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必须做到“底气十足”

15.02.2015  13:46

身处环境保护第一线的基层环境监察人员,重任在肩。要有效地履职尽责,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做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做到“底气十足”。

加强学习添灵气  。随着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的不断完善及细化,处在环境监管一线的环境监察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做一个学习型的环保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学习方法上,要有钻劲,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虚心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兄弟县(市)学;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韧劲,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推进工作的法宝。

深入实际接地气。环境监察处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线,所以必须接地气,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做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还要为监管对象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依法监管树正气。环境监察工作关系到监管对象的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经济处罚,触及的是监管对象的经济利益,影响的是监管对象的自身形象,尤其是贫困地区企业规模小、工业经济总量偏低,当地难免会对企业有保护倾向。这就要求环境监察人员坚持原则,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作为己任,向人情风、关系网坚决说“”。

严于律己增底气。古人云: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环境监察人员处在环境监管一线,有部分自由裁量权,其权力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如果不严于律己,不慎独,那么私心邪念就会冲破廉洁自律的底线和监管制度的藩篱,损害环境监察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危害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所以,环境监察工作者要明公理、处公心、谋公利,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