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报翔副省长在全省社会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6.02.2015  12:34

同志们:

今天下午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交流参与扶贫开发的体会和经验,共同研究如何做好我省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社会扶贫专题片,举行了爱心企业的认捐仪式;同时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各位企业家、向长期以来热心于扶贫济困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真总结社会扶贫的丰富实践

自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会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全省社会扶贫投入资金达到260亿元以上,支持发展了一批产业,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了一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从20年的实践来看,我省社会扶贫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二是形式多样;三是内容丰富。主体多元主要体现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湘部队、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非公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等都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各社会扶贫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不同形式如村企共建、万企联村、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支持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有的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和组织支助志愿者,有的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如开展贫困儿童救助、残疾人救助、助学助教;有的支持一些扶贫项目,包括援建学校、养老院、医院,有的在贫困地区进行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总的来看,这些年我省社会扶贫探索和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对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推介,形成放大效应;对感人事迹与先进典型,要广泛宣传,传递友善互助正能量;对可复制的成功模式,要大力推广,形成品牌。

二、要深刻认识社会扶贫的重大作用

随着国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目前逐步形成了国家惠农政策扶贫、政府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力量扶贫多种形式、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新形势下,社会扶贫的作用和地位越加凸显。

一是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围绕市场做文章,帮助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经济。这和一般性政府投资项目比较,社会扶贫投入的项目由于与市场联系紧密,往往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产业成长和结构调整产生直接影响,形成对贫困人口增收带动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的利益联结机制,其辐射范围更广泛、影响效果更持久。尤其是各类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根本优势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进入贫困地区就会逐步营造出浓厚的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氛围,这对激发贫困地区市场活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进入“三农”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组织化越来越高,在活跃农村经济的同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是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各类社会扶贫主体进入贫困地区后,必将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并带动贫困地区思想的转变。比如,企业扶贫是新阶段社会扶贫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在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方面有很多优势。企业发展走的就是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过程,不仅会给贫困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而且会催生贫困地区培育新的经济组织,使贫困人口接受市场经济理念的熏陶和先进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和封闭状态,开阔眼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以前人们对社会扶贫,尤其是对公益事业的理解只是富人对穷人的付出、是有钱人对穷人的施舍。随着新时期社会扶贫的逐步深入,公众的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认识到,社会扶贫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付出,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更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到扶贫济困中来,自发地按照自己的能力来为他人、为社会、为困难群体进行一些扶助的行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今天这个座谈会,我们邀请了很多企业家。在这里,还有一点我要特别说的是,企业作为现代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应该成为社会扶贫的生力军。贫困地区虽然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低一些,但是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各具特色,特别是西部地区无论工业发展、产业开发还是市场需求都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讲,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应该用前瞻战略眼光去谋划和占据这些高地,把贫困地区独有的特色资源开发出来,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特”的市场发展路子,为企业增添可充分发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现在已经有一批企业在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取得了成功,比如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的开发与保护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眼光的企业家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

三、要着力完善社会扶贫的导向机制

动员和组织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不是局限于让企业搞一般性捐赠,也不是泛泛地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是在大扶贫格局下创新社会扶贫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各部门尤其是扶贫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基本规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梳理总结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好的做法、经验和成功案例。要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工作。通过加大宣传、调查研究、主动对接等各种方式广泛联系各方面力量,积极联系和引进各类社会扶贫资源进入贫困地区。

二是要搭建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信息平台,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真实、透明的信息源。将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信息整理对外公布,并设立相应的社会扶贫项目、激励政策和项目管理机制,让社会各界了解、掌握贫困信息,促进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有效供给,畅通各类社会主体与贫困人口的对接渠道。

三是要完善政策措施。 社会扶贫不同于政府专项扶贫,是建立在自发自愿基础上的扶贫方式。动员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过去国家和省里面也制定了一些关于社会扶贫的政策措施,但大都比较分散,不系统,分散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导向性不够。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调动社会力量,就必须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导向力。前段时间,省委政研室、省扶贫办联合相关部门就创新我省社会扶贫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我省正在研究出台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指导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创新方式、完善政策、加强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和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支持社会扶贫的机制和措施。

四是要营造良好环境。 扶贫部门要主动牵头,其他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要认真研究、切实加强对社会扶贫工作的指导,积极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搞好信息服务。特别是要指导各类社会扶贫主体协调好与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利益关系,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实际困难。要切实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对参与扶贫开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本着在政治上肯定、精神上鼓励、社会上宣传、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支持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及时宣传,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参与扶贫开发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

同志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扶危济困、帮穷助弱的优良传统。关注贫困群体,投身扶贫事业,是弘扬传统文化精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和企业家精神价值实现的最好平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实现我省贫困地区、贫困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