri.gov.cn/web/lyzwc),按要求及时报送高产创建示范片落实情况、工作进度、验收情况、工作总结、创建典型等信息和材料。

      6   测产验收       6.1  验收方法

采用交叉抽取测产样本、自测和交叉抽测的方式测定高产创建示范区(片)产量。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市区和双季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由省农业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现场抽测;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及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由项目县市区之间交叉抽测,同时接受省农业委员会或农业部的随机复测。各项目县市区产量自测丘块由其对应的测产验收单位负责抽取确定。

      6.2  测产验收专家组

测产验收由专家组负责。测产验收专家组由5人组成,省农业委员会安排测产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任组长,统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科研、教学、推广方面的专家为成员。

      6.3  测产工作衔接

按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发布的年度水稻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安排实行。由被测产县农业局于测产前3天与对应的项目县测产验收组进行联系预约。被测产县应向测产验收专家组提供当季高产创建工作总结、示范片到村到户名单、自测结果等资料以及谷物水分测定仪、测规(皮卷尺)、包装袋、台秤等测产工具。

      6.4  数据报送

测产验收专家组抽测完成后,填写相应表格,并在两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报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被测产县将测产签字表格和工作总结电子文档报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

      7   绩效考核 7.1  考核方法

对项目县高产创建实施情况按年度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实施效果。绩效考核以资料评估为主,由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7.2  考核依据

查阅原始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日志、高产创建档案、影像资料等。测产结果作为重要工作绩效依据。

      8  资金管理       8.1  专帐管理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资金,建立专帐,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或挪作他用。

      8.2  资金审计

县级审计部门或审计事务所对高产创建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9  奖惩       9.1  相关责任

测产验收、绩效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确保公平和公正。对经抽测(查)、复测(查)或举报发现有问题的,将追究相应责任,取消被测产县或测产专家所在县下年高产创建项目申报资格,并在全省进行通报。

      9.2  排名与奖惩

按绩效考核分数进行排名,绩效考核分数排前的县,下年度奖励多安排1~2个相应作物的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排名靠后的县,将减少下年度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数量。

      10   引用和参考资料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农业部(农办农〔2008〕82号)。

湖南省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管理办法》(湘农业办粮〔2012〕131号)

编写单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沅江市农业局

编写人员:钟武云、滕国辉、沈迪辉、谢慧、王大林、周长庚、周志平、钟乐辉、史友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68-2014

水稻洪涝灾害灾后生产补救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mediation of after-flood rice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水稻洪涝灾害灾后生产补救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水稻洪涝灾害灾后生产补救技术,制定本规程。

      1   水稻遭受洪涝灾害的症状       1.1   水稻分蘖期受淹后的症状

分蘖期淹水深度低于叶尖,株高一半以下,水质清洁时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淹水深度高于叶尖,受淹时间2-3天,水质混浊时,一般稻株基部叶片坏死,呈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水退后有不同程度的叶片干枯,但不会引起腐烂死亡。

      1.2   水稻孕穗期受淹后的症状

孕穗期淹水深度低于叶尖,株高一半以下,水质清洁时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淹水深度高于叶尖,受淹时间2天以上,水质混浊时,出现烂穗现象,没有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穗多,甚至会出现畸形穗。抽穗和成熟期推迟5~15天,每穗粒数减少,瘪谷增多,结实率很低,最后导致严重减产。由于主茎幼穗伤亡,顶端生长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茎节的潜伏芽萌发成分蘖,这种高节位分蘖,一般在水退后2~3天内出现。

      1.3   水稻乳熟期受淹后的症状

乳熟期淹水深度低于稻穗,水质清洁时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后期下部叶片枯萎,功能叶片减少,但还有一定收成;淹水深度高于稻穗,受淹时间2天以上,水质混浊时,顶叶呈黄绿色,少数谷粒在穗上发芽,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乳熟后期受涝,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茎秆纤细,容易倒伏造成减产。

      2  受灾程度鉴定       2.1   轻重鉴定

水稻受淹时,如果水层不淹没心叶,则还有收成,如果淹没心叶,则受灾严重,临界期早、中、晚稻及不同生育期略有不同,一般超过3~6天基本绝收;混浊的水比清澈的水危害重;水流速度大,容易使水稻倒伏,危害加大;水温高,植株呼吸作用旺盛,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危害加重;一般早稻比晚稻抗淹,生长后期比生长前期抗淹。

      2.2   死亡鉴定

2.2.1  看根系。水刚退时,轻拔稻株,齐根拔断的是已经死亡;不能拔断,表明还有生机。

2.2.2  看吐水。水退后,早晨到田间检查,叶尖有吐水现象,表示还有生机。

2.2.3  看茎杆。用手捏基部,基部坚硬的表示仍然有生机,如果已经软糊,表明已经死亡。

2.2.4  看叶色。水退后,遇到天晴风燥,水稻叶片枯萎表示已经死亡。

2.3.5  看程度。一般稻株死亡50%以下尽力采取田间补救,死亡50%以上即进行改种。

      3   灾后生产补救措施       3.1   受灾后水稻没有淹死的丘块田间补救技术

3.1.1  排除积水

涝灾后立即组织人力,集中一切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救。先排地势较高田块,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减轻损失。但要注意看天气排水。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3.1.2  洗苗护苗

受涝水稻退水时,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同时在退水刚露出叶尖时,不断进行洗苗。最好用动力喷雾器向水稻喷清水洗苗,洗去沾在茎叶上的泥沙,有利水稻恢复生机。喷水时注意对叶部而不能对茎秆喷。喷清水洗苗时,根据茎叶沾泥情况尽量加大用水量。一般在水质混浊、泥沙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压伤水稻,可以根据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正。

3.1.3  追施肥料

排水后,进行1次轻露田,随后结合灌浅水补追1次速效肥料。一般处于分蘖期的水稻可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公斤/亩。如果处于孕穗期,应在破口前3~5天,补施尿素2~3公斤/亩。抽穗后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

3.1.4  综合防治病虫害

水稻受涝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可能重度发生。及时用药防治,尽早封锁白叶枯病的发病中心,药剂可选用杀菌剂及当地植保部门推荐用药。

3.1.5  喷施抗涝剂

水稻受淹后,因缺氧导致细胞代谢混乱,结构受损,内部激素比例失调,喷施抗涝剂如释氧剂、活性氧清除剂及细胞激素等,均可缓解或部分消除洪涝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3.2   受灾后水稻已经大部分淹死的丘块稻田补改种技术

补改种应遵循先水稻再旱粮再秋冬季作物的顺序,补种水稻则应遵循先早稻再中稻再晚稻再翻秋或倒种春的顺序。

3.2.1   补种水稻

早、中稻灾后基本绝收的丘块,如受灾时间较早,可从其它地方调剂秧苗继续插早、中稻;退水迟但有异地育秧条件的,可以在退水后立即移栽早、中稻,秧龄宜在15天以内。如退水时间较迟,又无备用秧的,改种晚稻或用上年早稻品种进行翻秋直播,直播的临界日期为7月底,播种量6~8公斤/亩,破胸露白即可下泥。播种时注意种子质量,应尽量避免用刚刚收获的早稻种子作倒种春,如必须选用,则应选用早熟品种,且必须晒2~3天,以打破休眠期,提高发芽率。改种前对残茬和杂草多的田块应排干田水,选用触杀型的灭生性除草剂进行除草,间隔2~3天即可播种。晚稻灾后基本绝收的丘块,如时间较早,可从其它地方调剂晚稻秧苗继续插晚稻;如时间在7月底以前,可参考早、中稻补救措施。

3.2.2  改种旱粮、油菜等秋冬季作物

可以选择改种早熟玉米、甘薯等,一般湖南地区的播载期下限为7月底至8月初。如果近期降雨过大无法及时翻耕时,可采取免耕平地栽播甘薯和点播玉米的方式,等到墒情适宜时再扶垄、中耕。如受灾时间太迟,则只能改种秋荞、秋马铃薯、秋季蔬菜、油菜等秋冬季作物,秋荞最迟可播到8月下旬、秋马铃薯播期下限9月上旬。

      4  术语及定义       4.1   水稻洪涝灾害

水稻洪涝灾害是由于本地短期大量降雨或长期阴雨或因上游大量降雨或因下游排水不畅造成倒灌等导致水稻生长受到水的伤害。随着淹水层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无氧呼吸逐步取代了有氧呼吸,储藏的营养物质大量被消耗,体内能量代谢显著恶化,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或受水力冲击,影响水稻生长。

      4.2   翻秋

用上一年的早稻种作晚稻栽培(一般采取直播的方式)。

      4.3   倒种春

用当年收获的早稻种作晚稻栽培(一般采取直播的方式)。

      5  引用和参考资料

DB43/T194-2003    A级绿色食品  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SL579-2012            洪涝灾情评估标准

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编写单位:常德市农业局粮油科

编写人员:吴仁明、杜登科、杨宇、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69-2014

早稻单体保温育秧大棚建设规程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of single greenhouse for early rice sprout-breeding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早稻单体保温育秧大棚建设规程

为规范早稻单体保温育秧大棚建设,特制定本规程。

      1   单体保温育秧大棚总体要求

结构简单,建造方便,维护简单,经济实用,绿色环保。

      2   场地选择       2.1  地形

宜选交通方便,地面开阔,水系通畅,背风向阳的农田或菜地作建棚场地。

      2.2  场地要求

地下水位80厘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水质良好,矿化度低,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周围无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

      3  大棚主要技术指标       3.1  规格

3.1.1   规格1:跨度8米,长度40~60米,肩高1.8米,顶高3.2米。

3.1.2   规格2:跨度4米,长度20~30米,肩高1.2米,顶高1.8米。

      3.2   骨架

3.2.1  材质

3.2.1.1  钢管:国标直径25毫米壁厚1.25毫米热镀锌钢管,插地部位包塑处理。

3.2.1.2  连接件:套塑或镀锌件。

3.2.2  承重和抗风雪能力符合GB/T 18622-2002规定。

3.2.3  设计使用寿命:10年。

      3.3  棚膜

3.3.1  材质:醋酸乙烯膜(EVA),厚度0.08~0.14毫米。

3.3.2  拉力及透光符合GB/T 20202-2006规定。

3.3.3  设计使用寿命:5年。

      3.4   大棚地基基础

3.4.1  地基基础参考国标(GBJ7-1989)。建设多栋大棚,间距为1.2米。

3.4.2  排水。棚周0.5米处开挖宽0.2米,深0.3米排水沟,与周围水系相通。

      3.5  大棚结构

3.5.1  规格1:大棚为圆形拱顶,拱杆长6.1米,两根对接,档距为0.8米,一道顶梁,两道下悬梁,五道不锈钢防风卡槽。近交通线端设推门,高2.2米,宽1.6米。门可随意拆装,方便机械进出。

3.5.2   规格2:大棚为圆形拱顶,拱杆长4米,两根对接,档距为1米,一道顶梁。

      3.6  通风采光系统

3.6.1  顶膜。为可收放设计,顶膜可收起,位于棚顶处,覆盖遮光材料,延长棚膜使用寿命。

3.6.2  侧窗。大棚两侧设侧窗,并安装卷膜器,两侧窗可通过卷膜器关闭或打开。

      3.7  喷灌系统

采用两根直径25毫米PE供水管,固定在下悬梁下。每3米设喷头一个。在0.3Mpa水压下,每个喷头喷洒直径为6.5米。

      3.8  配电系统

3.8.1  供电要求:220V/380V,50Hz。

3.8.2  配电箱回路安装不大于30ma/s漏电保护器。

3.8.3  使用的电气系统参照国家标准,同时应符合温室特有的技术要求。

      4   建造技术

按大棚生产厂家提供安装说明书安装,或由生产厂家提供安装。

      5   大棚的综合利用

单体保温育秧大棚在育秧后应继续种植水稻或蔬菜、食用菌等,充分发挥大棚效益,利用耕地,节约资源。大棚综合利用有利于大棚管护,延长大棚的使用年限。

      6   环保要求

6.1  建棚场地及周边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6.2  大棚建设主要材料均为可回收利用材料,不允许使用混凝土破坏农田土壤结构。

6.3  大棚维护或重建时要将拆除物质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7   技术术语

单体保温育秧大棚:是以钢管或复合材料作骨架,以塑料薄膜为透光覆盖材料,内部不设温湿度调控设备的单跨结构保温育秧设施。

      8   引用和参考资料

早稻保温育秧大棚机插技术要求;

GB/T 18622-2002《大棚结构设计荷载》;

GB/T 20202-2006《农业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吹塑棚膜国家标准》;

GBJ17-88《钢结构设计规范》;

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J52-83《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编写单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沅江市农业局

编写人员:钟武云、滕国辉、沈迪辉、谢慧、王大林、周长庚、周志平、钟乐辉、史友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0-2014

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of rice varietie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制定此规程。

      1   鉴定方法       1.1   鉴定圃管理

1.1.1   鉴定圃选择

鉴定圃应选择在稻田土壤肥沃、肥力均匀、灌溉方便,当地白叶枯病曾经大面积发生、近年来仍有发生的的水稻种植区,国家区域试验或是省区域试验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点。

1.1.2   育苗

参鉴品种编号后,按正常季节播种育秧。每品种用量20克,播种前用85%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消毒,再换清水浸种1天。按常规催芽,当芽长达约0.5厘米后,播于试验秧田。早稻薄膜育秧,秧龄期30天;中、晚稻秧龄期控制在25天以内。

1.1.3   移栽规格

参鉴品种按编号顺序插入大田,每个品种重复3次;每个品种插6行,单本,每行6丛,株行距早稻16.7厘米×20.0厘米,中晚稻20.0厘米×20.0厘米,两个品种间间隔一行。每隔10个品种插抗感对照品种各一个。田间布局见图1。

1.1.4   保护行

鉴定圃周围种植感病品种作为保护行,株行距与参鉴品种相同;保护行品种采用感病品种金刚30。

1.1.5   田间管理

田间氮肥水平高于一般大田生产,接种后15天内田间保持有薄水层,其他肥水管理与常规生产一致。及时防治纹枯病和虫害,全生育期不使用防治细菌病害农药。

      1.2   接种

1.2.1   接种体准备

选用湖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致病型IV型菌的代表菌株。将菌株用胁本哲氏马铃薯半合成培养基28℃恒温下培养72小时,用无菌水洗下菌苔,用麦式比浊法(方法参见附件1)将细菌菌悬液稀释至108~109细胞/亳升菌液。培养基配方:马铃薯300克,蔗糖15克,蛋白胨5克,Ca(NO3)2 .4H2O 0.5克,Na2HPO4.12H2O 2.0克,琼脂粉16克,蒸馏水调至1000亳升。

1.2.2   接种方法

宜在晴天或阴天下午,将接种体用剪叶法剪去稻株上部全展叶顶部2厘米左右。

1.2.3   接种时期

环境温度20℃~33℃。水稻分蘖盛期、稻株剑叶平展期接菌。

1.2.4   接种叶数

每品种每丛接种5片叶,每接一丛后蘸一次接种体。

图1   水稻白叶枯病鉴定圃田间布局

(注:鉴定圃中“……”代表鉴定品种)

      1.3   病情调查

1.3.1  调查时期

接种后20~25天左右调查,其中感病品种金刚30的病级达到7级(感)及以上方可认为当次试验有效。水稻白叶枯病培养形态及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参见附件2。

1.3.2   调查方法

3次重复,以病情最重的一次作为供试水稻品种、品系或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级别。按接种叶片的病斑面积/叶面积比例,调查病情并分级(分级标准见表1),结果记入附件3。

      1.4   分级标准

按表1分级标准评价水稻白叶枯病抗性。

表1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分级标准

病级

病斑面积

抗性评价

0级

剪口处无病斑

高抗HR

1级

剪口处有小病斑,长度不超过2厘米

抗R

3级

病斑下延伸2厘米以上,不超过叶面积1/4

中抗MR

5级

病斑占叶面积的1/4~1/2

中感MS

7级

病斑占叶面积的1/2~3/4

感S

9级

病斑占叶面积的3/4以上

高感HS

      1.5   接种后与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1.5.1   接种体处理:将接种后剩余的接种体作灭菌处理。

1.5.2   鉴定后稻株处理:将稻株焚烧。

      2  术语及定义       2.1   抗性鉴定

指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依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评价水稻品种、品系或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菌的抵抗或感染程度。

      2.2   剪叶接种

指手术剪刀蘸取一定浓度的白叶枯菌接种体,剪去水稻全展开叶叶片顶端2厘米左右的接种方法。

      2.3   对照品种

指为检验试验的可靠性,在品种鉴定时附加的抗病(IRBB7/IR36)和感病(金刚30)品种。

      3  引用和参考资料

NY/T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水稻抗稻瘟病鉴定技术规范

DB32/T 1122-2007  水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价技术规程

DB42/T 157-2003  水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鉴定操作规程

DB35/T 82.3-1997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方法及评价标准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2007年科学出版社


      附件1     麦氏比浊法

麦氏比浊管是McFarland发明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比浊的不同浊度的标准浊度管。具体的配制方法是根据硫酸和氯化钡的比例来定的,有表可查,这样不同比例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浓度不同,且都有定值。

 

管号(McFarland)

0.5

1

2

3

4

5

0.25%BaCl2  (ml)

0.2

0.4

0.8

1.2

1.6

2.0

1%H2SO4  (ml)

9.8

9.6

9.2

8.8

8.4

8.0

细菌的近似浓度(×108)

1

3

6

9

12

15

操作方法:

1、轻摇标准试管。

2、无菌操作将被测定的接种体加到与标准管相同直径(大小)的无菌试管中。

3、以无菌操作向被测定试管加入无菌生理盐水(NaCl),直到浓度与所要求的标准管的浓度相同


      附件2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是一种危害水稻的细菌性病害,也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90%。

病原菌黄单胞菌属稻黄单胞杆菌白叶枯病致病变种(Xanthomanas oryzae pv. oryzae (Ishiyama)),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表面隆起,光滑发亮,革兰氏染色阴性。白叶枯病菌培养形态见图2。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目前主要有7个致病型(详见表2),湖南省的优势致病型为IV型。

图2   水稻白叶枯病菌培养形态

表2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划分

品种群

致病型

I

II

III

IV

V

VI

VII

金刚30

R

S

S

S

S

S

S

Tetep

R

R

S

S

S

R

R

南粳15

R

R

R

S

R

S

S

Java14

R

R

R

S

R

R

S

IR26

R

R

R

R

S

R

R

病症白叶枯病的典型症状是叶枯型(见图3),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水渍状,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交界线明显,成波纹状(粳稻)或直线状(籼稻)。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色,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图3   白叶枯病田间自然发病症状

侵染循环与流行规律带菌种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水稻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 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菌源,而流行程度的轻重则受气候、水肥管理、品种抗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最适发病环境温度是25~30℃,最适相对湿度在80%~90%以上;气温低于20℃或高于33℃,相对湿度低于80%时,病害则很少发生。


      附件3 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调查结果记载表

品种编号

重复

病级

抗性

综合评价

1

2

3

抗病对照

感病对照

编写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种子管理局,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编写人员:高杜娟,唐善军,陈友德,李友荣,王伟成,蔡义东,金志刚,单彭义,张茂哲,黎用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1-2014

藤本月季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est management for climbing rose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0日

藤本月季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为规范藤本月季病虫害防控技术,促进藤本月季产业发展,制定本规程。

      1  主要病虫害       1.1 病害

1.1.1  黑斑病

危害症状:以危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的紫褐色小点,随后迅速扩大成为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周围凹凸不平,病斑直径为13~15毫米。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褐色小点粒,病斑周围的叶肉组织有时大面积病变,病斑往往联合成一片,病叶凋萎。

1.1.2  白粉病

危害症状:初期叶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出现白色粉末状霉点,后着生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全部有白粉层。嫩叶染病后翻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膨大,反面弯曲,幼叶展不开。老叶则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状斑,通常不易受感染。花蕾染病时表面被覆白粉层,下部密生霉菌,发育停滞,花朵畸形,皱缩脱落,花枝花茎变色,柔软弯垂,感病后植株生长衰弱,新梢发育不良。

1.1.3  病毒病

危害症状:一般表现环斑、褪绿、花叶、黄脉、矮化,叶片发育不正常,呈柳叶状,卷曲,植株生长势衰退,萎蔫等。主要表现为沿叶脉褪绿,叶片上产生不规则的浅黄色至桔黄色斑块,有的成环状或栎叶状花纹,有的出现小角斑、线形叶、局部畸形或黄脉或黄色花叶等。斑块附近小的叶脉透明。

1.1.4   其它病害

枯枝病、根癌病、、霜霉病、灰霉病、锈病等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见附件1,部分病害图见附件4.

      1.2  虫害

1.2.1   蚜虫

危害症状:以蔷薇绿长管蚜为害为主,以成、若蚜群集于月季嫩梢、花蕾上刺吸汁液,植株受害后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继续为害可使叶片向叶背卷缩。花朵色泽减退,蚜虫为害后易诱发煤污病,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生长和观赏。

1.2.2  粉虱

危害症状:使叶片褪绿、变黄,植株萎焉,生长缓慢,分泌蜜露导致滋生霉菌,传播病毒使植株畸形异常。

1.2.3  红蜘蛛

危害症状: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大量失绿卷缩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生,叶片逐渐变黄。

1.2.4  其它虫害

介壳虫、刺蛾类、月季叶峰、蔷薇切叶峰、蔷薇茎峰、蓟马、金龟子等的危害症状、生活史见附件2。部分虫害图见附件4.

      2   病虫害防治原则

2.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合理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管水、管肥,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尽量利用灯光、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少用药,并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2.2  病虫发生时请教当地植保技术人员查看虫情和病情,根据实际情况,以“安全、高效、经济”为原则,尽量选择对症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农药前认真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正确、安全、科学的使用农药。

2.3  加强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与耐药性的监测,科学合理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适时调整防治方法与措施,以克服或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2.4  喷药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施药人员最好经过专业培训。配制农药以及用农药浸种、拌种的工作要由专人负责,且要有专用的工具和容器。配药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性或耐病性品种。

3.1.2  建立藤本月季园,要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块,修筑灌溉、排水设施,田间起垄,保证雨季不积水,旱季可灌溉。绿化种植时也应考虑排水灌溉。

3.1.3  加强施肥、除草、引蔓、修剪等养护管理,消除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养护管理参照DB11/T 865~2012。

3.1.4   搞好田间卫生,冬季藤本休眠后,将落叶、杂草、病虫僵花、粗翘藤皮等集中烧毁。早春结合冬季修剪将藤条以及越冬的虫巢及时剪除,并拿到园外面集中烧毁,不要堆到藤园的四周,以免病菌的蔓延。产卵盛期铲除卵堆,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杀幼虫,通过及时清扫藤园可消灭大量的病原菌,能显著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2   生物防治

a)利用害虫天敌。藤本园种植绿肥及有益植物,改善藤本园生态环境,可以招引天敌,通过减少广谱性杀虫剂的使用,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以保护好自然天敌,适度放养寄生性和捕食性的天敌,如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食虫益鸟等,达到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鸟治虫的目的。

b)利用微生物及产品进行防治,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

c)利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治,间作具有驱虫效果的香型植物;

d)利用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干扰成虫交配或诱杀成虫,达到大量减少虫源的目的。

      3.3   物理防治

a)利用害虫有较强的趋光、波、味的特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引诱害虫扑灯触杀。应用频振杀虫灯,对多种鳞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

b)利用糖、醋液(白糖6份,米醋3份白酒1份水2份,加少量的敌百虫)中加入诱杀剂诱杀夜蛾、钻心虫、卷叶虫等。

c)利用粘性色板诱杀害虫。

      3.4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件1、附件2。

      4 注意事项

4.1   本规程推荐使用的药剂应参照GB 4285和GB/T 8321中的相关规定。

4.2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剂,根据使用说明严格掌握施用浓度、剂量、次数、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并合理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以克服或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4.3   注意药剂的合理混用,如松脂合剂强碱性,不能和有机合成农药混用,也不能和含钙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不宜与含铜制剂混用,活体微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剂农药混用。

4.4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未登记的农药。对化学药剂的使用情况应进行严格、标准的登记,并建立档案,防治档案见附件3。

      5   引用和参考资料

LY/T1666~2006 月季苗木质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11/T 865~2012 藤本月季养护规程

编写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永州市金洞林场

编写人员:吴易雄、李青峰、易志龙、刘坤、雷东阳、陶抵辉、邓沛怡


      附件1 藤本月季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发病规律与最佳防治时期

叶片、嫩枝、花梗

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的紫褐色小点,随后迅速扩大成为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周围凹凸不平,病斑直径为13~15毫米。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褐色小点粒,病斑周围的叶肉组织有时大面积病变,病斑往往联合成一片,病叶凋萎。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菌孢子通过雨水或喷水蔓延。

1.清除侵染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集中烧毁以清除病枝上越冬病菌。

2.合理施肥,在易发病期间,增施鳞钾肥,适当施用氮肥。

3.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70%代森联WP(品润)600-800倍或80%代森锰锌WP(大生)600-800倍液喷施预防。

4.夏季新叶刚展开立即喷杀菌剂保护直至冬季,每周喷雾一次,可用药剂有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或50%百菌清800-1000倍液。

露地栽培,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病菌以风雨及浇灌水的溅泼传播。湿度大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较大以及扦插苗密度过大,均易促使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发现少量病叶后,应及时剪除并烧毁,减少传染病菌反复传播,防止病菌再侵染。

叶片、花蕾、嫩梢

初期叶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出现白色粉末状霉点,后着生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全部有白粉层。嫩叶染病后翻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膨大,反面弯曲,幼叶展不开。老叶则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状斑,通常不易受感染。花蕾染病时表面被覆白粉层,下部密生霉菌,发育停滞,花朵畸形,皱缩脱落,花枝花茎变色,柔软弯垂,感病后植株生长衰弱,新梢发育不良。

1.选用抗病品种,温室加强通风,温度不宜过高,降低温室的湿度;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早春去除病枝病叶,随时去除新病叶病枝,减少侵染源;

2.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

3.生长期喷广谱性杀菌剂药剂防治可在生长期喷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1000~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l000倍液,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该病菌主要在植株休眠芽内越冬。每年的5月~6月为发病严重期,秋季较少,也不很严重。温室栽培的终年发病。温暖干燥或潮湿环境中易发病;降水不利于病害发生;施肥过多,土壤缺少钙肥或钾肥时,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严重。病菌的生长发育初期,如附着孢的形成或病菌的产孢期,为防治的最佳时期。

叶片

一般表现环斑、褪绿、花叶、黄脉、矮化,叶片发育不正常,呈柳叶状,卷曲,植株生长势衰退,萎蔫等。

主要表现为沿叶脉褪绿,叶片上产生不规则的浅黄色至桔黄色斑块,有的成环状或栎叶状花纹,有的出现小角斑、线形叶、局部畸形或黄脉或黄色花叶等。斑块附近小的叶脉透明。

尚无特效化学药剂和方法,病毒病害控制只能从预防着手:避免用感病植株作为繁殖材料,建立专门的母本基地,淘汰病株;必要时用热处理,在38℃下保持一个月,有良好效果。

主要依靠汁液传染,由蚜虫传毒,也通过嫁接传染。除草莓潜隐环斑病毒由线虫传播外,其他病毒主要通过接穗或砧木嫁接传毒。栽培地一般在土壤干旱、植株生长衰弱以及刺吸式害虫发生的地块较易发生。夏季温度高常出现隐症或出现轻型花叶症。

枝条

感病枝条初期呈紫红色至黑褐色条斑,后期病斑开裂,病部变为灰褐色或灰白色,上生黑褐色小黑点,严重时感病枝条的枝梢萎缩枯死,病部以上部分会干枯死亡,甚至全株枯死。

及时剪除腐枝枯枝、腐叶、病枝烧毁或深埋入土。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代森锰锌可湿粉性粉剂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

高温季节和连作的栽培地均易发病,管理跟不上、过度修剪或虫害较严重的栽培地较易感病。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嫁接及修剪时的切口易感染,应注意预防;感染此病后,出现分生孢子器时施药能有效抑制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的传播。

根茎、根

根部被害形成癌瘤,形状一般为球形或扁球形,发生严重时多个癌瘤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状。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核桃甚至鸡蛋大小,大部分发生在接穗下部的剪口部位。癌瘤初生时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变成黑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或凸凹不平。

植株生长不良,矮化、叶小,发黄、早落,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不在有病地段栽培月季;彻底进行土壤消毒,栽培地应排水良好;栽植前将根系浸入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清水冲洗后定植。对感病植株可使用抗菌剂“402”浇灌;对患病较重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销毁,并对更换土壤或采用生石灰、硫磺粉进行消毒处理。

主要侵染月季的根颈,特别是嫁接的伤口处,也可侵染主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和侧枝。适温25℃~30℃,病原细菌通过伤口如虫咬伤、机械损伤、嫁接口侵入,即使消除了细菌肿瘤也不能消除病原。偏碱性、湿度大的沙壤土发病率较高,嫁接时切接比芽接发病率高。可以借灌溉水、雨水、嫁接条、园林工具以及地下害虫传播。

叶片、新梢、花

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淡绿斑纹,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渐次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病叶背面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叶片容易脱落,腋芽和花梗部位发生变形,出现病斑,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病叶相似,新梢上病斑略凹陷,严重时叶萎蔫脱落,新梢腐败枯死。

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

化学药剂可用可选用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72% 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氟吗·乙铝(锐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防治途径着重采用抗病品种,搞好田间清洁,进行种子消毒, 合理施肥 、灌水,防止植株徒长和降低田间湿度。由于霜霉病流行迅速,必须做好病害发生的预测工作,便于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叶片、幼茎、花、

初发时叶缘叶尖呈水渍状小斑,光滑梢有下陷;后期叶片变色,密生灰色霉点。在花蕾上发生时花不开放,变褐色腐烂脱落。花受侵害时出现小型火燎状斑点,不久变成大型褐色斑腐烂,花瓣变褐色皱缩腐败。幼茎茎节中间腐烂,枯萎而死,温暖潮湿环境下侵染部位长满灰色霉层。

降低温室空气湿度,减少叶面湿润时间,温室中注意通风;及时清除病残枝,从病部以下数厘米处剪去,减少侵染来源。温室采用选择性透光膜替代普通塑料薄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灰霉病发生。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25%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75%百菌清700倍液; 2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潜伏在病部越冬,产生分生孢子浸染,繁殖温度2℃~21℃,最适15℃,空气湿度大和叶片上有水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在1~2日内即可发病。嫁接繁殖时为保湿覆盖易发病;露地栽培时多雨季节易发病;栽培过密易发病。

叶片、茎杆、花蕾

叶片和茎秆出现橙色孢子堆,小的桔黄色包状突起在寄主叶的上表面、芽和绿色茎上发生,破裂后散出锈黄色的粉末。早春孢子堆不明显,易被忽略,稍后,大而明显的孢子堆发生,持续到整个夏季,秋初同一感病部位出现黑褐色包状突起,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焦枯,提前脱落。

温室注意通风,保持干燥。

化学药剂防治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5%三唑酮(粉锈宁)WP2 000倍液。

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叶背和茎上越冬,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在月季上寄生,夏孢子发芽和感染温度范围18℃~23℃,24℃以上受到抑制,27℃以上不会感染。


      附件2 藤本月季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生活史与最佳防治时期

蚜虫

嫩梢、花蕾、叶片

受害花蕾、幼叶、嫩梢不易伸展,蚜虫大发生时排泄大量蜜露,易发生煤污病,传播多种病毒病,温暖干燥气候最适宜蚜虫发生。

利用黄色塑料板涂抹重油后诱粘;也可利用天敌灭杀,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

化学药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3 000倍液;吡蚜酮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成蚜和若蚜在腋芽或叶背越冬,春季月季萌发后蚜虫在新梢嫩叶上繁殖,4月上旬危害嫩梢、花蕾及嫩叶。当平均气温20℃、相对湿度70%~80%时繁殖最快,露地栽培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温室四季均可方生。

早春和初夏时节,虫害发生初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茎杆、

幼叶、花梗

以若虫和雌虫固着于枝条上,吸取汁液。严重时整条枝上布满蚧体,被害处颜色变褐,诱发煤污病,导致树势衰落,植物抽条,甚至枯死。

及时清理剪下的虫枝。发现少量的介壳虫时,可用刷子、钢丝球、木棍、竹针等物将虫子剥离开植株,然后集中销毁。可用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注意保护蚜小蜂、瓢虫、草蛉、钝绥螨等天敌。

化学药剂可用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5% 机油乳剂(蚧螨灵)100~150倍液等。

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花圃发生危害较重。早春时节,植株开始萌动,未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若虫孵化盛期7天内,未形成蜡质层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是化学防治介壳虫的关键时期。

螨类(红蜘蛛

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大量失绿卷缩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生,叶片逐渐变黄。

结合整枝,去除有螨枝叶,集中处理。冬季用3~5 波美度(゜Be)的石硫合剂,杀灭在枝叶上的越冬螨和卵,药剂每隔10天~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才能有较好效果。

化学药剂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3 000倍液;24%螺螨酯(螨危)悬浮剂4000-5000倍液;也可用虫螨克星、尼索朗、哒螨灵等。

螨类在叶背吮吸汁液,吐丝结网靠飘散传播。干旱高温时是繁殖高峰,生长期全年均可为害。

若螨、幼螨阶段为最佳防治时期。

粉虱

叶片

使叶片褪绿、变黄,植株萎焉,生长缓慢,分泌蜜露导致滋生霉菌,传播病毒使植株畸形异常。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虫和杂草。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药剂可选用25%噻虫嗪(阿克泰)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种群密度较低时早期防治至关重要。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以减少抗性的产生。

低龄幼虫啃食叶肉,受害叶片呈网眼状,形成白色圆形半透明小斑,几天后小斑连成大斑。幼虫长大后危害叶片表现为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只剩主脉。

1成虫发生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2幼虫3龄前选用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3000倍;5%甲维盐1000-1500倍;20%速灭杀丁2000倍~3000倍液。

秋冬季老熟幼虫结茧阶段,及时摘除虫茧以减少虫源。

幼虫3龄前施药。

月季叶蜂

叶片

叶蜂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下叶脉、叶柄。

结合冬季耕翻消灭越冬幼虫;栽培管理中寻找集中危害的虫叶摘下。

药剂防治可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

一年发生两代,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第二年年4月化蛹,5~6月羽化为成虫,第一代幼虫7月中旬老熟, 8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lO月上旬期幼虫进入土中越冬。

幼虫发生初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月季切叶蜂

叶片

成虫把叶缘剪切成许多很规则的椭圆形切口,造成叶残花疏。雌蜂切叶并非取食,而是用以筑巢,供贮藏"食料"和产卵之用。

成虫出现高峰期以网捕捉,减少虫源。产卵期摘除有卵叶片。如发生量大可在成虫出现高峰期或幼虫发生期向植物上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一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树洞、石洞等洞穴中筑巢做茧越冬。第二年春化蛹,第一代成虫出现期南方5月中旬~6月下旬。第二代南方6月下旬~7月中旬。第三代南方8月上旬~9月上、中旬。第四代南方为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当气温高于20℃时雌蜂才开始出洞,从早到晚均可进行切叶,但以10~15时最盛。由于雌蜂重复切叶,而使叶片留下一些很规则的缺刻。

月季茎蜂

茎秆

其幼虫蛀食枝干,常常引起枝条折断、萎蔫、枯死、嫩梢下垂。

发现萎蔫的嫩梢,随时剪除受害枝条,直到茎干无蛀道为止。结合冬剪,剪除带虫枝条,集中销毁。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选用抗虫品种。在成虫盛发期喷施吡虫啉等药剂,压低虫口密度。

每年发生一代,幼虫在茎内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上中旬出现成虫,产卵在当年新梢和未开放花梗上,幼虫孵化后蛀人茎干,沿茎干向下危害,直到地下部分,产卵时对不同品种有所选择。

蓟马

叶片

若虫在嫩叶背叶肉内吮吸为害,还不时排泄褐色物质。受害叶背,花蕾萼叶背均不同程度褐变。叶面失去光泽,叶片扭曲伸展不平。

注意保护花蝽、草蛉、大赤螨、蜘蛛等捕食性天敌。

化学防治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2 500倍液;5% 吡虫啉乳油1 000倍~2 000倍液。

高温干旱利于此虫发生,多雨和强风天气不利于发生。

花朵、叶片、根

成虫取食叶片、花瓣和花蕾,使叶片、花瓣和花蕾残缺不全,造成叶枯花落;幼虫(蛴螬)在地下咬食根部,造成植株死亡。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温室或大棚可用防虫网防范金龟子;中耕冬翻消灭幼虫;药剂防治48%毒死蜱或10%吡虫啉200倍液浇灌根际。

每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5~6月份出现,白天潜伏在土中,黄昏时出土活动,有趋光性和假死特性,7~8月份新孵化的蛴螬为害更加严重,取食种苗根。

      附件3 藤本月季主要病虫害防治档案

防治地点

及面积

农药种类

及来源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使用方法

施药人

……


      附件4 藤本月季主要病虫害图

附件4-1  病害-黑斑病

附件4-2  病害-月季病毒病

附件4-3  虫害-螨类(危害状)

附件4-4  虫害-日本白粉蚧

附件4-5  虫害-温室粉虱

附件4-6  虫害-蚜虫(危害状)

附件4-7  虫害-月季白轮盾蚧

附件4-8  虫害-月季长管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2-2014

蔬菜害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attractant of vegetable pest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蔬菜害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为规范蔬菜主要害虫性诱剂监测与防治应用技术,制定本规程。

      1   基本概况       1.1   性诱剂的种类

在生产上用来监测与防治蔬菜害虫的性诱剂主要有小菜蛾性诱剂、斜纹夜蛾性诱剂、甜菜夜蛾性诱剂和小地老虎性诱剂。

      1.2   诱芯的类型

毛细管型和橡胶塞型。

      1.3   诱捕器的类型

制式诱捕器分干式圆柱形、屋脊形、船形、漏斗形、三角形以及笼罩诱捕器等,其中较常用的为干式圆柱形诱捕器。生产上常用自制水盆诱捕器。

      2   基本要求       2.1  地块要求

蔬菜种植集中连片。用于监测时,面积不得少于1公顷(15亩);用于防治时,面积不少于3.3公顷(50亩)。

      2.2  诱芯及诱捕器准备

选择经当地县级以上农业植保部门试验示范并证明其有效的诱芯和对应的诱捕器。应结合蔬菜生长情况准备相应诱芯和诱捕器。防治夜蛾类害虫可用干式圆柱形诱捕器或自制水盆诱捕器,小菜蛾用船形粘胶诱捕器。

      3   使用技术       3.1  使用时间

对于全部害虫,用于监测时性诱剂全年使用。对于3种夜蛾科害虫,性诱剂用于防治时,在害虫发生为害时期内一直使用,对小菜蛾则4~6月与9~10月使用。具体使用性诱时间参见附件1。

      3.2   诱捕器的准备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需先在室内装好诱捕器,并把诱芯挂(吊)于诱捕器内。如自制水盆诱捕器,可备好内径30~40厘米、深15~20厘米或类似大小的硬质塑料盆,还需大于盆口径长的细铁丝,及适量细线,竹竿或木棍做成叉状架子。装好的诱捕器和支架等材料带入菜区安装放置。放置好的水盆诱捕器中,诱芯距水面1~2厘米为宜。

      3.3   诱捕器的安装

3.3.1   安装高度

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这类体型较大的害虫,安装时诱捕器中诱芯位置保持离蔬菜顶部100厘米高度,但如蔬菜较高,可放置于高于蔬菜顶部20厘米的高度。对于小菜蛾这类小型害虫,诱芯所处位置不高过蔬菜顶部20厘米。

3.3.2   安装密度

诱捕器应根据诱芯产品的使用说明来确定放置密度,另外也要考虑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等综合因素。监测时,每监测点设置3个诱捕器,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每两诱捕器间距不小于50米。每器1芯。防治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诱捕器间距为25米(约合1个/亩),小菜蛾诱捕器间距15米(约3个/亩),小地老虎诱捕器间距35米(约2个/亩),每器1芯。诱杀区内靠近边缘区域可适当增加诱捕器数量。

3.3.3   诱芯的更换

按诱芯使用说明或植保部门推荐的时间更换。更换下来的诱芯要集中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3.3.4   调查

在使用性诱剂监测或防治时期内,定时观察记录所有监测点诱捕器的成虫数,定点调查防治田观察点诱捕器中成虫数,并按记载表(附件2)登记。

      4  效果评价       4.1   监测效果评价

以时间为横坐标,每次诱捕到的靶标害虫成虫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得出靶标害虫成虫数量变化曲线,用于预测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4.2   防治效果评价

4.2.1   田间诱蛾(虫)量

统计分析个诱捕器的田间日诱蛾(虫)量,比较不同类型引诱剂、诱捕器不同的悬挂位置、或不同阶段的诱蛾(虫)量,初步评价一个阶段的诱虫效果。

4.2.2   幼虫虫口密度和防治效果

在生产上利用害虫性诱剂进行防治,除田间诱蛾(虫)量外,田间幼虫密度、被害株率、作物产量等都是诱控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幼虫发生盛期调查试验地和对照地的幼虫密度和被害株数。棋盘式10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30株蔬菜,记录有幼虫虫口数和被害株数,同时记录危害特点、危害情况等相关信息,并按记载表(附件3)登记。幼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

公式2:

      5   质量安全控制       5.1  诱芯购买

要在国家规定、认可的厂家购买性诱产品。

      5.2  田间档案

菜地性诱剂的使用应做如实记载,并及时检查性诱剂的使用情况和效果。田间档案记载表见附件4。

      5.3   回收与处理

性诱剂、诱捕器及其相关防控物质的包装材料、废弃物应回收与集中处理。

      5.4   其余注意事项

1种诱捕器只能放置与所诱害虫相应的1个诱芯。未用的诱芯应在-15~-5℃的冰箱中保存,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袋。一经开封,立即使用。每次调查记录后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成虫。及时更换诱芯,定期巡查诱捕器,加水或换粘胶板。风雨过后,也要及时检查诱捕器或其构件是否松动、脱落或破损,确保诱捕器处于良好的诱虫状态。使用结束后,对诱捕器要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在生产中该项技术还应与杀虫灯、黄板、生物药剂等技术配套,协调运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6  技术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6.1   害虫性诱剂

对害虫具性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

      6.2   诱芯

害虫性诱剂加入到载体(硅胶帽、毛细胶管等)形成诱芯。

      6.3  诱捕器

用于安放性诱芯的装置。

编写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编写人员:陈浩涛、黄志农、文吉辉、胡雅辉、符伟


      附件1 可性诱的蔬菜主要害虫湖南大田年度消长及推荐性诱时间

害虫种类

大田年度消长规律

推荐性诱时间

甜菜夜蛾

湖南省1年发生5~6代。各代成虫发生期:第1代在4月上中旬,第2代5月中下旬,第3代7月上中旬,第4代8月上中旬,第5代9月上中旬。第6代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第3~5代为主害代。

全年监测,4~11

月防治

斜纹夜蛾

湖南全年代数为4~5 代,第1 代为3月上中旬至5 月下旬,第2 代为5月下旬至6 月下旬,第3 代为6 月下旬至7 月中下旬,第4 代为7 月下旬至8 月下旬,5 代为8 月下旬至10 月中下旬。

全年监测,3~11

月防治

小菜蛾

在湖南全年发生,全年代数可达12~16代,世代重叠严重。4~6月、9~10月发生为害严重。

全年监测,4~6月、9~10月防治

小地老虎

湖南全年发生4~5代。蛾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上中旬。4月上旬至9月下旬田间均可诱到成虫。

全年监测,

3~11月防治


      附件2                   (虫)性诱剂诱测记载表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天气特征

(划√)

诱捕器

1

诱捕器

2

……

诱捕器

n

合 计

日均

蛾量

备   注

……

……

……

注1:每周1次记录监测点蔬菜栽培情况,尽可能详细;记录监测点的经纬度。

注2:标注诱芯更换日期。


      附件3                     (虫)防治效果大田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调查单位:                      调查人:

作物

生育期

调查面积

(亩)

调查

株数

被害

株数

被害株率

(%)

幼虫数

(头)

危害情况

危害特点

注1:危害状况的分级标准如下:

轻度是指危害程度较轻,不需要防治,用+表示;

中度是指达到防治指标必须进行防治,用++表示;

重度是指经过防治仍然造成减产,用+++表示。

注2:危害特点是指取食叶片、钻蛀叶球、果实、叶筒以及幼虫迁移危害等。

注3:对各代表区域特征如海拔、经纬度、气候、种植结构等给予说明。


      附件4 性诱剂使用记载档案

菜地区域

面积(亩)

蔬菜品种

序号

害虫种类

诱芯产品

名称、类型及

生产厂家

诱捕器产品

名称、类型及

生产厂家

设置间距(m)

悬挂高度(cm)

天气

状况

使用情况及效果

记载人

1

2

注1:根据投入品使用顺序逐项记载。

注2:天气状况为一段时间的状况,包括晴、阴、雨天数,日平均气温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3-2014

绿色食品  江永香柚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food fragrant pomelo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绿色食品  江永香柚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绿色食品江永香柚生产技术,制特定本规程。

      1 建园       1.1  基地选择

按NY/T391的规定执行。

1.1.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6℃~22℃,绝对最低温度≥-7℃,1月平均温度≥4℃,≥10℃的年积温5000℃以上。

1.1.2  土壤条件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PH值5.5~6.5。

1.1.3  地形地势

坡度在25度以下,其中坡度6度~25度的丘陵山地,整地时宜修筑梯地;忌低洼地栽培。

      1.2  基地规划

按DB43/T287的规定执行。

      1.3  建园

按DB43/T287的规定执行。

1.3.1  起垄栽培

在行间取土壤堆积于行上成垄,垄面宽1.0米以上,垄高0.4米以上,垄向同行向,在垄中央依种植株距开定植穴。但土壤肥力较差的基地,应在行上先施肥料,其中粗有机肥宜经过粉碎或切成约5厘米长碎段腐熟,再起垄,并尽量将土壤与肥料混均匀。

1.3.2  筑台(条)田栽培

用挖掘机开排水沟、筑台(条)面,围沟宽1.0~1.2米、深1.2~1.8米,主沟宽0.8~1.0米、深0.8~l.2米,支沟宽0.5~0.6米,深0.6~0.8米;台(条)面宽6米以上或规划行距偶数倍。

      2  生产技术       2.1  苗木选择

选用酸柚砧或枳砧为砧木的脱毒容器苗,苗木质量应符合GB 5040和GB/T 9659的规定

      2.2  苗木栽植

2.2.1  改土

栽植前,在栽植点中心位置挖一直径50厘米、深30~40厘米的定植穴,每穴施入腐熟厩肥20~25公斤、复合肥1公斤、枯饼粉1~2公斤,与土拌均,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定植。

2.2.2   定植

在春、秋两季均可定植,以10~11月秋植较好,伤口容易愈合,根系恢复快,但遇干旱应及时灌水。2月至3月春梢萌芽前也可栽植。冬季有冻害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容器苗或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

2.2.3  密度

平地柚园株距×行距为5×6.5米,每亩栽19株或20株;山地柚园株距×行距为5×6米,每亩栽22~24株。

2.2.4  授粉树配置

按1:8的比例配植或集中种植无病毒琯溪蜜柚等良种柚作授粉树,或按1:30的比例集中种植无病毒普通酸柚作授粉树,供收集授粉花粉或采摘授粉花朵。若有商品化授粉花粉,可不另配植授粉树。

      2.3  土壤管理

2.3.1  土壤改良

2.3.1.1  开挖施肥沟。

a)栽植的当年秋季或第二年开始至进入盛年期前,每年3~11月(9~10月最宜)。在行间开挖60~80厘米宽的垄沟,完成全园土壤改良。

b)常规栽培柚园,从栽植穴(沟)外缘开始,每年依次向外开挖1或2条长1~2米,宽50~60厘米,深50~70厘米的施肥沟,也可视当时改土材料多少而定。

c)起垄栽培柚园,从原垄外缘开始,每年依次顺垄挖1或2条深、宽各约50厘米的施肥沟。

2.3.1.2   埋肥

施肥沟暴露15~60天,分层埋入符合NY/T394规定的肥料,垒土至土壤沉实后与地面或原垄面相平。

2.3.2  生草覆盖

提倡用作物秸秆、生草、薄膜等覆盖柚树根系密集分布区土壤或树盘表面,覆盖面积≥树冠投影面积,其中秸秆、生草覆盖厚度≥15厘米,生长期覆盖秸秆、生草至根颈部距离≥10厘米,注意防火安全。若发现柚树叶色变淡,要及时喷1遍0.4%~0.5%的尿素液;防治病虫时,可先在覆盖杂草、绿肥及其它作物秸秆上喷雾1遍,集中消灭其中潜伏的病虫。

秸秆、生草等腐烂后,平地栽培则结合施肥深埋,起垄栽培则结合起垄覆土;薄膜等易污染环境的覆盖物在失去覆盖效果后,应及时无害化处理。

2.3.3  中耕

幼龄树可在每次浇水肥前进行浅中耕,结果树在采果后结合清园于12月~翌年2月中耕,雨季不宜中耕。每年中耕1~2次,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10厘米,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

      2.4  施肥

2.4.1  施肥原则

可采用沟状施肥、穴状施肥、全园撒施、灌溉施肥、根外追肥等方法。提倡水肥一体化。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施肥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2.4.2  幼龄树施肥

2.4.2.1  1~3年生幼龄树单株,每年施纯氮300~800克,氮、磷、钾比例为1.0:0.4:0.6,施肥量由少至多逐年增加。第4年单株,全年施纯氮800克,氮、磷、钾比例为1.0:0.5:0.8为宜。

2.4.2.2  在每次抽梢前10~15天及抽梢后10~15天各进行一次土壤施肥。在每次新梢顶芽自剪至转绿前,结合病虫害防治,喷雾叶面肥1~2次。10月底~11月上旬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越冬肥。有冻害地区,9月以后停止施用氮肥。

2.4.3  结果树施肥

根据香柚产果量确定100公斤施纯氮2.0~3.0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1.0为宜。

2.4.3.1  春梢萌芽肥在萌芽前两周左右施下,以速效氮肥为主,氮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30%,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30%,钾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

2.4.3.2  壮果肥在幼果稳果期至膨大期施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以氮肥、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氮肥施用量占全年的40%~50%,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40%,钾肥施用量占全年的50%;

2.4.3.3  采果肥在采果前后施下,以施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氮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30%,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40%,钾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

      2.5  水分管理

改善灌溉条件,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满足树体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米以下。

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10月上旬~采果前),柚园土壤应适当保持干旱。采收前如有连续降雨,可采用地膜覆盖树盘。

      2.6  整形修剪

2.6.1  树形

宜采用变则主干形或三主枝自然圆头形。

a.变则主干形,干高50~60厘米,选留类中心干,配置主枝4~5个。主枝间距50~60厘米,分枝角45度左右。主枝在中心干上分布均匀或有层次。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3~5个,分枝角40度左右。

b.三主枝自然圆头形,干高40~50厘米。选留主枝3个,主枝间距20~30厘米,在主干上分布均匀,分枝角30~40度,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3~5个。

2.6.2  幼龄期(1~4年生)修剪

对选定的类中心干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进行适度短截,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势平衡;对过密枝群和扰乱树形的交叉枝、重叠枝、竞争枝等作适当疏删或短截,保留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

2.6.3  初果期(5~7年生)修剪

继续对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适度短截处理,其他枝少用短截。重点是加强对树冠顶部及外围枝疏删修剪,即对树冠顶部和外围过密的枝群,按“三去一,五去二”的方法,将直立枝、强旺枝、衰弱枝疏去,保留中庸枝。

2.6.4  盛果期(8年生~衰老开始)修剪

及时回缩结果枝组及衰退枝组。剪除枯枝、病虫枝、影响树形枝。适当疏剪顶部和外围过密的骨干枝,开出“天窗”与“侧窗”,把光线引入内膛。

2.6.5  衰老树修剪

对轻度衰弱树,采取减少花量,短截营养枝和局部更新的方法,以恢复树势。对极衰弱树,宜在萌芽前对所有侧枝或主枝进行回缩更新。对更新后萌发的过密新梢和生长部位不当新梢,要及时疏去。对长势较强的新梢,要及时摘心,促进分枝。

2.6.6  高接换种树修剪

按NY/T971的规定执行。

      2.7  花果管理

2.7.1  促花

在花芽生理分化期(9~10月),对生长过旺的树,可视其具体情况采取断根、拉枝、扭枝、控肥、控水等措施,促进花芽分化。

2.7.2  疏花

对花量大的江永香柚树,提倡人工疏花。即在花蕾火柴头大时,疏除结果母枝上基部和顶部的花序,一个结果母枝只留中间1~2个健壮的花序;在花蕾现白时,疏除畸形花、弱小花、病虫花和过多花,一个花序只留2~4朵健壮的花。

2.7.3  授粉

采用剪磨花粉点授,也可采用鲜花朵点授、花粉混合液(粉)喷雾(喷粉)授粉。授粉花朵数,以江永香柚树可承受结果数的4~6倍为宜。

2.7.4  保果

花蕾期、谢花期和幼果期, 按照NT/T394的规定施肥。选用“氨基酸叶面肥+硼肥等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混合液,或“0.2%~0.3%尿素+0.1%~0.2%磷酸二氢钾+0.1%~0.2%硼砂”混合液,7~10天一次,连续喷雾2~3次。

2.7.5  疏果

第一次疏果在大小果明显区分后进行,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和密生果。第二次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按叶果比(200~300):1进行定果。强树叶果比适当减少,弱树叶果比适当加大。

2.7.6  套袋

提倡幼果套袋。即第二次疏果后(6月上旬~6月下旬),根据当时病虫害发生情况,先全园仔细施一次符合NY/T393规定的农药,清除果表病虫害;然后,选择符合GB19341规定的育果纸袋,在药液干后或露水干后进行套袋。在施药后3天内完成套袋,采收前20~30天解袋,或解袋和采收一并进行。

      2.8  防寒防冻

2.8.1  根际培土

一般年份宜在12月中旬培土,翌年2月底土温稳定通过12℃后,及时扒开培土,恢复原貌。

2.8.2  树干包扎或涂白

11月下旬~12月上旬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扎树干,或进行树干和主枝涂白。气温稳定通过12.8℃后,及时清除包扎物。

2.8.3  覆盖防冻

土壤覆盖按2.3.2 规定执行。

有条件的地方,幼龄树树冠搭南向开门的三角草棚,成年树树冠覆盖稻草、塑料薄膜等,或在树冠中部用草绳捆紧。气温稳定通过12.8℃后,及时清除覆盖物。

2.8.4  熏烟防霜冻

花蕾期、成熟期、采果后天气预报,可能分别出现-0.55℃、-2.2℃、-4.0℃以下的霜冻时,在平地柚园的上风口,每隔25~50米安排一处烟堆,于下半夜霜冻发生前1~2小时或霜冻发生时点火熏烟,但必须确保防火安全。也可应用防霜烟雾剂。

2.8.5  其它

若冬季发生干旱,在冰冻发生前,及时灌溉。遇降雪,及时清除积雪。

      2.9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2.9.1  植物检疫

按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要求,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从发生区传入未发生区。

2.9.2  农业防治

选择符合江永香柚品种特性的无病毒苗木。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有害生物发生率。即及时清除有害生物为害严重的柚株或枝(叶、花、果),清除死株残蔸和枯枝、落叶(花、果),清洁柚园卫生,改良生态环境,压低有害生物基数。

科学合理采用农业措施,确保树势健壮,提高江永香柚自身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2.9.3  物理防治

2.9.3.1  诱杀害虫

利用灯光诱杀具趋光性的蛾类、金龟子等害虫。利用色彩或粘虫液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利用糖醋液诱杀吸果夜蛾等害虫。

利用昆虫信息素和符合NY/T393规定的化学制剂诱杀害虫。

2.9.3.2  捕杀害虫

树蔸设置“环形水槽”捕捉黑蚱蝉、蟪蛄和象鼻虫,主干或主枝“绕透明胶”捕捉黑蚱蝉和蟪蛄、沿树干上树取食害虫。

见骨干枝上有新鲜虫粪排出时钩杀天牛等,发现虫卵时及时将其捕杀,振摇树冠捕杀具假死性落地害虫。

2.9.3.3  隔离有害生物

套袋隔离有害生物为害果实。地面覆盖薄膜等隔离或封杀瘿蚊类、褐腐疫霉菌等土居有害生物。树冠覆盖防虫网隔离害虫,树干涂白阻止天牛产卵,结果枝缠绕稻草或废纸条等阻止黑蚱蝉产卵。

2.9.3.4  机械控草

挖除竹子、灌木、深根性杂草、菟丝子等,及时摘除上树菟丝子等寄生性植物,适时刈割生草。

2.9.4  生物防治

放养鸡、鸭、鹅等捕食害虫和蜗牛、蛞蝓等。

保护和利用柚园中猎蝽、螳螂、蜘蛛、蜻蜓和寄主蜂、白僵菌等天敌来防治有害生物。

2.9.5  化学防治

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不理想情况下,辅以化学防治。香柚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件。

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10  采收

采摘应遵循NY/T716的规定,采果应符合NY/T426的规定。鲜销果在11月下旬(小雪)~12月上旬采收。贮藏果在11月上旬(立冬)~11月中旬采收。提倡分批采收。

      3  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点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规定,种苗应符合GB 5040、GB/T 9659、NY/T 973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规定,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采后处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物质和包装材料,严防二次污染。

农药、肥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剩余物或废弃物,按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处理。

      3.2  质量控制记载

3.2.1  种苗质量记载

种苗引进应做好安全记载。记载内容包括:砧木名称、品种名称、引进时间、种苗来源、栽植园地、栽植面积、苗木繁育方法、种苗检疫证、苗木合格证、苗木出圃证、记载人等。

3.2.2  物候期记载

对江永香柚每年物候期进行详细记载。记载内容包括:品种名称、观测地点、树龄、萌芽期、新梢自剪期、现蕾期、花期、生理落果期、壮果期、果实着色期、成熟期。

3.2.3  生产操作记载

对绿色食品江永香柚生产全过程农事操作项目逐一如实记载,并及时检查实际效果。记载内容包括:园地名称、地址、面积、品种、树龄,农事操作名称、操作日期、操作方法、完成情况及效果,年产量,基地监测情况及结果,记载人等等。

3.2.4  农业投入品记载

对绿色食品江永香柚生产全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逐一如实记载。记载内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及其地址、采购企业及其地址、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剂型、有效成分及含量、检验情况及结果、使用日期、使用方法、使用量、记载人等。

      3.3  档案管理

每个生产地块应当建立独立的、完整的、真实的记载档案,并保存三年以上。

      4  引用和参考资料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应于本标准。

GB 5040  柑桔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GB 19341  育果袋纸

GB/T 9659 柑桔嫁接苗

GB/T 20014.5  良好农业规范 第5部分:水果和蔬菜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26  绿色食品  柑橘类水果

NY/T 716  柑橘采摘技术规范

NY/T 973  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

DB43/T 287  柑橘建园技术规程

编写单位:湖南省绿色食品协会、江永县桃川洞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编写人员:康绪宏 卢胜进 张秋明 唐伟 刘新桃 周玲 覃淑荣


      附件

A级绿色食品香柚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用药标准方案

兼治对象

安全间隔期

树脂病

采收后或早春修剪后,花谢60%~80%,幼果期,4月~5月和8月~9月。

50%春雷·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黑斑病等

≥21天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黑斑病等

≥15天

枝干上病斑浅刮深刻,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

脚腐病等

≥21天

枝干上病斑浅刮深刻,涂抹2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

脚腐病等

≥21天

炭疽病

新梢抽发期,谢花60%~80%至幼果期,大风暴雨后,果实成熟期。

20%松脂酸铜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

疮痂病等

≥10天

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8000~10000倍液喷雾。

疮痂病等

≥14天

25%嘧菌酯悬浮剂 800~1200倍液喷雾。

疮痂病等

≥14天

疫霉褐腐病

谢花80%时,4~6月,9~10月,大风暴雨后。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

灰霉病等

≥21天

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灰霉病等

≥15天

(0.5~1.0):(0.5~1.0):100波尔多液喷雾。

灰霉病等

≥21天

溃疡病

轻病园,始见病斑期。重病园,幼龄树春梢转绿期、夏梢和秋梢长2厘米~3厘米或自剪期;结果树在春梢叶片转绿期,谢花后10天、30天、50天,大风暴雨或冰雹造成机械伤后。

1%中生菌素水剂250~300倍液。

炭疽病等

≥7天

1:5铜铵合剂120~150倍液喷雾。

炭疽病等

≥15天

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900~1100倍液喷雾。

炭疽病等

≥30天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炭疽病等

≥2天

青霉病和绿霉病

果实采收后1天~3天。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果。

蒂腐病等

≥14天

50%抑霉唑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

黑腐病等

≥60天

A级绿色食品香柚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用药标准方案

兼治对象

安全间隔期

害螨类

春梢展叶前每百叶有红蜘蛛100头~300头、9月~10月每百叶有红蜘蛛500头~600头或有螨叶达50%。3月~5月每百叶有黄蜘蛛100头~300头。手持10倍放大镜,5月下旬、6月~10月每视野分别有锈壁虱1头~2头、2头~3头,或柚园出现个别锈壁虱为害果或叶片。

11%乙螨唑悬浮剂5000~7500倍液喷雾。

蚧壳虫类

≥30天

45%石硫合剂结晶180~300倍液(早春)或300~500倍液(晚秋)喷雾。

蚧壳虫类

≥15天

20%四螨嗪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

蚧壳虫类

≥30天

24%螺螨酯悬浮剂5000~10000倍液喷雾。

叶蝉类等

≥30天

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喷雾。

叶蝉类等

≥21天

蚧壳虫类

第一代若虫盛发期,其中矢尖蚧的第1次喷药适期为第一代若虫初见日后21天,为害严重园再过15天为第二次喷药适期。

99%矿物油乳剂100~300倍液喷雾。

害螨类等

≥100天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

蚜虫类等

≥14天

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雾。

粉虱类等

≥40天

潜叶蛾

放梢期在多数嫩叶长0.5厘米~2.5厘米,或嫩梢萌发50%,或嫩梢被害率达5%时。

0.3%印楝素乳油400~500倍液喷雾。

凤蝶类等

≥5天

5%啶虫咪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粉虱类等

≥21天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

蝽象类等

≥15天

花蕾蛆

成虫羽化前1周土表施药,或花蕾露白树冠或土表施药。

3%辛硫磷果粒剂每亩4公斤拌细土或细沙措施。

黑蚱蝉等

≥15天

4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喷雾土表或树冠。

柚实雷瘿蚊等

≥15天

蟓鼻虫

成虫活动和幼虫孵化盛期。

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蝗虫类等

≥30天

5%毒死蜱果粒剂每亩4公斤拌细土或细沙撒施。

蛴螬类等

≥28天

油桐尺蠖

卵化孵盛期。

每克100亿活芽孢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

卷叶虫类等

≥15天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桃蛀螟等

≥21天

粉虱类

若虫高峰期喷药。或越冬代成虫始见后40天~50天第一次喷药,隔20天左右第二次喷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

潜叶蛾等

≥30天

0.26%苦参碱水剂500~1500倍液喷雾。

害螨类等

≥21天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

矢尖蚧等

≥35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4-2014

大棚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sstic cultivation of nightshade in the early spring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大棚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大棚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技术,制定本规程。

      1   产地环境条件       1.1   环境条件

茄果类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1.2   土壤要求

茄果类蔬菜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肥力较高、ph值在6.5~7.5范围内的砂壤土、壤土。

      2   设施要求       2.1  棚架要求

水泥棚架:高2~2.5米,宽6米,长30米。镀锌钢管棚架:高2.5~3.2米,宽6~8米,长30~40米。竹木棚架:高1.8~2米,宽4~6米,长30米。小拱棚(竹片作拱架):高0.5米,宽1.2米,长不超过30米。

      2.2   棚膜要求

大棚顶膜:一般以无滴膜为宜,幅宽8米,厚度0.08~0.12毫米。大棚裙膜:一般为普通农膜,幅宽2米,厚度0.06~0.08毫米。小拱棚膜:多为普通农膜,也可用地膜。地膜:幅宽2米,厚度0.01~0.03毫米。

      3   品种选择

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品种应选择早熟、优质、耐低温弱光、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的品种。大棚茄果类蔬菜春提早主要品种参见表1。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1999的要求。

表1  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品种(供参考)

类型

品种

生长特征、特性

兴蔬绿剑

早熟,株高70厘米左右,植株开展度75厘米左右,植株生长势强,第一花着生节位9~10节,果实长牛角形,果实纵径20厘米左右,横径2.4厘米左右,肉厚0.4厘米左右,2~3心室,果肩平或斜,果顶尖,果面光滑,果皮中等厚,果形较直,商品成熟果为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45克。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抗高温,耐湿能力强。

博辣一号

早熟,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果直,果表光亮微皱,果长13~15厘米,果宽约1.6厘米,单果重15克左右,味辣,耐寒性强,坐果集中,可鲜食或干制。

丰源3号

早熟,株高68厘米左右,开展度65厘米左右,分枝性强,挂果率高,果长20~27厘米,粗1.7厘米左右,绿色,顺直、光亮、美观,商品性好,味辣,可鲜食或加工制酱等,具有早熟、丰产、采收期长(可到降霜为止)等特点。产量4000公斤/亩左右,适应性广,山区旱地、水田均可种植。

丰源8号

早熟,长势中等,株高62厘米左右,开展度65厘米左右。青熟果浅绿色,光亮细直,果面稍皱,果长22~27厘米,果粗1.5厘米,单果重18克左右,味强辣而浓香,鲜食口感好,老熟果大红鲜艳。适合鲜食、干晒、加工。耐寒、抗病、耐旱、抗病性特强,适应性特广。

长辣1号

早熟,生长势中等,株高55厘米左右,开展度64厘米左右,株形较开张,分枝密。第一花花节位8~9节,果实细长羊角形,淡绿色,果面亮泽略皱,果长16~19厘米,果肩宽1.3~1.6厘米,肉厚0.20~0.25厘米,单果重15~18克。肉质脆,辣味浓。较耐低温湿热,抗病毒、疫病、疮痂病能力强。连续座果力强,单株平均挂果45个以上,一般亩产量2600公斤。

长研201

早熟,生长势中等,株高65厘米左右,开展度约58厘米,叶片较小,第一花着生节位9~10节;果实长牛角形,果长22厘米左右,果径2.5厘米,果肉厚0.30厘米,平均单果重40克;青果深绿色,生理成熟果鲜红色,果表微皱,果形顺直;辣味适中,肉厚质脆。结果多,连续挂果能力强。耐寒、耐旱、耐湿,较耐热;高抗病毒病、疫病,抗炭疽病,适应性广。

湘椒11号

早熟,生长势一般,株高44厘米左右,开展度51~57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分枝多,节间密。第11~13节着生第一朵花。果实长牛角形,长14厘米左右,横径2.4厘米左右,肉厚约0.24厘米,2~3心室。果实深绿色,果直,果肩微凸,果顶钝尖,果面光亮,单果重25克左右。早熟,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疮痴病。亩产2000~2500公斤。

博辣红帅

早熟,植株生长势强,耐热。首花节位11~12节,青熟果浅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表光亮。果直,果长22厘米左右,果宽1.8~2.2厘米,果肉厚1.5毫米左右,单果重30克左右。鲜食口感好,商品性佳,也适宜酱制加工。座果能力强,抗逆性强。

抗枯番茄

早熟,抗青枯病,植株属有限生长型。植株高度100~120厘米,开展度        45×50厘米,果实扁圆形,横径7.5~9.0厘米,纵径5~10厘米;单果重100~150克成熟果表皮鲜红,无绿肩,少裂果,果实较坚实,耐贮运,商品性好。亩产3500公斤左右。

粉太郎

早熟,高秧、粉果、厚皮、硬果,高产无限生长类型,叶稀叶量适中,果实膨大速度快,早熟性突出,前期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商品性特优,粉红果,大小均匀,单果重200~350克,果实高圆似苹果形,表面光滑发亮,气温在15~25℃情况下果形最佳,果皮厚,耐贮运,口感佳,综合抗性强。

大红果903

中早熟,矮秧、红果、大果、硬果,耐贮运型杂交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第七叶着生第一花穗,2~4层封顶。一般单果重250~350克,最大果重可达500克以上。果实大红,鲜艳,高圆形,多心室,果肉厚,品质好。商品性极佳,耐贮运。抗病,耐热性强,适应性广。

红太郎

早熟,无限生长类型,叶稀叶量适中,果实膨大快,早熟性突出,前期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商品性特优,红果无绿肩,大小均匀,单果重200~350克,果实表面光滑发亮,少畸形果和裂果,果皮厚,耐贮运,口感佳,综合抗性突出。

中杂7号

中熟,生长势强,叶量小,三穗株高80厘米左右。果实大,果型圆正、整齐,果实粉红,无绿果肩。品质优良。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性好,单果重200克左右。亩产5000公斤。高抗叶霉病,抗病毒病,灰霉病,疫病。

西优五号

早熟,座果力强,丰产性突出,有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果大,果型圆整,果硬,耐贮运,果实大红色在,单果重300~350克,轻果肩,品质佳。

金棚一号

早熟,果实外形美观,高园形,似苹果,无绿肩,表面光滑发亮,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200~250克,无畸形果,贮耐运性好,口感好,风味佳,营养丰富。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其他品种高30%以上。

湘早茄

极早熟,株高63厘米,开展度82厘米,茎紫黑色,叶卵圆形,绿色带紫晕,门茄着生于主茎第6~8节。果实卵圆形、紫黑色,光泽好,果长              15厘米,果粗6厘米,单果重约180克。前期产量和产值高。耐寒性强,不耐高温干旱,抗病性中等,耐长途运输。亩产2500~3000公斤。

早丰红茄

早熟,较抗青枯病,植株生长较旺。植株高度80~83厘米,茎杆紫色,叶卵形,浅绿色,第1雌花序多着生于主茎第7~8节;花冠淡紫色,果实长棒形,鲜紫红色,果实纵径28~30厘米,横径4.8~5.2厘米,果肉柔软,白色,单果重127~158克。亩产1800~2000公斤。

早红茄

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3~42天。较抗青枯病,植株生长紧凑。植株高度    54~79厘米,开展度55~65厘米;茎杆紫色,叶卵形,绿色,第1雌花序多着生于主茎第5~6节;花冠淡紫色,果实长卵圆形,鲜紫红色,果实纵径18~20.5厘米,横径5~6厘米,果肉柔软,白色,单果重150~375克。亩产1600~1800公斤。

早红茄

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3~42天。较抗青枯病,植株生长紧凑。植株高度    54~79厘米,开展度55~65厘米;茎杆紫色,叶卵形,绿色,第1雌花序多着生于主茎第5~6节;花冠淡紫色,果实长卵圆形,鲜紫红色,果实纵径18~20.5厘米,横径5~6厘米,果肉柔软,白色,单果重150~375克。亩产1600~1800公斤。

贵紫红茄

中早熟,植株生长强健,株型直立半开展、紧凑,抗逆、抗病性、抗高温能力强。果形顺直,果皮紫红色,有光泽,肉质白细、籽少,风味佳。适时采收果长约30~35厘米,果径3~4厘米,单果重250~300克。该品种花穗多,座果力强,连续采收性好,亩产3000公斤左右。

黑美长茄

早中熟,从定植至始收40~50天。抗青枯病,生长势中等;植株高度            90~120厘米,开展度80×82厘米,茎杆黑紫色,果实长棒形,外皮黑紫色有光泽;果实纵径27~33厘米,横径4.4~5.2厘米;果肉绿白色,肉质致密,单果重180~220克,商品性优。亩产3600~3700公斤。

衡阳油罐茄

中熟,从定植至始收40~45天,抗青枯病,植株长势旺。植株平均高度80厘米,开展度83×85厘米;茎杆淡紫色,叶卵形,浅绿色,花冠淡紫色,果实长棒形,鲜花紫色,果实纵径25厘米,横径5.8厘米,果肉白色,单果重250克。亩产3600~3800公斤。

      4   育苗       4.1  育苗前准备

4.1.1  育苗容器

营养钵直径8~10厘米,营养穴盘采用黑色或白色50孔,盘长58厘米、宽度30厘米。

4.1.2  营养土配制

茄果类营养土配制要选前茬没有种过同科蔬菜的园土和充分腐熟的鸡粪、猪粪、牛粪等优质有机肥按6:4的比例混合打碎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磷酸二氢钾0.8公斤、尿素0.25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有地下害虫地区每立方米营养还可加入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15公斤,均匀混合后用薄膜覆盖,1周后即可装钵。穴盘育苗多采用专用基质。

4.1.3   种子处理

茄果类种子需温汤浸种,用种子量约5倍的50~55℃热水浸种10分钟,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到30℃左右,再续浸4~6小时,搓去粘液,清水淘洗干净,用拧干的湿纱布包好,放入恒温条件下催芽,每天淘洗一次,保持湿润,具体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催芽天数见表2。

表2   茄果类蔬菜种子浸种催芽温度及时间

茄果类

浸种时数(小时)

催芽温度(℃)

催芽天数(天)

辣椒

4~6

25~30

5~6

番茄

4~6

26~28

2~4

茄子

6~8

28~30

5~6

当种子6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勿需进行浸种。10月份播种可不催芽。

4.1.4   苗床准备

一般采用塑料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床宽1~1.2米,床面铺2厘米厚的炭化谷壳或锯木屑作隔热层,再铺设地热线80~100瓦/平方米设置,将装好营养土的育苗容器紧凑、整齐的排列于电热苗床上。营养土不宜装满,与钵沿低0.5厘米为宜。

      4.2   播种

4.2.1   播种时间

辣椒、茄子:10月上中旬,番茄:11月上中旬。

4.2.2   播种

宜选晴天上午进行,提前半天将营养钵浇透水,点播,每营养钵播1粒放于钵中心,将掺有细沙的营养土覆盖0.5厘米与钵沿平齐,浇少量盖籽水后用薄膜平面覆盖。播种后应闭棚保温促出苗。

      4.3   苗床管理

4.3.1   温度管理

茄果类蔬菜播种后要保温保湿,当50~80%种子出苗及时撤去平面覆盖的膜,大棚视外界温度情况放风。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在苗床上搭盖小拱棚做好保温护苗工作。冰雪霜冻期应开启电热线加温设备,禁止揭膜放风,确保苗床土温不低于15℃。

4.3.2   湿度管理

一般出苗前不浇水。整个苗期均应严格控制浇水。当苗床基质现白时,在晴天中午浇水。当棚内湿度较大时应通过大棚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4.3.3   病害防治

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和灰霉病,应严格控制湿度,提高苗床温度。药剂防治按附件1表4中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5  定植       5.1   定植前准备

5.1.1   翻耕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公斤、饼肥1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

5.1.2   整地作畦

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6米宽的棚作4畦,8米宽的棚作5畦,畦高25厘米,将畦面整平略成龟背型。

5.1.3   铺滴管、盖地膜

盖膜前每畦应铺好2根滴灌管。盖膜时应拉紧、盖平,使地膜与畦面紧贴,膜的四周用土压实。

      5.2   定植方法

定植时间:当棚内土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在2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            辣椒40×40厘米,每亩2200~2500株。茄子40×55厘米,每亩1800~2000株。番茄40×55厘米,每亩1800~2000株。定植后加盖小拱棚。

      6   大棚管理       6.1  温度管理

茄果类定植后一周内以闭棚保温为主,促进缓苗。当棚内夜温稳定在15℃以上时,应及时拆去小拱棚。当白天气温在30℃以上时应卷膜通风。

      6.2  水肥管理

辣椒:早施轻施提苗肥,每亩通过滴灌追施冲施肥2公斤,浓度控制在3‰。从门椒开采,植株进入盛果期,每隔15~20天追肥一次,每亩施冲施肥2公斤,浓度控制在3~4‰,此外还可叶面喷尿素与磷酸二氢钾。番茄:缓苗后到第一花序开花坐果前,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坐果后到第一层果有核桃大小时,选晴天上午每亩通过滴灌追冲施肥2~3公斤,浓度控制在3~4‰。以后每层果膨大时进行追肥,每亩施冲施肥3公斤,浓度控制在3~4‰,并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茄子:生长期长,一般随水追肥,少施勤施,盛果期可破膜追肥,每亩施30~40%人粪尿液1000~1500公斤,并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防止早衰,延长供应期。

      6.3   植株调整

辣椒:一般在株高25厘米时,将分杈以下的叶片及叶腋上侧枝摘除。当植株超过60厘米以上时,要按穴插竹竿支撑植株,后期打去第三分枝以下的全部老叶,并剪去内侧的徒长枝。番茄:一般采用单干整枝,每株留3~4穗果。最后一穗果坐稳后,在果穗上留2~3片叶摘心。架式一般用人字架或篱架,要及时搭架整蔓,防止倒伏。侧枝一般长至6~7厘米时掰掉。病株及时清除,生长后期可打掉老叶。茄子:门茄开花时,保留门下二杈,其余腋芽全部抹除,门茄采收后,把近地老叶黄叶摘除,四门斗茄坐果后,摘除顶尖,并及时抹去主茎与第一二分枝上的腋芽,促进果实膨大。

      7 采收

辣椒:以鲜嫩果实为商品,当果实达到商品成熟时应及时采收。从谢花至采收一般15~20天,第一果应早采。

番茄:第一二花序谢花后45~50天果实才能成熟,第三、四花序一般40天可以成熟。

茄子:以嫩果供食用,果实长成后特别是门茄,要及时采收。早熟品种定植后40~50天,一般开花后18~25天即可采收。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害

猝倒病、灰霉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白绢病、青枯病、黄萎病。

      8.2   主要虫害

蚜虫、地老虎、蛴螬、蝼蛄、菜青虫、蓟马、烟飞虱、烟青虫、茶黄螨。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a)选用抗(耐)病优良茄果类品种;

b)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前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

c)实行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

d)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e)冬季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病原、虫蛹,减少翌年病虫源基数。

8.3.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驱避性进行防治:悬挂黄色黏虫板或黄色机油板诱杀菜蚜;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夜蛾科害虫的成虫等。

8.3.3   化学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GB-4285-84、GB/T-8321.9-2009的规定施用农药。茄果类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附件1表3:

      9  质量安全控制       9.1  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9.1.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9.1.2  农药使用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限用的农药。使用农药应符合GB 4285~84和附件1表3中的规定。

9.1.3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严禁滥用保鲜剂、包装物,贮藏运输严防二次污染。

      9.2  田间档案

9.2.1   投入品使用跟踪档案

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须作好简明记载,记载内容见附件2。

9.2.2   生产操作档案

整地、播种、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事操作,应逐项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件2。

      10   引用和参考资料

GB 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 16715.3~1999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GB 4285~84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南方塑棚蔬菜生产技术》 2000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南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2008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棚蔬菜生产配套技术手册》2012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大棚设施周年利用高效模式》2010年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设施蔬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手册》2012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编写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编写人员:旷碧峰   余席茂   刘志华   袁祖华   肖昌华   欧阳丰   高  帅   陈祖华   唐  锷。


      附件1

茄果类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序号

防治对象

药剂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1

猝倒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连防2~3次。

7

2

灰霉病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进行防治,连续2~3次。

7

3

疫  病

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三乙膦酸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琥·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

4

病毒病

可用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弱毒系N14+S52,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抗毒剂1号  200~3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

7

5

炭疽病

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7~10天杀一次,连防2~3次。

7

6

疮痂病

可喷链霉素、氯霉素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公斤或200倍波尔多液。

7

7

白绢病

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800~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茎部,每株灌0.3~0.5千克稀释药液,隔7~10天再灌一次,连灌2~3次。。

7

8

青枯病

于发病前或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药液进行灌根,每株灌0.3~0.5升,隔10天灌  1次,连灌2~3次。

7

9

黄萎病

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7

10

蚜  虫

可用5%灭蚜粉尘1公斤/亩喷粉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2000~2500倍或40%绿莱宝800~1000倍液喷雾。

7

11

地老虎

在3龄幼虫未入土前可喷75%辛硫磷2000~3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3龄以上幼虫可用毒饵诱杀,用96%敌百虫0.5公斤加水25~50公斤,拌炒香豆饼,玉米面,麸皮50公斤,每亩用毒饵4~5公斤,在傍晚洒于根际。

7

12

蛴螬蝼蛄

可用75%辛硫磷2000倍或50%西维因800倍液浇根,蝼蛄亦用毒饵。

7

13

蓟马烟飞虱烟青虫茶黄螨

在第二代幼虫危害期,即幼虫钻果前,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每周打药一次,连喷3~4次。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    3000倍或50%敌敌敌畏1000~1500倍。

7


      附件2

2.1   投入品使用跟踪档案

丘块名称

面积(亩)

品种

序号

使用日期

(月、日)

品 名

剂 型

生产厂家

用 量

施用

方法

效 果

记载人

1

2

3

4

5

……

注1:根据投入品顺序逐项记载。

注2:用量为每亩用量,化肥计量单位用公斤,农药计量单位用克或毫升。

2.2   生产操作档案

丘块名称

面积(亩)

品种

序号

土壤种类及

肥力、前作

操作日期

(月、日)

操作内容与方法

完成情况

及效果

记 载 人

1

2

3

4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5-2014

瓠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labash courd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瓠瓜栽培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瓠瓜栽培技术,制定本规程。

      1   产地环境条件       1.1   环境条件

瓠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1.2   土壤要求

栽培瓠瓜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要求2~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

      2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丰产、优质、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瓜类》。要求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90%,水份≤8%。瓠瓜品种有圆型、瓢型、棍棒型三种,规模栽培以棍棒型品种为主。适于我省栽培的主要品种参见表1。

表1   瓠瓜栽培品种(供参考)

品种

主要特征、特性

早瓠一号

早熟、植株生长强健,以子蔓和孙蔓结瓜为主,雌花发生多,结果力强。果实长圆筒形,瓜长约40厘米,果皮光滑,青绿色,外观优美,商品性佳,单瓜重0.8公斤。果肉白色,肉质致密细嫩、微甜,品质优异。高产,耐低温,抗病性较强,耐贮运。

早瓠子

早熟、定植后30天左右采收,主侧蔓均结瓜,耐热、耐寒、高抗病、生长强健。果形亮丽。浅绿色,品质优良,高产,一般每亩5000公斤左右。适合栽培温度18~35℃。春秋季均可种植,爬地或搭架栽培增均可。

越蒲1号

植株长势旺盛,侧蔓第2~3节发生雌花,秋季雌花发生节位略高,从授粉到商品瓜采收12~14天。瓜条棒形,粗细比较均匀,脐部较平,果肩微凸,瓜长25~35厘米,直径5~7厘米,皮色淡绿,茸毛较密,单瓜重0.3~0.5公斤,肉质致密,口感佳。

孝感瓠子

植株主蔓第4节出现雄花,17节左右出现雌花。每一节均能发生子蔓,子蔓第1节即可出现雌花。瓜长棒形,先端稍大,腰部稍细,长达70厘米,横径7厘米左右。皮薄色浅绿,肉厚绿白色,种子少,品质好。单瓜重0.5至1公斤。

浙蒲2号

早熟,较耐低温弱光;长势中等,侧蔓结瓜为主,侧蔓第1节即可发生雌花;座果性好,平均单株结6~7果;雌花开花至商品成熟约8~12天;果实长棒形,上下端粗细较均匀,商品性好,商品果平均长度约40厘米,横径5厘米,果皮绿色,单果重约0.4公斤;肉质致密,质嫩味微甜,种子腔小,品质好。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甬瓠3号

植株生长势强,以侧蔓结瓜为主,单株结瓜4~5个。第一雌花一般着生在主蔓第4~6节位或侧蔓的第1节位,雌花率高,坐果性能强。商品瓜表皮绿色,长棍棒形,上下粗细均匀,瓜长约40厘米,横径约4厘米,单瓜重约0.5公斤,瓜脐部钝圆。瓜肉白色,口感细嫩微甜,商品性佳。早春保护地栽培从移栽到始收需41~51天,雌花授粉后10~15天采收。

长乐

植株生长强壮,结果力强,雌花发生多,结果数多,早熟。自播种至采收约50-60天,果皮淡绿色至白绿色。通常果长30-35厘米,果重0.75公斤左右。肉质细嫩,耐贮运,抗白粉病。

三江口瓠子

江西省南昌市地方品种。第l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5节及侧蔓第1~2节上。果实棒形,长49厘米,横径7.5厘米,外皮浅绿色,具白色茸毛,肉质细嫩,味稍甜,品质优良。单瓜重0.4公斤。较耐低温,较抗病虫。

汉龙青玉

植株主蔓结瓜较迟,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从第一节开始,每节均发生雌花。早熟,春季从定植到采收4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抗逆性好。商品瓜青绿色,长圆筒形,瓜长45厘米左右,横径4.5~5.0厘米,单瓜重0.5~1公斤,肉质柔嫩,味甜。

早春一号

植株主侧蔓可同时结瓜,以侧蔓结瓜为主。瓜条直,瓜长棒形,长55厘米,横径6厘米,单瓜重0.6公斤。皮绿白色,肉质细密,脆嫩,味略甜,品质好。

安吉长蒲

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第一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一至二节上,侧蔓结瓜为主。瓜长圆柱形,商品瓜长40~55厘米,横径6厘米。上端脐部较粗,瓜淡绿色,背阴面白色,表面光滑,无刺毛,横切而近圆形,肉自色,单瓜重约0.75~1公斤。

福州

青口芋瓠

福州地方优良早熟瓠瓜品种。植株分枝力强。侧蔓结瓜,第1雌花着生于侧蔓第1节。果呈棍棒状,长50厘米,横径7厘米。商品成熟果皮浅绿色;老熟果皮土棕黄色。果实表面平滑,果肉白色。单瓜重1公斤。属早熟种,从定植至采收48天,延续采收38天。耐寒,肉致密而软,水分多,味微甜,品质佳。宜于熟食。

      3   培育壮苗       3.1   营养土准备

营养土配制要选前茬没有种过同科蔬菜的园土和充分腐熟的鸡粪、猪粪、牛粪等优质有机肥按6:4的比例混合打碎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磷酸二氢钾0.8公斤、尿素0.25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有地下害虫的地区每立方米营养还可加入50%锌硫磷乳油500倍液15公斤,均匀混合后用薄膜覆盖,1周后即可装钵。穴盘育苗多采用专用基质,穴盘宜用黑色、32孔的。

      3.2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没有种过瓜类作物便于管理的田块为宜。苗床按床面宽100厘米,床高25厘米,沟宽30厘米整平。苗床做好后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

      3.3   播种

根据茬口及市场需求安排播种期,瓠瓜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也可延至6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前先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55~60℃温水中浸泡5~7分钟,不断搅拌种子。然后放入20℃水中浸10~12小时,让种皮吸足水分,以利发芽。早春育苗在浸种结束后将种子放在28~30℃恒温环境内催芽。每天用清水清洗1次,出芽后,播种至营养钵,每钵1粒,并复盖1厘米厚营养土。

      3.4   苗床管理

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小拱棚。当苗出齐后注意揭膜通风,苗期控制湿度,防止徒长。适时揭去棚膜炼苗。

      4   大田准备       4.1   翻耕施基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公斤、复合肥60公斤,将肥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

      4.2   整地作畦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畦宽包沟1.8米,畦高30~35厘米,南北走向作畦,并开好腰沟和围沟。

      5   定植

当秧苗2至3片真叶时进行定植,每畦栽两行,株距40厘米,每亩栽1500至1600株。定植后浇好定根水。

      6   大田管理       6.1   搭架

一般搭人字架,选择2.5米的竹杆,每株一杆,斜插成人字形,并在1.5米高的位置绑横杆固牢。

      6.2  整枝理蔓

瓠瓜的主蔓发生雌花较晚,侧蔓1至2节位几乎都有雌花。为了促进侧蔓早发生、早结瓜,当主蔓有5至6片真叶时及时摘心。侧蔓抽生后,选1至2条健壮侧蔓爬架,待爬架的侧蔓长至1.5至2米高时摘心。其余侧蔓坐瓜后,留2至3叶及时摘心。

      6.3   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期短,结果量多,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摘心后和果实膨大期各施1次肥。采收期追肥1~2次。结果期间如遇天旱应增加浇水次数。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6.4   中耕除草

要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缓苗和新根发生,在中耕松土过程中,不要伤根和折断茎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清洁,改善田间环境,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病虫发生与危害。

      7  采收

适时采收可提高果实品质,当幼果茸毛基本脱落,皮色变淡时为适收期。一般开花后10~13天即可采摘,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瓠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主要有瓜蚜、瓜蝇、黄守瓜、甜菜夜蛾等。

      8.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严格按照GB4285的规定施用农药。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瓠瓜品种,铲除田边杂草,基肥深翻入土,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时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杂草,发现病叶、病瓜和老叶应及时摘除,携出田外深埋。

8.3.2  物理防治

悬挂黄色黏虫板或黄色机油板诱杀蚜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夜蛾科害虫的成虫等。

8.3.3   化学药剂防治

瓠瓜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表2:

表2   瓠瓜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序号

防治

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天)

1

霜霉病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2.2%普力克水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

600~1000倍液喷雾

600~700倍液喷施喷雾

7

7

7

2

病毒病

0.5%抗毒剂1号水剂

20%毒克星(病毒A)可湿性粉剂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NS-83耐病毒诱导剂

300倍液喷雾

500倍液喷雾

300倍液喷雾

100倍液喷雾

7

7

7

7

3

枯萎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枯净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800倍液喷雾

800倍液喷雾

7

7

7

4

疫病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6%霜霉清可湿性粉剂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700倍液喷雾

600倍液喷雾

7

7

7

5

炭疽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喷雾

500倍液喷雾

700倍液喷雾

7

7

7

6

白粉病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

600~800倍液喷雾

600倍液喷雾

600~800倍液喷雾

7

7

7

7

7

瓜蚜

40%乐果乳油

21%灭杀毙乳油

2.5%功夫乳油

800~1200倍液喷雾

6000倍液喷雾

4000倍液喷雾

15

7

7

8

瓜蝇

4.5%阿锐宝乳油

25%安雷特乳油

1500~2000倍喷雾

2000~3000倍喷雾

7

9

黄守瓜

90%敌百虫晶体

21%灭杀毙乳油

l000倍液喷雾

6000倍液喷雾

7

7

10

甜菜夜蛾

90%晶体敌百虫

50%辛硫磷乳油

2.5%溴氰菊酯

10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喷雾

2000~3000倍喷雾

7

      9  质量安全控制       9.1  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9.1.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9.1.2  农药使用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限用的农药。使用农药应符合GB4285和表2的规定。

9.1.3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严禁滥用保鲜剂、包装物,贮藏运输严防二次污染。

      9.2  田间档案

9.2.1   投入品使用跟踪档案

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须作好简明记载,记载内容见表3。

表3   投入品使用跟踪档案

丘块名称

面积(亩)

品种

序号

使用日期

(月、日)

品 名

剂 型

生产厂家

用量

施用

方法

效果

记载人

1

2

……

注1:根据投入品顺序逐项记载。

注2:用量为每亩用量,化肥计量单位用公斤,农药计量单位用克或毫升。

9.2.2   生产操作档案

整地、播种、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事操作,应逐项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表4。

表4   生产操作档案

丘块名称

面积(亩)

品种

序号

土壤种类及

肥力、前作

操作日期

(月、日)

操作内容与方法

完成情况

及效果

记载人

      10   引用和参考资料

GB 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 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保护地冬瓜瓠瓜种植难题破解100法》2007年金盾出版社。

冬瓜、瓠瓜大棚技术问答》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南瓜、冬瓜、瓠瓜优质高产问答》201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瓜、瓠瓜、丝瓜病虫害鉴别与防治技术图解》201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写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

编写人员:旷碧峰 欧阳丰 刘志华 余席茂 肖昌华 陈祖华 向晓阳 唐锷 高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076-2014

蔬菜滴灌技术应用规范

Vegetable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gulation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蔬菜滴灌技术应用规范

为了规范蔬菜滴灌技术应用,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作物。

      2  整地要求

施足基肥且耕翻1~2遍后, 按不同作物种类要求整地作畦覆盖地膜。畦长25~30米,畦沟宽40厘米,畦高25厘米。

      3   滴灌系统设计与安装

根据蔬菜基地面积、水源、地貌、能源等情况,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并安装。

      4   灌溉用水质量

必须符合菜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得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被污染的水源用于滴灌。

      5   应用时间与灌水量       5.1   露地栽培

春、夏多雨季,根据蔬菜作物对水份的需要和天气的情况,开启滴灌设施进行浇水。需水较少的蔬菜(如豆类、茄果类等),亩日灌水量为1.0~1.5吨; 需水较多的蔬菜(如瓜类、十字花科类等大型叶类蔬菜),亩日灌水量为2.5~3.0吨。

秋、冬干旱季,在2~3个无雨日后,每日开启滴灌设施进行浇水。需水较少的蔬菜(如豆类、茄果类等),亩日灌水量为2.0~2.5吨; 需水较多的蔬菜(如瓜类、十字花科类等大型叶类蔬菜),亩日灌水量为3.5~4.5吨。

      5.2   设施栽培

春、夏多雨季,根据蔬菜作物对水份的需要和天气的情况,开启滴灌设施进行浇水。需水较少的蔬菜(如豆类、茄果类等),亩日灌水量为1.5~2.0吨;需水较多的蔬菜(如瓜类、十字花科类等大型叶类蔬菜),亩日灌水量为3~3.5吨。

秋、冬干旱季,每天应开启滴灌设施进行浇水。需水较少的蔬菜(如豆类、茄果类等),亩日灌水量为2.0~3.0吨;需水较多的蔬菜(如瓜类、十字花科类等大型叶类蔬菜),亩日灌水量为4.0~5.0吨。

      6   滴灌系统维护       6.1  建立管网档案

为便于管网检查维修,应将管网有关资料和布局图纸保管好,专人负责。

      6.2   机房维护

机房应保持干燥,注意防水防潮。经常检查机房是否漏水、线路是否破损、电机与水泵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并维修。

      6.3   管网保护

不论明管与暗管,在农事操作中,应避免因机械损伤管网,同时应有专人检查维护。

      6.4   清洗过滤器

过滤器应定期进行清洗,使用期间,10~15天清洗一次。

      6.5   水源检查与保护

经常检查水源质量。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送相关部门检测;发现因杂物堵塞进水,应及时将杂物排除,确保水源正常供水。

      6.6  滴灌带的保管与更换

作物换茬时,应将滴灌带拆下,连同配件保管好,避免遗失和损坏;如有破损,应在下次使用时更换。

      6.7   建立应用档案

应对开机和停机时间、使用菜地片区、产量等做好记录。

      7   术语       7.1   滴灌技术

是滴水灌溉技术的简称。它是通过安装在进入作物生长土壤中的输水管上的滴水器(滴头或滴管)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溉技术。

      7.2   滴灌系统

通常由水源工程、首部枢扭 、输配水管网和滴水带四部份组成的灌溉系统。

      7.3   滴灌带

指铺设在土壤表面的输水软管上按一定距离开了小孔,使经过输水软管上的水从小孔滴入土表,再通过土壤毛管渗入土中的一种滴水设备。

      7.4   输水管网

指从水源处通过动力或高差势能,将水输送到滴水器的输水管所构成的一个网络。

      7.5   过滤器

是指安装在水流经过处的一种将杂物阻止在进入下一道输水管的水质清理设备。

      8  引用和参考资料

GB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编写单位:益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编写人员:习再安  文范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瓜类作物电热温床育苗技术规程

HNZ077-2014

瓜类作物电热温床育苗技术规程

The regulations of seeding technology in the electro thermal seedbed for cucurbit crop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瓜类作物电热温床育苗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瓜类作物电热温床育苗技术,制定本规程。

      1  电热温床准备       1.1   选地与建苗床

1.1.1  整地

选择向阳、避风、排水良好,地面平整,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大棚或温室,建立苗床。

1.1.2  挖地

在棚内地面下挖苗床,苗床宽1.2米~1.3米,深0.15米~0.2米,底面平整。苗床长度和面积根据播种量确定。例如宽6米、长30米的大棚,苗床平面图见图1:

图1  大棚苗床平面图

1.1.3  建苗床

苗床底部先填充3~5厘米厚干燥的稻草或木屑、谷壳、碎炉渣等,最好铺一层聚苯乙烯泡沫板作隔热层。其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后,再填充1~2厘米厚的干细土。

      1.2   铺设电热线

1.2.1  选电热线

冬春瓜类作物育苗苗床的功率密度要求每平方米苗床电热线功率为80~100瓦。一般使用DV、NY、NC系列电热线,功率为1000瓦,长度为120米。

1.2.2  铺电热线

铺电热线时,将小竹签按8~10厘米的布线间距插在苗床两端,电热线沿苗床长度方向往返铺设,绕过小竹签,拉直。在实际铺设时,不要按统一间距布线,苗床边缘应略密,苗床中间应略稀。铺线完成后,在电热线上面均匀覆土1~2厘米。具体连接见图2:

图2  电热线铺设示意图

1.2.3  注意事项

a)电热线要求配合控温仪一起使用。连接控温仪的电源电压与控温仪的额定电压必须一致,控温仪不能超载使用。

b)每一根线的两端引出线必须处于苗床的同一端,以便连接电源。所有电线接头应做好绝缘处理。每一根电热线不能随意接长或缩短,否则会引起短路。

c)2根或2根以上的电热线铺在同一苗床时,只能并联。电热线之间不能重叠或交叉,以防通电时烧断。

d)铺线完成后应做通电试验,接通电源,通电1~2分钟,如电热线变软发热,说明工作正常,否则应仔细检查各部件及连接部位。

e)育苗结束,在电热线回收时,要避免将线打结,否则扭断后重复使用时会漏电。

完整的电热温床剖面见图3:

1. 小拱棚薄膜      2. 床土       3. 电热线       4. 隔热层       5. 草帘或薄棉被

图3  电热温床剖面图

      1.3  苗床消毒

每100米2用硫磺粉0.25千克加锯末0.5 千克及适量(25克左右)敌敌畏分散放置于棚内,点燃熏蒸后闭棚一昼夜,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对棚内全面喷雾、闭棚一昼夜。

消毒后,开棚通风,待气味消失后使用。

      2   育苗方式       2.1   基质块育苗

购买专用的扁圆柱型泥炭基质块,其基质应符合NY/T 2118-2012标准。一般直径40~55毫米,高20~25 毫米,顶部有一直径6~8 毫米,深5~7 毫米的种孔;单块重量40~60 克。使用前,先将基质块在水中浸泡4小时,待基质块体积膨胀到原来体积的1.5~2倍。将浸泡后的基质块紧密摆放在电热温床上用于播种。

      2.2  穴盘基质育苗

一般采用48孔或50孔的塑料穴盘,规格为540毫米×280毫米,深度≥5厘米。育苗基质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应符合NY/T 2118-2012标准。

使用时,将基质填满穴盘的孔穴,压实抚平,使穴盘空格清晰可见。播种后,用同样基质覆盖种子。

      2.3  营养钵育苗

2.3.1  选择营养钵

选用蔬菜育苗专用的黑色或透明的塑料钵,规格为8厘米×10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

2.3.2  制作营养土

每平方米的育苗面积,应准备至少0.1立方米营养土。

2.3.2.1  在装钵前2个月,先铺一层20厘米厚的自然土壤(经打碎、晒制的菜园土、苗圃表土、水田表土等),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禽畜粪便(体积比为自然土壤∕禽畜粪便 = 4∕1),交替添加,堆高至1.5米左右,浇水盖薄膜,四周密封。

2.3.2.2  堆沤20~30天后,翻堆,将预备的化学肥料(每立方米营养土预备尿素500克,硫酸钾500克,钙镁磷肥1000克)均匀加入。若堆沤料砂性过重时,应适量添加有机辅料(粉碎的树皮、稻壳、甘蔗渣等),若粘性过重时,应适量添加无机辅料(蛭石、珍珠岩、河沙等)。最后补充水分,继续覆盖密封。再过15~20天,当混合物变黑褐色,无臭味,堆沤发酵完成。

2.3.2.3  在装钵前10~15天,每立方米堆沤物中混合加入40%甲醛0.2千克(稀释150倍),50%福美双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以及50%辛硫磷乳油(稀释500倍)。再盖膜密封消毒7~10天,最后揭膜、待药气散尽备用。

2.3.3   装钵

将制作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营养土填满钵体的四分之三即可。摆放前,先用50%多菌灵700倍液喷施苗床,再将营养钵摆放在苗床上,钵体之间留1厘米的间隔。

      3  种子消毒

选择符合GB 16715.1-2010 要求的种子。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可以直接播种,不需消毒。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必须消毒处理。消毒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用1%高锰酸钾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

      4   浸种催芽       4.1  浸种

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用55~60℃的温水浸种10~20分钟,然后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35℃,再持续浸泡一段时间。浸种完成后,将种子反复搓洗,用清水冲净粘液,晾干后催芽。不同瓜类作物浸种最适宜温度与时间见表1

表1  不同作物浸种最适宜温度和时间

种类

温水浸种

持续浸种

温度(℃)

时间(分钟)

温度(℃)

时间(小时)

黄瓜

55

10

25~30

4~5

甜瓜

55

10

25~30

3~5

南瓜

55

10~15

25~30

6~12

西瓜

60

10~15

25~30

4~5

冬瓜

55

15~20

25~30

7~8

丝瓜

60

15~20

25~30

2~4

苦瓜

60

15~20

25~30

12~15

注:无籽西瓜、苦瓜等种皮厚而硬的种子,应在浸种前人工破壳。

      4.2  催芽

催芽可在培养箱、催芽箱或自制的催芽器具中进行。不同瓜类种子催芽最适宜的温度见表2,湿度在90~95%。待60%左右种子破嘴露白时取出播种。

表2  不同作物种子催芽最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种类

适宜温度℃

所需时间(天)

黄瓜

28~30

1~2

甜瓜

28~30

1~2

南瓜

28~30

1~2

西瓜

28~35

1~2

冬瓜

28~30

1~2

丝瓜

28~32

1~2

苦瓜

30~35

2~4

      5  播种       5.1  播种日期

播种日期应根据具体种植计划来确定,早春提早栽培一般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

      5.2  播种方法

选晴天中午,先给苗床浇足底水,将催芽后的种子放入基质块、穴盘或营养钵表面的凹窝内,一穴一粒,种子平放。播后盖营养土或基质料,一般小粒种子盖1.5厘米,中粒种子盖2.0厘米,大粒种子盖2.5厘米,使用基质料覆盖时,厚度比土覆盖的厚度要增加0.5厘米。盖后抚平盖料。

播完后,在苗床中间放置控温触头,并在苗床上盖一层透明地膜(厚度0.008或0.012毫米),地膜四周压实;再用竹片或小竹竿搭建塑料小拱棚,形成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三层覆盖。最后将控温仪的温度设置到出苗期的苗床适宜温度(见表4),接通电热线,加热苗床,促出苗。夜里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或棉毡。

      6  苗期管理       6.1   出苗期

床温控制在25℃~30℃(见表3),当子叶拱土出苗时,及时将每一株瓜苗顶上的地膜破口,以便幼苗伸出地膜。苗床地膜总体不要揭动,以便保持土壤湿润和保温。

表3   出苗期的苗床适宜温度

作物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黄瓜

28~30

20~25

甜瓜

28~30

23~25

南瓜

28~30

25~28

西瓜

28~30

23~25

冬瓜

29~31

24~26

丝瓜

25~32

20~25

苦瓜

30~35

25~28

      6.2   破心期

当子叶出土平展后,苗床要充分见光,白天温度宜高,夜间适当降低夜温。温度管理参照表4进行。此期,严格控制浇水。

表4  破心期的苗床适宜温度

作物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黄瓜

25~28

15~20

甜瓜

25~28

17~20

南瓜

25~28

20~25

西瓜

25~30

17~20

冬瓜

25~30

20~25

丝瓜

25~28

18~25

苦瓜

28~30

25~28

      6.3   成苗期

6.3.1  温度

成苗期的苗床适宜温度参照表5。利用控温仪来调控苗床温度。床温偏低时,让电热线通电加热;床温偏高时,在小拱棚的高处通风,利用风口的大小和放风时间的长短来通风降温,切忌棚底通风。

表5  成苗期的苗床适宜温度

作物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黄瓜

15~25

10~15

甜瓜

15~24

10~19

南瓜

20~25

15~20

西瓜

15~24

10~18

冬瓜

25~28

12~15

丝瓜

23~28

15~20

苦瓜

25~28

15~20

6.3.2   光照

遇晴朗天气应尽可能多见光,上午早揭薄膜,下午延迟盖膜。

6.3.3   水分

苗床保持半干半湿状态。阴雨天光照不足,湿度高,不宜浇水;连阴天突然放晴,要适度浇水。浇水在正午前完成,下午三点后不可浇水。

6.3.4   肥料

用0.2%磷酸二氢钾液叶面追肥,喷施2~3次。如果幼苗瘦弱,可结合浇水追施1~2 次0.1%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6.4   炼苗期

炼苗期要求降温降湿。以秧苗不萎蔫为度,增加棚内通风、透光;减少夜间覆盖;控制浇水。定植前的1~2天应将小棚膜全部撤去,打开大棚通风设施,让瓜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6.5  病虫害防治

破心期和成苗期,是病虫害高发期,应重点防治,防治方法见表6。

表6   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

名称

发生时期

防治措施

瘁倒病

幼苗整个生育期

将发现猝倒幼苗的育苗块,立即移出苗床。

降低棚内湿度。

发病初期用72%霜脲氰·代森锰锌(克露)500~800倍液、或64%恶霜灵·代森锰锌(杀毒矾)6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轮换用药,连续喷2次~3次。

立枯病

幼苗整个生育期

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

徒长

成苗期

当温度达到32~33℃时,揭膜放风。

增加光照,草帘早揭晚盖。

浇水避免太多太勤。

僵苗

成苗期

阴天少放或不放风。

在播种前,苗床一定要浇透水。

营养土原料中加足腐熟的有机肥。

喷施0.5%尿素和0.4%磷酸二氢钾。

螨类;

蓟马

成苗期

挂蓝板粘杀。

用达螨酮、克螨特、尼索郎(塞螨酮)、联苯菊醋(天王星)、甲氰菊醋(灭扫利)等喷雾防治。

粉虱;

蚜虫

成苗期

挂黄板粘杀。

采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喷雾杀灭粉虱、蚜虫。

小地老虎;

蝼骷

成苗期;

炼苗期

毒饵诱杀。敌百虫晶体加水喷到炒过的棉仁饼或麦麸上拌成毒饵,于傍晚撒在苗床周围,诱杀幼虫。

撒毒土。敌百虫晶体加细土配制成毒土,撒在幼苗根际附近。

      7   壮苗标准

秧苗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子叶完好,具2~3片完整真叶且叶色浓绿,茎杆粗壮,根系发达。

      8  装运与标识       8.1   装运

采用长56厘米×宽28厘米×高80厘米的钙塑瓦楞箱和钙塑瓦楞穴盘托架或纸箱为包装物。把育苗穴盘分层装入瓦楞箱,或穴盘托架内。也可在运输车辆上安装专用多层框架,把育苗穴盘逐层装在框架隔层内随车装运。

短距离运输,可把幼苗取出放在筐内或箱内装运。长距离运输最好采用保温车,车内温度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最好安装灯光进行交替照明。

      8.2   标识

包装箱上要注明种类、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和注意事项等。

      9  育苗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品种、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时间、育苗方式、肥料和农药使用等信息。

      10  技术术语       10.1   出苗期

从播种到子叶微展。

      10.2  破心期

子叶微展到第一片真叶吐心的时期。

      10.3   成苗期

真叶吐心至达到商品苗标准的时期。

      10.4   徒长

生理性病害,幼苗纤细,节间长,叶薄,色稍淡,叶柄和茎柔嫩,易折,根系发育不良。

      10.5   僵苗

生理性病害,幼苗矮小,叶片小、颜色淡,茎细,根小,须根数少。

      11  引用和参考资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JB/T 10297-2001 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JB/T 10292-2001 温室工程术语

YY 0027-1990 电热恒温培养箱

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

NY/T 2119—2012 蔬菜穴盘育苗 通则

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T 23416.3-2009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编写单位: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

编写人员:梁志怀  阮万辉  李基光  刘建雄  王志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