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湖南基础地质工作的前瞻后顾---访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厚祥

13.06.2016  11:04

      本报记者   赵腊平 特约记者 邹礼卿

基础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和基础, 是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基础地质调查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基础、先行的先行。它对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通力合作,在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日前,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有关详细问题采访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厚祥同志。

记者:第一个问题可能有点笼统,就是想请您概括一下湖南省开展或完成的基础地质工作的总体情况,您看可以吗?

周厚祥 :湖南省的基础地质调查开展得比较早,了解湖南省基础地质工作的总体情况,可以先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来看。到目前,全省1:100万、1:50万、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面完成,并于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湖南省区域地质志》、《湖南岩石地层》、《湖南省古生物图册》、《湖南省矿产总结》等区域地质成果报告,2013年完成了《湖南省区域地质志》的修编及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为解决湖南省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相继进行了《雪峰山及邻区大地构造性质及演化》、《湖南新元古代板溪群》、《湘东北前寒武纪地质与成矿》、《湘东南中生代岩浆岩演化与成矿作用》、《湘西北南华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年代学研究》、《湖南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及《湘东北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和地质演化》、《华南板溪群划分及沉积岩相古地理研究》等专项研究工作。

至目前为止,湖南省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29 图幅,面积120575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8%;矿产地质调查165幅,占全省总面积的34%,矿产地质工作主要部署在湘鄂西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及南岭成矿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上。同时,湖南省还完成了涟邵盆地、长沙地区1:5万片区修测总结工作。

其次,从完成的物化探工作来看。湖南省已全部完成1:50万区域重力调查、1:20-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全省已完成1:5万高精度重力测量24幅。高精度重力测量主要部署在在南岭地区铜山岭-祥林铺及郴州千里山—瑶岗仙一带。

自1956年以来,先后有二机部、地质部航测大队和我省物探队航磁分队相继开展了1:100万、1:20万、1:5万等不同比例尺的航磁测量工作,航测面积已覆盖全省98%左右。其中,南岭地区有资兴嘉禾地区、湘东湘中南地区、湘中南地区、湘西南地区等完成了1:5万航测工作面积达133000km2,占全省面积的62.27%;其它地区完成了1:20万至1:40万的航空磁测工作,其中,1:10万的面积为7000 km2,占全省面积的3.28%;1:20万的面积为40000km2,占全省面积的18.73%。

自2005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郴州桂东地区、郴州汝城大坪地区、水口-彭市地区、邵阳五团-白毛坪等地区完成64幅,总计完成面积达29120 km2左右。

全省已全面完成1∶20万区域化探调查37幅,其中洞庭湖地区(主要包括华容幅、岳阳幅、沅江幅、常德幅东部、平江和长沙等图幅的局部,总计面积约为16858 km2)的采样介质为土壤。

完成洞庭湖区、衡阳盆地北部地区、郴州市、衡阳盆地南部地区、湘江流域南部地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总面积达89100 km2。

结合1∶5万矿产远景调查,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204幅,总计完成工作面积达92820 km2左右,占全省面积的42%。

再次,从土地质量调查方面来看。湖南目前已经完成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8.2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8.72%。其中,已经取得分析数据的面积7.35万平方千米。根据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省耕地加园地总面积4.82万平方千米,已经完成1﹕5万土地质量评价2441平方千米,正在进行861平方千米。

最后,从遥感地质调查及解译工作程度来看。湖南全省1∶50万、1∶25万遥感地质调查与解译全面完成;洞庭湖完成了1∶20万环境地质遥感解译;1∶10万遥感地质解译完成了11个图幅,面积2.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9.9%。1∶5万遥感地质解译104图幅,面积约46320 km2,占全省面积21.9%。

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包括城市水源、江河水质、城市地质灾害与固体废弃物等问题日益严峻,那么,湖南省在水工环地质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厚祥: 在这方面,湖南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水工环地质调查方面,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全区覆盖完成。1986-1989年左右,在长株潭主城区开展了1/5万区域水工环综合勘察工作,但覆盖范围小。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勘查除区域上开展完成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外,上世纪80年代对重要城市如长沙、岳阳等地进行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和部分城市(如长沙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区内的各个中心城市,以工程建设为目的也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目前散布于多个单位,需要收集整理与系统总结。区内市/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万)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部分县市已经或即将开展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区内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状况和发育特征已基本查明,并进行了区划工作。

2009年迄今,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并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湘中岩溶塌陷调查”和“江汉-洞庭平原1/25万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地质问题等调查”工作。湖南率先开展了湖南省资质资料信息化产业化工作,并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1/5万地质环境补充勘察,进行了城市群核心区三维地质建模工作。这些工作针对区域地质安全、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开展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5年组织区内相关单位,编制了包括长株潭城市群在内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环境图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图集。

其中,针对区内存在的岩溶地面塌陷,展了湘潭市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勘查(1996年)、“湘中岩溶塌陷调查”,并在“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相关图幅内,开展了岩溶地面塌陷专题研究等工作。

其它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方面,在长株潭及岳阳地区先后开展了地热资源普查和勘探(1986年)、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10幅联测,1986~1989年),在城区圈出地热异常区,初步查明了地热资源概况,圈定热异常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估算了地热资源量。长江中游水患区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对水患形成的影响(2000-2003年),这些工作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它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9年,湖南省水文队与环保所协作,参加“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科研课题中的污染源调查部分,对市区50平方千米内进行土壤和水质监测;上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地质局401队完成了长沙市浅层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提交了评价报告。1980~1984年,由水文队负责、环保所协作,完成了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该成果反映了市区的环境地质状况。

2003~2005年开展的平原区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涉及江汉-洞庭平原区,此项工作成果已开始服务于社会。

关于固体废弃物调查,开展了长、株、潭郊垃圾填埋场现状及其对地下水影响的调查,并通过垃圾淋溶模拟试验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了垃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根据目前环境现状及已有地下水水质多年监测资料,对长、株、潭地下水水质预测。最终编制了长、株、潭郊地区垃圾填埋场现状场址分布图和长株潭及岳阳郊地区垃圾填埋场现状及其对地下水影响的调查评价报告。

1999~2000年完成的长、株、潭“垃圾处置的地质—生态环境评价”项目,2003年完成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一号卫星遥感综合工作报告,首次对长株潭及岳阳重点地区的垃圾处置现状及处置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以城近郊区为中心的垃圾填埋现状。随着长株潭及岳阳城市范围不断向远郊区发展扩大,城市生活垃圾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数量逐年增加,垃圾中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含量也逐年增高。

记者:湖南省是“有色金属资源之乡”,非金属资源也很丰富;但湖南省的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湖南省在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特别是清洁能源调查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

周厚祥 :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自2006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共历时8年。在深入研究全省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及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特征的基础上,完成了煤、铁、铝、铜、铅锌、金、锑、钨、磷、锰、锡、钼、镍、银、硼、锂、硫、萤石、重晶石、稀土等21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完成了湖南省地质背景、成矿规律、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矿产预测、数据集成等各专业汇总报告;完成了《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与《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全省成矿规律研究与矿产预测及成矿地质背景、综合找矿信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清洁能源调查评价方面,我省主要开展了页岩气、地热(干热岩、浅层地温能及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在页岩气方面,在2012年底的全国第二轮页岩气招投标会上,我省成功出让了花垣、龙山、永顺、保靖、桑植5个页岩气区块,总面积4211km2,目前五个区块已完成大量调查评价工作。我省积极拉动国家和省级投资开展了一批页岩气潜力评价与选区研究工作,其中“页岩气勘探及资源评价关键技术体系与应用”获得湖南省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我省雪峰山、湘中、湘东南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页岩气调查评价工作,先后钻探了涟页1井、涟页2井、涟页3井等多口页岩气参数井,初步成果显示我省湘中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在地热资源方面,我省主要开展了全省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长沙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开展了全省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对郴州、常德、岳阳、株洲等地的重点区域开展了地下热水资源评价。

记者:在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及运用地质工作服务民生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湖南省做了哪些工作?

周厚祥 :湖南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于2009年全面建成,建立了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内外网机房、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维护系统、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站、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地质资料数据交换体系等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先后搭建了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各系统运行常态化,共享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公开地质资料目录和全文数据的互联网服务;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全流程监管,促进了地质资料全面汇交,提供了服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为到馆用户提供了馆藏全部地质资料的借阅和加工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省地质资料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武陵山片区在湖南涉及37个县市区。目前,片区扶贫攻坚计划已基本启动,已编制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规范》明确了各级政府职责,建立了跨省协调机制,落实了行业部门分工,加强了基层组织保障,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

为此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和地质部门在武陵山片区启动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计划,以旅游基地市为基础,构建以重点生态区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记者:通过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多年的努力,湖南省在基础性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据记者了解,与找矿突破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湖南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能不能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周厚祥 :湖南省基础性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省级整装勘查区是我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具较大的找矿潜力,也是完成358目标的关键地区。但目前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特别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尚未进行全面部署。

基础地质科研和综合研究严重滞后。近二十年来,湖南地质找矿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和突破性的勘查成果,但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总结、消化、研究和深化认识,有必要加强综合研究。比如,对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的研究;南华系-下古生界的岩相和沉积建造与古构造环境的关系;加里东运动的演化过程和对沉积地层分区的控制研究;湖南大地构造演化尤其是江绍结合带延入湖南文家市后向南延伸以及与湖南中大型矿床的关系等。

物化探地质调查有待加强。物化探勘查成果应用得好,可以在国土规划与管理、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农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我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尚未全面覆盖,成果资料的有待进一步延伸利用。同时,我省还有一大批地区未开展系统的1∶5万化探工作。目前,地质找矿工作已逐步向深部及偏远高山区等工作难度较大的区域转移,传统的勘查方法、手段已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迫切需要利用中大比例尺的重、磁测量等物探方法来查明重要成矿区带深部隐伏地质构造和盲矿体,因此部署开展中大比例尺的物探工作成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地质找矿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

矿产调查与评价急需加快部署。主要问题是:与矿产评价有关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偏低。1/20万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工作大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完成的,已不适应二十年后的地学新理论的发展和矿产勘查的要求,影响了使用效果,因此急需修测更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尚未覆盖重要成矿远景区带,使资源调查工作基础地质认识起点低,应配合大调查完善主要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成矿区带系统的资源评价工作整体程度仍然较低,其找矿潜力和资源家底仍然不清,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勘查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地质找矿工作已逐步向深部及偏远高山区等工作难度较大的区域转移,传统的勘查方法、手段已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而新的勘查方法、技术和手段如“3S”技术、数字化填图、高精度的物探测量等却极为有限。

水工环地质调查不能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部署滞后,不能满足我省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两横三纵”重点发展轴线相应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低,多以单学科、解决单个地质问题为目标,不能满足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与城市规划和建设需求;“两横三纵”重点发展轴城镇群工作程度低,尚不能支撑长株潭城市群(3+5)阶级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

土地质量调查严重滞后。衡阳盆地总体地势较平坦,经济较发达,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产区,但其土地质量如何,所产农产品是否安全,单位产量是否有进一步提高空间,是否存在污染,都亟需查明。武陵山片区多山地,为湖南省的贫困地区,帮助居民发展新型农业是该区域居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但该区尚未开展土地质量调查。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
“大数据赋能”破解审计难题
     常德市审计局以“科技强审”为抓手,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