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关情况汇报

10.10.2014  12:41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关情况汇报



永州市商务局



(2014年9月)






今年以来,在省市委、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商务工作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个主题,突出在扩开放、促消费、活流通上下功夫,商务经济保持和扩大了加快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运行特点



1 、外贸进出口: 1-7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4.13亿美元,占年度任务的82.6%,同比增长103.88%,其中加工贸易17209.45亿美元,增长59.28%;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总数达到77家,其中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9家;有20家外贸企业实现“破零”,14家企业实现“倍增”。



2 、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 1-7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占年度任务的58.9%,同比增长25.6%;到位内资32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5%,增长19.9%,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57个,其中上2亿元的项目17个。



沪洽周”期间我市共签约项目30个,其中投资上20亿元的项目3个,签约资金折合人民币达159.2亿元,在谈项目31个,签约项目与资金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去年“港洽周”我市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50%,其中已投产项目3个;上半年我市在全省重大项目推进会上启动的两批重大项目共到位资金98.79亿元,占总投资的18.3%。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4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在全省排第3位。



上半年我市商务经济运行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龙头企业贡献突出,新的增长点来势喜人。 进出口总额和增幅均实现“倍增”,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增幅达到108%,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翻番,创历史新高。新增业绩中,分产业看,主要来自纺织制鞋、机电产品、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总贡献率达80%,其中纺织制鞋达50%;分企业看,5家龙头企业总贡献率达到50%以上,总出口额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凯盛鞋业上半年增幅达到309%,10家重点企业贡献率在35%左右,新增企业贡献率为15%左右。分行业看,主要是加工贸易型和资源进出口型,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30%。新兴市场大幅增长,上半年与美国、香港贸易额总量居全市前两位,与东盟国家贸易增幅达265.8%,与俄罗斯贸易增幅达3785.5%。鲜活农产品出口实现重大突破,上半年出口额达2492万美元,其中新开拓的俄罗斯市场1500万美元(预计全年达5000万美元)。我市现有各类水果和蔬菜基地达56万亩,鲜活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



二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势头强劲,示范区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加快成型。 重大项目引进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共承接2亿元以上的产业转移项目17个,占项目总数的8.7%,占比为历年最高,“沪洽周”我市签约2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我市正逐步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轻纺、制鞋、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 制鞋业, 东方鞋都”初具规模已显雏形,凯盛制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湘威运动已将设在东莞的生产基地全部搬至永州,以凯盛、湘威为龙头的制鞋企业上半年生产耐克、彪马等品牌运动鞋近7000万双,全省每出口三双鞋有两双来自永州; 农产品加工业, 果秀、熙可成为全国罐头行业的龙头,出口的罐头产品占到美国桔片市场60%;以希尔为龙头的植物提取物进入了欧美高端市场; 纺织业, 蓝山县毛织企业达到500多家、用工6万多人,成为继广东东莞和浙江桐乡之后全国第三大外向型毛织基地,狼爪、雪芙、沃德等国际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加工生产基地相继进入永州。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共完成加工贸易近8000万元,占到全市总额的60%。今年5月杜家毫省长在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视察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提出要将其打造成为我省的一张加工贸易“名片”。



三是消费市场继续回暖,但政策动力不足缺乏兴奋点,零售业模式遭受网络冲击大。 消费市场在经历了“两节”后的下滑到5月份逐步拉升,但由于系列促消费政策相断退出,再加之消费市场内生动力不足,导致消费市场缺乏亮点,同时新兴网络购物给传统销售模式带来极大冲击,加之高铁开通加快了消费外流,上半年我市消费流失额达50亿元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 、实施外贸“五十百”工程强力推动“破零倍增”。 上半年按照省里“破零倍增”计划,围绕“保六争八”目标,市委、市政府经反复研究,制订和实施了外贸企业“五十百”工程,即重点打造五家出口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十家外贸出口大户、培育外贸企业一百家,努力将五家龙头企业打造成“航空母舰”、十家重点企业打造成龙头企业、培育百家新增企业促进可持续增长,并制订了“一县一品”、“一月一调度”和集中项目、资金向重点企业倾斜等帮扶措施,极大地提振了全市外贸企业的发展信心。



2 、狠抓招商引资“书记市长工程”。 狠抓重大平台招商,为组织参与好“沪洽周”招商活动,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就开始研究如何将我市招商区域由重点在珠三角向长三角延伸,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带领各县区委书记、区长分头抓项目对接,通过带队四上上海,引客商三进永州,成功实现了招商区域在长三角的新突破,我市在沪洽周上引资成果在全省位列前茅。狠抓项目履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履约,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去年5月份开始组织对2010年以来重大平台签约的394个招商项目履约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对194个履约顺利的项目采取了加快推进的措施,对135个履约困难的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消除阻碍,对不能履约的65个项目依法依规中止合约,有力地提高了招商实效,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97%。狠抓小分队招商,2013年8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共组建了40支市直招商小分队开展专门招商,切实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目前全市40支小分队共报送项目48个,总投资达287亿元。狠抓督查调度,市委、市政府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履约、小分队招商等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结帐,强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和建设。



4 、多渠道促进社会消费。 打造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为切实改变我市缺乏大型城市商业圈的现状,我市正抓紧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占地82亩、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集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次城市商圈,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商业核心圈。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去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活动,2013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8家,今年计划改造29家、已完工12家,全市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明显提升,为消费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多渠道培育消费热点,制订了全市促消费工作方案,通过重点培育限上企业和大型零售品牌龙头企业、多形式开展促消费活动、突出抓好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建设和商务部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提升。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对全市尚未改制的15家商贸口企业逐一明确了改制形式,其中8家拟进行破产,7家拟进行关闭,到目前为止清产核资已全部完成,正在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与同为湘南三市的郴州、衡阳相比差距大,亟需省里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三市平衡发展。具体表现在: 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 作为国家级的示范区,但缺乏国家级的工业园区,对战略投资者和重大项目缺乏承接平台和政策支撑;重大项目引进难,特别是缺乏像衡阳富士康、郴州台达电子那样的战略投资项目。 对外贸易方面, 主要是园区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关和物流平台不完善,贸易便利化不足,全市没有一家集通关、物流和保税于一体的综合通关平台,与衡阳已运行的综保区、无水港和郴州的出口加工区、二级口岸相比差距大,直接导致通关和物流成本高、“外贸不如内贸”、外贸企业出口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内贸流通方面, 商贸物流缺乏大的卖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直接导致我市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缺乏商业集聚力,物流业基础设施和水平差,导致我市产业、产品和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市场优势。企业改制资金难筹措,缺口资金达1.15亿元。



五、几点请求



1 、请求对我市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将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到战略层面,抓住这一机遇,落实好杜家毫省长在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视察时提出的将其打造成我省一张加工贸易名片的指示精神,我市正在抓紧谋划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字号”招牌,将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做大做强,当前请求省里重点在统一其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同时在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倾斜。



2 、请求对我市综合通关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为改变我市通关和物流不完善、出口退税难的问题,我市正在重点研究如何打造集仓储、冷链、加工、保税于一体的鲜活农产品综合通关平台,目前正在规划和选址阶段,请求省里给予重点支持。



3 、请求对我市外贸企业“破零倍增”给予资金和项目倾斜。 我市外贸基础在全省相对薄弱,特别是重点企业资金和项目不足的问题已成为瓶颈性因素,请求省里在开放型经济资金中对我市外贸龙头企业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解决好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刺激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