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湘潭 精彩故事】“大汉”身高1.26 自强自立有担当

23.04.2015  17:03

(乐观开朗的张奇。)

(张奇和志愿者商量志愿活动相关事宜。(记者 方阳 摄))

  红网湘潭站4月23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曾晓蓉)山东大汉,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化的认知。正因如此,每当听说张奇是山东人时,初识者总会不自觉地感到惊讶。因为,仅从身形来看,身高只有1.26米的他,与“大汉”的形象实在离得有些远。然而,在几乎每一位和他相处过的老师、同学,特别是那些接受过他的爱心志愿服务的人心中,张奇,又确实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汉”,自尊、自强、有爱心、有担当。
  
   斗士
  
  “我的个子是比你们矮,但如果你们因此而蔑视我的话,我将马上砍下你们的头,消灭这个差距。”这是张奇贴在宿舍书桌上的一句话,出自《拿破仑传》。这话看上去似乎挺残暴,但换个角度欣赏,很有力。张奇需要这样的力量。
  
  尽管张奇的父亲身高有1.8米,但母亲只有1.4米。张奇1991年出生,不久后不幸被确诊患有侏儒症。百般治疗无果后,家人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而张奇,则注定只能成为一名“小个子”。
  
  “小个子”的日子不好过。外出购物,经常够不上货架和服务台;外出就餐,稍高的凳子就得靠“”才能坐上去;想买书包,大的背着难看,小一点又不适用……这种种尴尬与困难,常人可能无法想象,可张奇每天都需面对。幸运的是,张奇早已习惯,并勇敢接受,犹如斗士,丝毫无惧来自命运的挑战。
  
  这种勇敢,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张奇坦承,儿时,遭遇了不少异样的目光,这些目光如刺,扎进了他的心里,导致他很长时间都很内向,害怕与外界接触。直到上高中时,家人的鼓励、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加上知识的累积,他才开始变得乐观起来。
  
  高中三年,张奇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高二时,他一手创办了校环保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还曾被提名为感动学校十大人物。高三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成为该校商学院一名学生。
  
  “我就像站上跑道的赛手,所有的同伴在起跑时都已超越我,我必须强迫着自己夜以继日地狂奔,只有那样才能追上甚至超越大家。”张奇笑着回忆自己的成长,黑框眼镜的背后,目光坚毅。
  
   先锋
  
  高中时,一次乘公交车的经历,让张奇终生难忘。
  
  那一次,等车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车,大家纷纷往上挤。原本已经站在门口的张奇,因为个子小,在最后时刻硬生生被挤得摔下了车。路面已经结冰,手使不上力,加上书包太重,摔倒在地的张奇几次挣扎,都没能站起来。就在他窘迫不已时,一名女子经过,顺手拉了他一把。这轻轻的一扶,不仅化解了张奇的尴尬,也让张奇深刻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温暖与美好。“帮人的人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但被帮助者往往会因此改变很多。”一颗乐于助人的种子在他心里开始发芽。
  
  此外,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老师多次帮他申请助学金,同学们默默为他捐赠……日积月累,这充满爱的一幕幕,终于在张奇心里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他希望自己不仅是爱的接受者,更是传递者和付出者。
  
  想到了就开始行动。大一,他就积极争取加入商学院志愿团。尽管一开始被拒绝了,可他的热情不减,默默参与各类志愿活动。
  
  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去福利院陪孩子们游戏,暑假为留守儿童支教……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张奇从不嫌辛苦,不嫌麻烦。
  
  2012年,大一新生符喜妹的大哥因患淋巴瘤病情恶化,一家人一筹莫展。想到哥哥不肯治病,也要坚持把钱留给自己上大学,符喜妹心疼得嚎啕大哭。得知情况后,当时已身为商学院志愿团副团长的张奇丝毫没有犹豫,在获得学校支持后,率领团队成员,在校园内为符喜妹进行义卖和募捐。最终为她筹到了1万多元用来救急的爱心款。从张奇手上接过爱心款时,符喜妹禁不住泪流满面。随后,毅然加入了张奇和他的团队,成为了又一名爱心接力者。
  
  符喜妹不是第一个受张奇影响成为志愿者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大学四年,爱心志愿服务的路上,张奇就像一名志愿先锋,用他爱的魔法,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弟学妹纷纷加入。就像符喜妹所说,在大家心里,张奇是学长,更是榜样。
  
   大汉
  
  周满珍是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在张奇之前,学校法学院志愿团坚持照顾了周满珍老人6年。被感动的张奇于是也加入了照顾周奶奶的爱心团队。
  
  湘潭的冬天,很湿冷。担心老人受寒,去年底,张奇抽空把自己的一床新被子给周奶奶送了过去。当看到个子小巧的张奇费力地背着被子出现在家门口时,周奶奶眼里噙满了泪。
  
  在周奶奶家门口,有一条三四十米的小巷。尽管腿脚多有不便,但每次,当张奇他们离开时,周奶奶都会用手扶着石板一点点挪到门口,靠在门槛旁目送他们走到小巷尽头。张奇说,那依恋而不舍的目光,便是他四年来坚持志愿服务的不竭动力之一。
  
  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到商学院志愿团副团长、团长,再到现在,大学四年,大家已经记不清张奇做过多少好事了。仅从学院及学校志愿团记录在册的数据来看,他参与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就多达200余次,募集公益基金50余万元,帮扶人数近2万人。此外,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志愿者注册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在校内校外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他的奉献也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2014年底,他从1万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现在,张奇已是一名大四学生。计划就业的张奇,往外投了不少简历。但每次面试过后,便再无回音。他说,不急,是假的。可是,再急,似乎也没有影响到他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4月19日,当我们再次见到张奇时,他正在湘潭义工联合会办公室忙碌着,整理协会近期志愿活动资料。张奇说,自身条件有限,一般企业不愿接纳他,他能够理解。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尝试找工作,同时利用自己大学期间学过的特长谋求机会创业。而无论求职还是创业,他都不会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他说,大学四年,从志愿服务中,自己收获的不仅是奉献的快乐,也收获了学习与成长,这已经成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割舍不下,也不会割舍。
  
  他身高有遗憾,却乐观向上;他出身贫困,却义行不止。什么样的男人堪称“大汉”?在自强自立的路上,在志愿服务的途中,张奇,用自己的故事给出了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