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爆米花:香甜背后有点“涩”

05.05.2015  11:51

                                                                       

爆米花喽!”轰隆一声响,热气腾腾的爆米花被气流冲出,一股浓浓的爆米花香飘散开来10月27日,在迎宾路口,老式爆米花机器边上围上了一群年轻人,44岁的高有利拉开架势,忙活起来。

  罗城街头又见“打炮米”  

高有利是汨罗镇潘龙桥人,从22岁就开始打“打炮米”,除了农忙不出门,其余时间都游走四处。老式炮米机子主要部件是一个铸铁桶和一枚闹钟样的仪表,铸铁桶就像个“葫芦”,头小肚子大。连着仪表的是一个摇柄,圆鼓鼓的“肚子”,就放在刚好合适的一个小炉子上,小炉子在一架小风箱的鼓动下炉火通红。只见高有利娴熟地将大米或玉米装进机子,左手熟练地摇着转柄,右手不时拿起火钳,往火炉里加柴。火势越来越大。几分钟后,“响了!”听到老高的提醒,围观的人立刻散开,并用手捂住耳朵。一声闷响,白花花冒着热气的爆米花新鲜出炉。高有利说,老式爆米花机无论走到哪都能引发众人围观,许多人把“打炮米”看成是一种表演。笔者注意到,围观的人里,大多是70后或80后,还有一些感到好奇的小孩。而买爆米花的成人甚至比小孩更多。                                                                                                                                 

儿时的最幸福的味道  

“十多年没看过这种老式打炮米了,看到它感觉十分亲切,这是儿时的最幸福的味道。”40多岁李女士看到爆米花说道。在很多人记忆里,打炮米跟过年紧密联系在一起。老高说,那时候,他从每年腊月开始做,持续到次年二三月,生意最火爆。“当年打一炮5毛钱,做到现在打一炮15块钱了。”说到价格的变化,高有利感叹道,打炮米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个体力活,年轻的时候,挑炮米机担子步行,走到哪做到哪。“以前人们还带柴火来,现在没有了,得自己带。”老高说,因为要带上柴火,从挑担子改踩三轮车,现在换成三轮摩托车。做了22年,老高在这门老手艺的演变中,看到了时代的变化。“以前人们是提着米、玉米来,我就收取加工费。上世纪70、80年代,5毛钱打一炮,后来价格逐渐涨至1块钱。”老高说,现在却是调换过来,大多顾客什么都不带,直接买成品。老高也就备好大米、生玉米,手工费加到10元,每一炮收取15到20元。 

老行当渐行渐远  老手艺或会失传   

“打炮米赚钱吗?”笔者问老高为什么还坚持这老行当。“一天随便都能赚100多,生意好能赚200块。做了几十年,改行不知道能做什么。”高有利的回答很实在。虽然爆米花吃着香甜,但干这行整天烟熏火烤的,脏累不说,有时候还招居民埋怨,有点“麻烦”。老高说,自己就像游牧一族,没有固定摊点,这些年,从城市到乡村,跑遍了汨罗、平江、湘阴的各个角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个地方生意好,就往哪儿去。唯一不好的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打炮米看似简单,但控制火候和气压表的温度很关键,还要会修理这些工具。”高有利曾经带也过徒弟,可没做多久,嫌干这行脏、累,挣钱少,最终放弃了。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