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战总攻号角在长沙吹响 首探枫林湖村

20.04.2016  08:32

  开栏的话

  明年,长沙将率先实现85个省定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对只有一年多时间的紧迫,面对7万多名贫困群众的期待,全市吹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号角,一队队人马开赴省定贫困村,扶贫工作推进如火如荼,来势喜人。

  即日起,本报特开设“精准扶贫·晚报记者蹲点记”专栏,选择省定贫困村浏阳市淳口镇枫林湖村作为个案,每月派出骨干记者深入该村,持续跟踪报道,关注贫困百姓的酸甜苦辣,记录建设扶贫的可喜变化,讲述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

  星辰在线4月20日讯(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朱敏) 从长沙出发,上长永高速,转长浏高速,再转平汝高速,在北盛收费站下,上开元东路,再转国道,差不多已驱车两个小时。“从106国道到枫林湖村,至少还要40分钟。”顺着枫林湖(又名马尾皂水库)旁边1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记者日前在浏阳市淳口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辗转来到省定贫困村枫林湖村。

  沿途的青山绿水和春光里的姹紫嫣红,让人感到格外清新养眼。多年来,这里勤劳淳朴的村民却一直过着“望山兴叹”的穷日子。 青山深处有人家:

   春光烂漫,贫穷之根却揪心

  连云山脉延绵不绝,一条狭长的山谷将枫林湖村的920户人家困在其中,只有一条盘山公路与外界相通。

  陡峭的山崖上,竹木繁茂,鸟雀啁啾;崖间瀑布众多,河水清澈见底,林间的春笋像调皮的孩子探出头来,娇艳的杜鹃花肆意绽放。风吹过,扑鼻香。

  在层层叠叠的山峦深处,村民熊平台的小屋如同挂在半山腰中。老旧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坑坑洼洼的地面长着青苔,木床、木柜就像古董,破损的地方塞着蛇皮袋……“我今年57岁,出生的时候就是住这个房子,房子算起来应该有八十年历史了。”记者看到,熊平台脚上还穿着现在难得一见的黄军鞋。“我已几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了。”

  熊平台和老伴身体不好,靠着一亩薄田为生。两个女儿,一个嫁到外地,一个在外打工,两个外孙如今都在上学。“村里没有学校,老伴带着他们在山外的山田小学读书,房租100块钱一个月,周末才回来。”

  枫林湖村支部书记周三兴告诉记者,因为生源稀缺,村子里已不适合成建制办学。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得出山租房读书。“家里收成少,两个孩子上学,一年下来,不欠账就不错了。一旦老少有个病痛,还真不知如何是好。”熊平台说。

  离开熊平台的家,记者沿着水库继续往大山深处行进,村民刘育义的家就在库尾一狭长的山谷边。门口溪水哗哗响,他正拨弄着已发芽的生姜。“8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22年,爱人股骨头坏死,动了手术行动不便。一家七口,两个卧床不起。”这个憨厚朴实的五旬汉子说起家里的情况,不时地摇着头。

  记者了解到,刘家一年的收入不到2万元,儿子跟外地女孩结婚后就没回来。他不仅要挣家用,还要帮忙带孙女。家里的土坯房原是废弃学校,墙体已经开裂。

  “枫林湖村总面积51.7平方公里,比芙蓉区还大。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人口居住分散,富裕一点的群体纷纷外迁,原来3270人的村,现在不足千人常住。”长沙市工商联副调研员、驻村工作组成员、枫林湖村第一书记周哲成虽然进村还只有几个月,但对全村建档立卡的76户贫困户、43户无房户、145栋土坯危房、人均年收入7500元等数字脱口而出。

  穷在深山有远亲:

  精准施策,脱贫之门徐徐打开

  “自去年12月进村以来,我跟队友们天天在大山里跑,跑烂了三双鞋,终于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周哲成分析,致贫主要有4个原因: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生产困难;优势资源贫乏,无支柱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群众观念陈旧,致富门路不多。

  四个致贫原因如同四只“拦路虎”,得一个个消除。2015年12月,工作组进村就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明确了三个月内即完成的七项具体工作,包括主干道拓宽改造2.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完善村部建设附属工程、建设农家书屋等。

  短短数月时间,路灯亮了,护栏建了,农家书屋飘起书香……如今,七项工作已全面完成。“输血”如何变“造血”,如何让76户贫困户彻底告别窘迫的日子,成为扶贫工作组和镇村干部日夜思考的问题。

  还得靠山吃山,还得因地制宜。为此,工作组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和产业帮扶奖励办法,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鼓励先富带动后富。

  奖励办法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红薯、苞谷、水稻、蔬菜、药材、生姜、油茶、魔芋等,养殖的生猪、肉牛、山羊、家禽、蜜蜂等单项年纯收入在500元以上,或外出务工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的,按其收入的20%实施奖励,单户年奖励金总额不超过5000元;种植养殖大户、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种植养殖达到50万元规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以上增收的,按其所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平均纯收入的2倍予以奖励,单户年奖励金总额不超过10000元。

  “我今年开始种生姜,工作组跟湖南正兴记食品公司谈好了,按保底价1.5元每斤收购,一亩田能产五六千斤,纯收入就有6000元。”刘育义掀开盖得严实、已经发芽的姜种,开心地跟记者算着账。

  而熊平台今年则把在外打工的女婿喊回,盘下一处栏舍,养了31只黑山羊。“工作组帮我请了畜牧专家指点,一只羊卖1000多块,今年的收成肯定要比往年高多了。这在原来想都不敢想,因为我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更让熊平台高兴的是,工作组正考虑将他纳入异地搬迁范畴,有望搬到山下居住。

  “在政策的引导下,如今‘等靠要’的少了,主动创业的多了,越来越多贫困户主动与工作组签订产业发展奖励项目申报计划。”看着村民们主动筹划、争相脱贫的劲头,周哲成感到很欣慰。“仅沙地生姜种植,就签订了50亩保底价收购协议。”

  远亲来了有希望:

  项目进村,微旅游或迎发展春天

  “其实,村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周三兴介绍,这里有海拔1359.7米的“倚天之柱”石柱峰,是古城长沙方圆70公里内的制高点,雄伟秀丽;“中南第一瀑”六叠泉瀑布,一泻百丈;“湖南第一树”千年母子杏,枝繁叶茂。这里还有浏阳第二大水库马尾皂水库,波光潋滟;秦汉以来的古寺、古庙、古钟、古塔,环线分布。

  “六叠泉瀑布众多,漂流河道坡度大,落差达180多米,超强的刺激度在国内绝无仅有。”周三兴说,盛夏的枫林,山清水幽,六叠泉激情漂流以及环枫林湖观景,让人流连忘返。“刚开漂时人气很旺,后来随着漂流景点增多,加上我们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交通又不便,人流量慢慢少了下来。”

  说起“千年母子杏”,村民们更是比划着。“五个大人手牵手环抱还不一定抱得住,秋天落叶时,满地金黄,美极了!”

  如今,工作组和村部合计发展微旅游,让秀美山水吸引四方来客。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几个跟村子有关的重点项目:蒙华铁路浏阳段连云山隧道有望明年2 月贯通,穿村而过;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瓶颈问题,有望随着长沙北横线的修建得到解决;马尾皂水库扩容,也将为村民带来新的福音……

  “我们计划两年内在枫林湖村实现100户散居村民幸福迁居,今年要让40户贫困山民搬进新家。”淳口镇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借着精准扶贫的浩荡春风,枫林湖村必将芬芳满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