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个突出” 建设“六个道县”

01.04.2016  17:01

  “十三五”期间是道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撤县设市的决战决胜阶段。今后一段时期,道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指引,以提高发展质效为中心,以撤县设市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湘粤桂结合部交通枢纽、全国文明卫生县城、湖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湘南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和永州次中心城市,全面建成生态宜居品质活力小康新道县。

  一、突出产业引领,建设品牌道县

  一是强势发展新型工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把道县建成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打造全省一流的工业园区。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道州工业园产值突破170亿元,开发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家,培育上市公司2家。着力打造湘南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力争高新科技产业、轻纺制鞋服饰产业、绿色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四大行业的产值各达到30亿元。力争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分别突破2个、10个和20个。推进产城融合,建成文体公园、三甲医院、综合服务区等重点配套服务性设施。推动后江桥锰矿、湘源锡矿开发投资,启动祥霖铺钨矿开发,着力打造2个百亿矿业集群。力争全县形成年产300万吨水泥、3000万平米石材,行业产值达50亿元。实施中国风电、三峡新能源、特变电工等重大风能发电项目,力争全县形成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发电能力,行业产值达30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打造全省最大的“菜篮子”工程、湖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稻、脐橙、烤烟、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0万亩、30万亩、4万亩、39万亩,油茶新造6万亩、低改10万亩,逐步扩大肉牛、山羊、生猪、道州灰鹅养殖规模。引进全国养殖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推动全县养殖业转型升级。力争国家级龙头企业突破2家以上、国家级农业知名品牌3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

  三是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力争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0%。加快推进敦颐故里、月岩国家森林公园、湘源温泉、宝珍故里等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休闲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加强古城古镇古村整体保护。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稳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二、突出城乡统筹,建设魅力道县

  一是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争创全国卫生县城、湖南省文明县城、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成“永州次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城区提质改造工程,实施历史建筑复原改造,加快布局建设永州南部石油储备中心、驾考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民爆物资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垃圾处理中心、天然气供应中心等各类功能中心,提升道县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推进潇水河两岸开发,将城市建设全过程融入山水历史脉络。全方位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以火车站新区建设带动城市西区开发,以产城融合推动城北新区发展,以滨江风光带打造带动河东新区开发,以高速公路出入口综合物流园建设带动城市南区开发。

  二是夯实城乡基础设施。争取启动通用机场建设。配合抓好洛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争取桂永郴赣铁路和衡道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包海高铁、昆台高铁、福贵铁路过境。完成G207线绕城段、S354线上关至湘源温泉公路、S234线柑子园至宁远柏家坪段改造工程。争取G357线柑子园至韭菜岭公路、S234线白马渡至井塘公路、道县环城公路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启动城区一环、二环路建设,着力打造大进大出的立体交通路网格局。加强渡改桥工程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强6条河流河道整治,改造“五小”水利工程1.2万处。完成云溪水库、4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和12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全县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周歧山故居、小坪村、田广洞村、龙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村就学、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洁村庄”工程和养殖业粪污治理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活力道县

  一是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对接东盟经贸合作,鼓励县内骨干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推动市内县区协作,探索开展联动招商,共建产业支撑平台,强化水、气、土等污染的联防共治。推进周边区域全面合作,深度融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挖掘与粤桂毗邻城市的合作潜力,探索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合作。强化对外招商引资,加大对核心企业的配套产业引进工作,大力推进以园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进核心企业、大型财团、高端总部,优化园区主导产业配套。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全流程联合审批机制,促进公共部门信息公开与共享。打造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采取代建制、PPP、BT、BOT等投融资方式,撬动民间资本进入创业创新投资领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深化社会治理机制改革,进一步抓好网格化管理。

  三是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坚持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着力在用地、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创新举措,破除要素瓶颈。坚持以创新的办法推动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类政策,推动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发展。坚持以创新的环境增强优势,扎实开展拆违控违专项行动,强力打击“三非”、“三强”、“三堵”行为。

  四、突出生态优先,建设绿色道县

  一是提升绿化水平。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重点抓好主要通道和城边、水边的绿化建设,完成10万亩主要通道两边“裸露山地”造林,新增城边、水边绿化面积1.5万亩。

  二是加大生态修复。实施湘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将云溪水库、上坝水库、乐海水库等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重点水源保护地,设置生态防护带。对都庞岭、牛路口、桥头等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的管理与保护,推进韭菜岭高山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保护县域生物多样性。全面整治流域沿线矿山生态环境,建立水土流失综合修复体系。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配套功能。重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积极整治油烟污染。推进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完善城镇回收网络体系,不断完善“集中收集、集中运转、集中处置”的乡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提高垃圾集中处理率。

  五、突出依法治县,建设文明道县

  一是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按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要求,依法履职到位。探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

  二是依法开展行政决策。切实做到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坚持开放式决策,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政府信息常态化公开制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信息公开。

  三是依法规范执法行为。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整合力量、统一行使城乡市容管理职责以及农业、商务、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权,提高违法行为查处质效。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重点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执法行为。

  六、突出民生为本,建设幸福道县

  一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力争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全覆盖。加快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康复中心。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大病风险保障为重点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和工伤等保障制度。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全面保障城乡住房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打造品牌学校。完成永州工贸学校整体搬迁,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强城区学位建设,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水平。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做大做响“周敦颐理学文化节”、“道州龙船赛”等文化节会活动。加快兴建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新建和恢复濂溪书院、周敦颐主题公园、东洲草堂等文化设施。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推进6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致富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加大库区开发力度,着力解决库区移民贫困问题。积极争取政策,将九嶷山片区扶贫开发纳入全省乃至国家扶贫开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