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出墙来 拆墙透绿“芙蓉模式”成效凸显

31.08.2016  00:40

《星城新美——长沙市民身边的持续的静悄悄的变化》系列报道之十六:



(2014年,机关大院拆墙时,一名市民好奇地观看围挡。)

(拆除时,工人们正在对砖墙进行打钻。)

(拆除围墙后开放的机关大院,成为市民们娱乐的好去处。)

(星辰记者采访芙蓉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程。图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姚碧姿 摄)

(视频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姚碧姿 摄)

      星辰在线8月3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贺亚玲 姚碧姿) 一年前开始,居住在芙蓉区新世纪家园的张小雨就喜欢上了饭后散步这项运动。“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每次拉着老公和孩子一起过来时,她就这样笑着调侃。

      张小雨的新生活得益于芙蓉区从2014年开始率先在长沙市开展的“拆墙透绿”工作。2014年10月开始,芙蓉区将机关大院近800米的围墙全部拆除,同时,将原来只做观赏性的绿化园林改造成绿化和游步道同时存在的公园形式。

      “有一天,我经过那儿,发现原来警备森严的区政府花园居然可以随意进去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小雨和家人慢慢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此前,由于公园紧缺,她和家人都是吃完饭就在家呆着看电视剧。“现在每天最少也有两三百人在散步吧。”张小雨很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

      张小雨并不知道自己只经历了芙蓉区拆墙透绿工作一部分内容。芙蓉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程介绍,围墙拆除后,机关大院的停车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自行车停靠点、厕所等设施,都实现了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原来的园林绿化区域新修了供市民漫步的便道,在大院四周还增添了不少入口,现在机关大院已经成为附近社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不仅如此,院内的680多个停车位也变成了附近居民的停车点。“附近有好几个小区,停车难问题确实存在。”尹程坦言,下班后闲置的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市民停车的问题,但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僵尸车的存在。“晚上市民停车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如果长期占有就会影响前来办事的群众停车。”尹程表示,这也是机关大院对外开放后引申出的新问题。为解决区政府工作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的停车难问题,2015年,芙蓉区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三层高的立体停车场,新增了324个停车位。

      在率先开始拆墙透绿工作后不久,长沙启动实施了拆墙透绿增绿工作。今年的全市拆墙透绿增绿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重点拆除城市内五区机关大院、区直单位、所辖街道(乡镇)、社区,高新区、市直单位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二级机构的围墙,并进行环境绿化、提质改造。

      接到任务的芙蓉区很快部署起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拆墙透绿增绿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建立“一体化”工作模式,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拆除任务,并将工作延伸覆盖到村镇一级,使绿化美化亮化全区覆盖。

      根据“因地制宜,科学优化”的原则,芙蓉区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围墙做到一墙一策,并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围墙旁设有花坛,保留原花坛,在原有花坛内栽植冬青绿篱,与周边居民区分隔开来,形成严谨安静的办公氛围;围墙旁未设花坛的开种植槽砌筑花坛,在新砌花坛内栽植冬青绿篱、藤蔓植物等,形成丰富的绿带景观,划分空间;围墙旁绿带较宽,拆墙后于绿带内铺设园路小径,市民可穿梭于绿林灌木中,游憩休息,形成独特的小游园。

      经过通过自报和摸底调查,芙蓉区共有符合条件的单位11家,围墙长度1468米,其中混合式围墙842米,通透式626米,全部无条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