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加快迈向农业现代化

07.02.2015  11:37

解读

省农委主任刘宗林: 把握好“五个更加注重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重大主题。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之路如何走?在我看来,关键是把握好“五个更加注重”。

在发展目标定位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安全和可持续。做好稳量文章,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做好增效文章,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做好生态安全文章,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手抓产地环境管护和治理。

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科技推广应用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着力推进农业科研创新与推广紧密结合,改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手段。着力推进农机农艺紧密结合,重点突破农机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农民素质的提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

在发展组织形态上,更加注重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红利。坚持家庭经营不动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

在管理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注重实干,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具体来说,首先必须稳定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把我省粮食生产的产能调减了,决不能把我省粮食生产的优势调没了。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只就农业做农业,应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一产业。进一步明确洞庭湖生态农业经济区、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湘南特色农业区、大湘西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农业区四大区域功能定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优势产业带。做强二产业。以两个“百千万”工程为平台,加速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重点打造粮食、畜禽水产、果蔬、林产、茶叶等千亿产业。关键是把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抓上去。加快发展三产业。着力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生物质农业、休闲生态旅游农业,传承农耕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加快培育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期货交易、农超对接等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用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吕运涛 整理)

关键词①调结构、转方式

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 养殖业要率先现代化

在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业要率先现代化,最关键的就是要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上大力突破。

养殖结构如何调整?科学确定主要畜禽水产品的养殖容量、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以种植作物的肥料需求为土地承载基础,合理确定养殖品种、养殖容量,推进种养平衡。在品种结构上,稳定生猪养殖,加快牛羊、地方特色家禽、名特优水产发展,满足消费多样性需求。

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创建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实现由分散的小群体饲养向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养殖升级。推进家庭养殖、合作社养殖、龙头企业养殖,支持发展以温氏公司、佳和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家庭养殖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养殖生产组织化程度。统筹畜禽养殖与上游的饲料、兽药、种畜禽和下游的畜产品加工、物流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质量安全如何监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对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的动态监管,不搞终身制。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武深树 整理)

关键词 ②强基础

省农开办主任李丙力: 建设“一块田、两个园、两大主体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现代化打牢基础,今年湖南农业综合开发将突出抓好“一块田、两个园、两大主体”建设。

一块田”,就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按照省政府部署,2014-2020年湖南农业综合开发要建设1317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全省将集中70%以上的农开资金,在99个国家开发县建设12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实施10个左右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逐步实现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片连网。

两个园”,结合省政府两个“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建设一批种养加、农工商、科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今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要建设3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和6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今后3年内,计划重点建设5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和15个优势特色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两大主体”,聚焦湖南优势特色产业,集中资金,重点投入,连续扶持,培育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重点扶持15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00家农民合作社。今后3年内,计划扶持5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800个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粮食、畜禽、水产、油茶、果蔬、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何洪武 整理)

关键词③机械化

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机械替人”迎头赶上

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中央一号文件的5大部分32个小点中,有11个小点涉及到农业机械化,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我们也倍感压力。目前湖南8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只有42%,水稻机插率还只有20%。湖南农业机械化要迎头赶上,2015年全省将增加农机装备350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

实现今年农机化发展目标,全省将着力抓好几个重点:确保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效果,争取全年实施中央补贴资金超13亿元。重点扶持1000家农机合作社,打造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力争全年推广插秧机7000台以上、完成机插秧1500万亩,年内新推广无人植保飞机500架,增加水稻烘干机1500台套。推进经济作物及林果业机械化,力争完成油菜机播面积260万亩、机收面积600万亩。加速农机研发及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全省农机制造业产值增加30亿元以上。加大农机化培训,力争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李柏槐 整理)

期盼

发挥首席专家 火车头”作用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推进农业现代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堪称“加速器”,而首席专家负责制则是科技创新的保证。

捧读中央一号文件,湖南省水稻、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两位首席专家夏胜平、彭英林提出,围绕大宗农产品,集成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产业链科技攻关,产业技术体系是一种高效运作模式。

彭英林称,产学研科技创新,不是哪一个点的突破,而是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从产地到餐桌分别设岗位专家,由首席专家全面协调,企业参与团队科研攻关,利于成果转化“无缝对接”。

夏胜平介绍,以水稻为例,产业技术体系设育种、栽培与土肥、繁殖制种、病虫害控制、农机与产后加工等5个攻关岗位,在水稻育种、绿色栽培、超高产栽培、双季稻机收机插、优质大米加工等多点攻关,均已取得重大进展。各试验站示范推广“蜂-蛙-灯”治虫等科研成果,带动水稻大面积丰产增收。

两位专家提出,产学研科技创新优势明显。从湖南现状来看,影响还太小,只有水稻、生猪、柑橘、蔬菜、棉花成立了产业技术体系,经费总量每年仅1200万元,远远不够。受经费限制,每个产业技术体系设5个攻关岗位,首席专家还要身兼一个岗位专家,每年仅30万元经费,“火车头”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专家期盼,省里加大对产学研科技创新的支持,除了5大产业技术体系外,湖南在油料、草食牲畜、水产品等诸多方面都有优势,应该拓宽产业技术体系的覆盖面;各大体系的攻关岗位设定还要更加细化,首席专家与岗位专家分开,以利于首席专家把握产业发展大局,发挥团队攻关“火车头”的作用;增设更多的岗位专家,体现“更精、更专、更高”,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