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加强基层信息建设 着力打造“数字民政”

22.12.2015  10:34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实行“互联网+”计划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于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不难看出,两者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信息化。在“信息化”新常态下,安化民政主动学习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让渡于网络,整合信息碎片、打破数据壁垒、跨越协同鸿沟,促进了民政转型升级,提高了民政工作效率。然而,由于安化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民政信息建设基础薄弱,距离“数字民政”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字民政”是合唱,没有基层民政的信息化,就没有整个民政系统的“数字化”,因此,本文以安化为例,提出加强基层民政信息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民政信息建设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行政管理事务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民政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民政业务范围日益扩大,日常性、事务性工作逐渐增多;民政服务对象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日趋多样化;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使工作人员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的工作手段,带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安化的民政信息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民政日常工作。首先,安化民政的日常办公除必须手动填制以便存档的以外,已全部实现电脑办公,民政部门之间,民政与其他部门组织之间,可以利用办公软件,通过手机、qq、邮箱、微信等信息工具进行沟通与协作,增加业务联系。第二,安化民政注重对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夯实业务信息基础。根据民政业务的需要,目前,安化已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民间组织网上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婚姻登记管理系统、优抚安置管理信息系统、老龄工作系统管理系统、社会服务统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民政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安化县机要内网系统、民政系统公文传输系统等,分门别类,集中管理,在厘清各业务部门职责,实现数据精准对接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政信息网络,编密织牢了人民群众有呼必应的“幸福网”。

   (二)民政政务公开。安化民政通过在办公楼设置政务宣传栏,电子信息指示栏,引导群众找对业务股室,找到相关业务负责人;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平台,将民政要闻、信息公开、通知公告、股室动态、工作研究、法律政策、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内容全面向群众公开,有利于宣传民政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群众更加近距离的,深入的了解民政,减少群众因不懂政策而手续不齐,来回往返的办事成本,增加人们对民政的信任度,维系人们与民政的亲密度。

   (三)民政工作方式。信息建设的开展带动了民政工作方式的创新,优化了民政资源结构。以城乡居民低保为例,由于社会救助部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申请城乡低保的居民地域分散、社会事务部门间的配合力度不够的原因,导致社会救助部门无法精确掌握申请低保救助的居民的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出现技术层面的“不公平”,但是,“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建立将改变这一现状,安化民政正在着手“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建设。“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是建设和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平台,它集合了民政、公安、人社、住建、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对申请低保的居民的经济状况有一个全面的精准的掌握,为实现低保“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打好了基础,把工作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对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四)民政网络问政。民政事务牵涉面较广,业务比较多,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群众由于对民政政策不了解,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不理解,所以对民政工作提出质疑甚至直接通过网络发帖问政的情况,网络是各种舆论和“民声”的集散地,已成为了群众问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安化民政充分重视新兴网络媒体的力量,发现群众举报立即严格按照程序组织人员调查,走访,还原事情真相,正面面对群众质疑,对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进行详细解答,并积极宣传民政政策,传播民政正能量。确实因工作人员失职造成的事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抢占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民政信息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信息建设给民政事务的开展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畅通了民意,但是,民政信息建设还不完善,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群众基础差,社会参与度不高。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目前来讲还属于正在发展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对安化这个受交通和地域限制的县城来讲,信息相对闭塞,信息化的土壤并不深厚;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人们更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受文化水平和年龄的影响,有些群众甚至不具备独立操作电脑等信息设备的能力;也有一些群众受媒体负面信息的影响,对网络政务持悲观抗拒的态度,导致信息化群众基础差,社会参与度不高。

  (二)信息化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安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差,由于上级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在信息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少,信息基础设施在安化有些乡镇呈现出的是少、旧、废的特点。少是指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备不到位。有的办公室几个人配备一台电脑,在工作量大的时候无法同时展开工作,分散工作量;另外视频会议室、电子信息公示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也没有配备到位。旧是指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新,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民政事务的需要,有的甚至老化不能正常运作。废是指有的乡镇因为工作人员少,信息的采集和输入工作任务重,导致信息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流于摆设状态,没有发挥价值。

  (三)信息覆盖面不广,供需不对称。民有所呼,工作人员有所应,但是,现实工作中经常出现一方面群众抱怨连连,一方面工作人员又觉得群众不领情,满腹委屈的情况,这就是信息供需结构不对称。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受工作惯性思维的影响,工作人员更加注重至上而下的信息的发布,而忽视了对民意的信息采集工作;只知道在办公室读文件讲政策,而不下乡去调查去研究;只知道“”要做什么,而不知道群众需要什么。

  (四)信息专业人才少,系统升级慢。目前基层单位普遍面临信息专业人才少的情况,这其中有重理论轻技术的思想影响,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也有受地域影响,信息人才偏向于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不愿意回乡择业,人才无法引进的原因。基层负责信息管理的岗位大多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任,专业不对口,学习培训少,而信息化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需要不断升级不断创新,专业人才的缺失将势必导致信息化进程跟不上社会事务管理的步伐。

  (五)信息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目前安化民政的业务系统很多,基础数据也很完善,但是业务部门之间还没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以社会服务统计系统为例:社会服务统计系统是集各大业务股室的数据为一体的统计系统,每月按时向市级单位上报各种业务数据,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与统计系统没有实现系统对接,统计人员只能通过手工输入的办法填制各种业务数据表,一是增加了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量;二是手工输入偶尔会出现失误的情况,降低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信息报送质量;三是由于统计时间,统计业务部门,统计口径以及上报单位不一致,有时会出现社会服务统计系统数据与业务股室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既损害了数字的严肃性,又损害了民政工作的权威性,降低了群众对民政的信任。

  三、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一)重视信息建设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信息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直接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建设一个都不能少。首先要求领导加强重视,以打造“数字民政”为目标,将信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其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信息建设具体内容,重要性和意义,营造信息建设的浓厚氛围,将信息建设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加强与专业的信息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度,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助力“数字民政”。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建设平台。信息平台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目前安化民政信息建设平台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在乡镇。一是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合理设计规划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建设要从安化具体情况着手,以实用为原则,着眼长远规划,需要注意的是,乡镇信息平台一定要以县级信息平台为参考,与县级信息平台并轨,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对接,扩大信息的使用率。三是要加强对乡镇信息平台的规范和监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采集、发布、传播和使用信息,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及时改正、撤销或者删除,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扩大信息覆盖面,精准定位信息供需。当前民政事务繁多,信息建设既要广撒网,实现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精准定位。广撒网是指信息的发布和采集要覆盖民政事务的方方面面,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又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定位群众所关心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信息与民意对接,

  (四)培养引进信息专业人才,强化信息队伍建设。“数字民政”的关键在于“信息建设”,而信息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建设, 而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于:一、尊重人才,承认信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畅通人才的上升渠道。三、加大对信息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并实行定期考核,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信息队伍。

  (五)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高信息数据使用率。信息数据共享先是思路问题,再是技术问题,只有打破了信息壁垒,才能创新工作方式,才能实现信息数据价值最大化。第一、在强化组织领导的情况下,科学规划,通过招录人员或者交由社会组织团体开发引进适合安化具体情况的数据对接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利用的能力。第二、基础数据是数据对接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夯实对接基础。第三、扩大安化各乡镇民政所的信息系统使用权限,畅通各乡镇反映民生问题的渠道,为民政事务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