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农夫,种植乐趣多

09.05.2018  20:34

  陈润瑶(左)和曾瑞华向记者展示他们种出的小麦苗。潘东晓 摄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潘东晓

  “这是我种的麦子!”近日,大同星沙第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绿油油的麦苗,向记者展示道。他们脸上的兴奋劲儿似要溢出脸庞,手中青绿色的麦苗笔挺向上,长势极好。

  城里学生种出麦苗?感受到孩子们喜悦心情的同时,记者也不禁纳闷:城里学校因条件限制,很少能开展种植类课程,大同星沙二小是如何让学生们种出“成果”的呢?

  记者带着好奇,探访大同星沙二小“小菜园”的秘密。

  10天种出一盆小麦苗

  陈润瑶是大同星沙二小二年级的一名学生。虽然一直生活在城里,但对于种植,7岁的她充满了兴趣。

  “上个礼拜老师给我们发下了小麦的种子。我就将它们撒在花盆里,然后每天浇水。”陈润瑶说起自己种植小麦的经历,滔滔不绝。她告诉记者:“每天浇水,然后有一天它们就发芽了,过了10天左右,就是我手里这个样子了!”只见她手中的麦苗长至半根筷子高,一根根挺拔向上,挤在一起,形成绿油油一簇,展现出旺盛的生机。“每天早上,它们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每天第一件事,陈润瑶就观察小麦的长势,给它们浇水,俨然一个辛勤的小农夫。

  同样种出小麦苗的还有二年级的曾瑞华。“长出小麦苗的当天,我可高兴了!”曾瑞华手舞足蹈地说。

  每个孩子拥有专属菜园

  种植小麦不是大同星沙第二小学孩子们的第一次尝试,此前他们还在老师的指导、家长的协助下,种过韭菜、大葱、南瓜等,每名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小菜园。

  “孩子特别喜欢种植,我们就和她一起种过南瓜、大蒜等。”陈润瑶的妈妈柳丹告诉记者,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家里的条件,以及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开展种植行动,还是挺有意义,“如今,家里的阳台上,各种作物有四五种。”柳丹说。

  “本学期我们在二年级试点农耕文化课程,每周一节课。”大同星沙二小德育主任余立新告诉记者,老师指导孩子根据时令认识农作物、体验种植农作物。

  “除了指导孩子打造专属小菜园外,还将在学校开辟120余平方米的菜园,用于教学。”余立新说,同时与长沙市立里儿童教育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剩食手绘SVS、立里小农夫、种子图书馆、好朋友菜园、立里花园等项目。

  不再因韭菜、葱不分闹笑话

  “现代城市孩子生活的周边环境是钢筋水泥筑成的盒子天地,生活的精神环境是电视、电脑、手机组成的电子天地。对于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鱼肉蛋从哪里来却知之甚少,这些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与立里儿童教育中心携手开展该项目的重要原因。”说起大力开展农耕文化进校园,余立新谈道。

  “有的孩子分辨不清韭菜和葱,闹出了笑话。通过‘小菜园’项目,相信孩子们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大同星沙教育集团理事长伍英告诉记者,“小菜园”建设与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小菜园,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