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刷朋友圈当心刷出抑郁症 应适当远离社交媒体

14.09.2016  14:37

  看到朋友圈里不停地晒吃、喝、玩、乐,有人会玩笑着留下“羡慕嫉妒恨”的留言。不可忽视的是,看完别人晒的幸福之后,有一部分人真的会羡慕嫉妒恨。“最新研究表明,过于关注社交网络的人,很有可能会陷入嫉妒甚至抑郁的情绪中。”日前,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张宏耕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几个门诊患者的故事。据介绍,他每天的门诊量有五六十人次,患抑郁症的占1/3,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刷手机成瘾的倾向。

  案例

  35岁全职妈妈不刷手机就焦虑

  “每次刷朋友圈,我都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过得都比我好?”35岁的刘小婷(文中患者均为化名)是一名全职妈妈,作为一个资深“潜水者”,她每天一有空,就会刷朋友圈。而每次刷完朋友圈,她就会焦虑沮丧,最近开始失眠。她的朋友里不乏一些富二代,经常发的就是在某个国家去了哪些景点、吃了哪些美食。看着别人滋润的日子,想想自己苦逼的生活,她觉得压抑。但要是不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一天没刷朋友圈,我会有被世界隔离的感觉。”最近这段时间,刘小婷越来越焦虑,“我真的觉得这样下去会得抑郁症。”

  24岁大学生找工作受挫刷屏成瘾

  “我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刷朋友圈。”今年24岁的李贵告诉记者,他学的是生物专业,去年大学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但他总觉得工资太低,还常与同事闹矛盾。今年5月,李贵一气之下辞了工作回家呆着。

  “每次刷朋友圈,看到同学晒旅游就特别羡慕,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李贵情绪有些低落地说,他最近总感觉疲乏无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夜间难以入睡,不想说话,常常觉得死了算了。父母觉得李贵精神状态不对劲,赶紧强制带他来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经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需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数据

  刷屏成瘾者患抑郁症几率高于常人

  张宏耕告诉记者,对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美国匹兹堡大学科技与健康系资深教授、媒体研究中心主任Brian A. Primack有过调查研究。研究者选取了1787名男性参与者,他们的年龄为19岁至32岁。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61分钟,平均每周访问社交媒体网站的次数是30次。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多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少的人的1.7倍。

  分析

  分享假象导致心理失衡

  “网络方便了我们的交流,但也给我们造成了压力。”张宏耕表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各种“晒”层出不穷,心态不好的人会因此产生虚荣心、烦恼感,这就是抑郁的倾向之一了;还有一些人在网上聊得很开,但是见面却无话可讲,这是患上了社交网络综合征。

  “人们当然想通过他们的发帖来展现其最好的一面。”张宏耕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种分享的假象。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人与人的交流并不是重点,自我表达和对自我的关注才是重点。他认为,如果把这些别人想要你看到的“精彩生活集锦”当做真实生活的全貌,自然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面对虚拟社交的副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尽量让自己远离它。”

  张宏耕表示,抑郁症发病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女性抑郁症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具有焦虑、强迫、冲动等人格特质,或丧偶、离婚、失业、严重躯体疾病、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容易得抑郁症。

  建议

  刷朋友圈请保持好心态

  “数字时代,完全脱离网络社交显然是不科学的,最科学的做法是使用而不滥用、享受而不沉溺。”张宏耕表示,正确认识网络是走出“网络社交依赖症”的有效方法。他建议,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人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多与亲人、朋友沟通;在工作中,努力让自己获得更多成就。他说:“在朋友圈里,你能看到很多令人羡慕的东西,要永远保持一个良好乐观的心态,不管别人怎么样,过好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幸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