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5个项目喜获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 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4.01.2015  04:32

 

   

2014年,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成绩斐然。即将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由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5个项目将获得奖励 ,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 其中我省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有13项, 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领衔完成的“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我省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特等奖每年仅3个)。 该项目是国防科大承担完成的国家863计划等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9年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投入运行,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用。目前,“天河一号”已构建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全数字设计与装备制造、能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设计、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计算、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处理等六大应用服务平台,先后在基因分析与测序、大型飞机和高速列车设计、生物医药、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中南大学张尧学主持完成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把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计算模式的创新与社会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历经20余年潜心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被国外同行称为“先于云计算、包含云计算”的网络计算模式——“透明计算”,开辟出新的计算时代;同时,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新概念的超级操作系统。透明计算针对目前软件操作复杂、更新频繁、病毒防护以及数据迁移困难等普遍困扰用户的复杂问题,根据“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流式计算”方法,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变成让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取的服务。透明计算这一成果在国际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为网络计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理论基础。目前该成果已开始应用于中南大学湘雅医疗大数据系统建设,应用于跨区域跨医院跨系统就诊、个体化医疗信息安全采集和科研应用等方面,管理超过100亿条用户健康数据,实现用户隐私保护和健康数据便捷访问,有望带来大健康产业8万亿的年产值。在国内产业界,透明计算已成功应用到我国大型冶金企业的工控系统与工程设计部门(如:广西有色华锡集团和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实现了工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的安全性、高维护性和高可靠性。腾讯已成功将该成果应用于手机定位和微信等方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企业也已开始关注并使用该成果。

同时,由湖南大学谭蔚泓主持完成的“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项目获国家 自然科学 奖二等奖。由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易小刚主持完成的“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和湖南大学罗安主持完成的“冶金特种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 技术发明 二等奖;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李昌珠主持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中南大学柴立元主持完成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等7个项目获国家 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

三一集团易小刚主持完成的“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项目,针对我国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油缸、阀、泵)全部依赖进口的问题,积极开展高速重载油缸高性能缓冲技术、集成液压阀组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技术、高压柱塞泵恒功率控制技术攻关,提出了通过功能结构创新来提升性能和可靠性的发明思路,发明了缓冲性能曲线可调的端面贴合式缓冲油缸,分体式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压阀组,和一种基于位置反馈的高压柱塞泵恒功率变量伺服控制机构等发明成果。解决了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的技术难题。研制出53种型号高性能缓冲油缸、34种型号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压阀组和4种型号高压恒功率变量柱塞泵。已批量应用于大型挖掘机、不脱钩油缸式强夯机、混凝土泵送机械、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高速重载工程机械。研究的不脱钩油缸式强夯机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为世界首创。发明成果已累计装机2.75万台,相关主机已出口至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近三年新增销售9.3亿元、利税2.52亿元。发明成果不仅提升了主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且为我国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湖南省林科院李昌珠主持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针对我国非耕地发展工业油料产业存在高产品种缺乏、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产业效益较低等难题,历时15 年,在蓖麻、光皮树和油桐的高产新品种选育、非耕地矮密化栽培和油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提出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新型产业的理念,完善工业油料植物定向培育技术理论和油脂产品清洁转化理论,填补工业油料良种、加工装备、能源和材料产品与技术多项空白,促进工业油料植物利用技术和装备支撑体系进步,提高了工业油料植物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首创了蓖麻纯雌系三系杂交育种新技术,选育出淄蓖麻8 号等高产高含油新品种 8 个;运用无性系矮化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高含油的光皮树矮化新品种10 个和油桐新品种4 个;研制出蓖麻、光皮树和油桐在非耕地规模化、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等一系列技术,形成了整体技术和产品链,实现工业油料植物的高值化利用。共选育出工业油料新品种22 个,新品种在湖南、新疆、内蒙、吉林等20 个地区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12 个国家的山地、盐碱地等非耕地推广,累积推广610 多万亩;油料加工技术及产品先后在湖南金德意能源油脂集团、北大未名集团、南京天力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应用。各类产品近三年累计实现产值49.38 亿元,新增税收1.43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南大学柴立元主持完成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项目,从2002年开始启动含砷固废的治理研究工作;历经十多年,开发出了冶炼有害元素(砷)污染动态评价系统,有价含砷固废中砷与相似元素锑、铋分离技术,满足各种需求的固砷新技术,脱砷后物料梯级深度回收锑、铋等多金属新工艺。目前,项目成果已经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郴州市金贵银业、锡矿山闪星锑业等我国10多家铜、铅、锑冶炼龙头企业大规模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清洁利用与安全处置含砷固废约16万吨,其中固砷约1.2万吨,回收有价金属新增产值约40.51亿元,利税2.39亿元,社会经济效益重大。为我国有色行业砷固废污染控制与清洁利用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对湖南乃至我国环保领域和有色金属行业有色冶炼含砷污染治理与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