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三化三改”推进国际化山水型生态旅游城市建设

23.02.2016  18:33

张家界市中心城区“三化三改”提质升级工程新闻发布会现场。向韬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提问。向韬 摄

改造完成的天门路路口和机场路大成山水门口路口。向韬 摄

改造完成的常张高速出口至永定大道连接线工程(资料图)

鸬鹚湾滨水绿道项目。向韬 摄

澧兰大桥。向韬 摄

澧水水岸线休闲旅游特色夜景。向韬 摄

南门口特色街区效果图

市民广场效果图

华声在线张家界站2月23日讯 (洪志 向韬 通讯员 王建军 宋伟)“路口宽敞了,城市变绿了,夜晚变亮了,景色更美了。”这是张家界市中心城区通过短短5个月 “三化三改”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也是最近张家界市民和前来张家界旅游游客的深切感受。

为加快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和“1656”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际化山水型生态旅游城市,着力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提出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规划城市,用国际化的标准来建设城市,用国际化的规则来管理城市,决定从去年9月开始,在市中心城区全面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道路设施改造、地下管网改造,即“三化三改”。 按照“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取得明显成效,三年完成“三化三改”任务”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广泛支持和点赞。

打造“亮在中环、美在滨水”的不夜城

规划总投资为1.5亿元,在市中心城区以“一轴、两环、四核、多节点”布局亮化工程,按照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采用暖白4000k为主色,暖黄3000k为辅色,重点打造澧水水岸线休闲旅游特色夜景和张家界天门洞地标式夜景,突出抓好市民广场(华天城)片区“灯光秀”,总体营造精致、简洁、宁静、高端的生态休闲城市夜景氛围。目前已经完成了总投资为6000万元24个单体项目施工图设计和57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其中 7个单体项目作为试验示范项目先行开展建设工作,已在春节前总体竣工投入使用。

建成“一路一景、一园一貌”的绿色景观

在城市及周边绿化方面投入达1.5亿元,聘请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岭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共编制了30多个专题规划设计方案,彰显个性特色,突出“四沿”(沿城、沿路、沿水、沿景)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了十大城市绿化攻坚工程,先期在鸬鹚湾河岸开展了试验,形成了以樱花为主体树种、辅以常绿高干红叶石楠、坡面麦冬覆盖的建设方案。护岸林全长10千米,共栽植樱花3100余株、红叶石楠2900余株、麦冬3.6万平方米。新建了宝塔岗一期、澧兰、樟树角等3个城市公园,建设面积达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提质改造了紫舞、大庸桥2个城市公园和思善桥、东门桥、鸬鹚湾3个小游园,建设面积达5.88万平方米;出城道路绿化提质改造14.7千米,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800余亩,基本完成了2300余亩景观林建设任务,对机场路等16条城市主次干道绿化进行了提质改造,长度42千米,补植了银杏、香樟、紫薇、栾树等5100余株,在火车站广场、东门桥等4处建设了大型绿雕,机关庭院和小区绿化改造基本完成,彰显了四季有绿、四季有色、常年有花,一街一品、乡土浓厚的特色。

装扮“整洁亮丽、功能完备”的美好家园

突出集中整治,清除乱源,共拆除中心城区大型违章立柱广告28块,拆除其他各类不规范广告、条幅及标牌等6000多处,拆除280多个IC卡旧电话亭,对回龙路专项整治,进行广告拆除、违章建筑拆除、空中管线整治、临街建筑整治美化。强化市政设施建设维护,已完成人行道维修维修面积约3700平方米,安装隔离桩2169根,完成市中心城区车行道维修1867.95平方米,检修清淤检查井、雨水桥1764处,建设无障碍通道完成35处,提质改造43个公交站亭,启动完成人行道树围约190套,已经完成车行道208个井圈井盖的更换,实现了环卫由政府包揽向市场化作业转变,更换新的垃圾清运车辆20台,密闭运输得到推行,推行垃圾密闭收集,摆放394个新型环保垃圾桶,取缔了30处敞开式垃圾收集点,拆除全部临时垃圾收集池,源头治理入河垃圾, 做好32万多平方米河堤的清扫保洁和178.80万平方米的河面清理打捞垃圾工作,从源头入手,对澧水河城市段24个排污口和七溪入澧水河口安装拦截设施,有效解决了垃圾污染主河道的问题;完成安装设备并启用垃圾站厕7座,新建并启用露天地埋式垃圾压缩站6座,启动4座新建联建站厕和7座垃圾站设备改造,规范建材加工点20家,对19家建材加工点进行了美化围墙遮挡规范;规范二手货市场5家,8处打碑点全部迁移至市城区郊外,取缔关停建材加工点3家。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中心城区拆违透绿、第二批主次干道树围建设,改造公交站亭44个、重新设置路名指示牌工作任务,合理调整和改造邮政报刊亭。9月底之前完成两个大型夜市集中点建设、市中心城区12个临街垃圾站(公厕)全面提质改造,15处人流密集区域合理设置直饮水饮用点,完成变电箱、交换箱美化、人行道各种强弱电检查井和空中管线提质改造任务。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城市家具设置、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建筑渣土弃置场建设和渣土运输实行公司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努力实现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华丽蝶变

着力抓好影响视觉效果的重点区域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城市重要节点房屋改造项目。深入对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具体位置、范围、土地面积、房屋密度、改造方式等进行现场踏勘和会商论证,确定棚改项目共17个,占地面积3918.25亩、建筑面积145.86万㎡,其中改造方式为房屋征收拆迁的项目15个、占地面积3599.84亩、建筑面积约133.66万平方米;改造方式为综合整治的项目2个、占地面积318.41亩、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截止2015年12月底,市中心城区“三化三改”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目标任务项目启动实施8个,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1180户、12.7万㎡。顺利通过了省考核组的考核,今年要完成5739户的改造任务,6月底前,签订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达到2200户以上,城市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和安置房项目100%开工建设;11月底前,完成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签订达100%,城市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建成,极大地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形成了城市新地标。

完善“出行便捷、安全高效”的路网和地下管网

对城区主要道路和交通连接线进行了改造,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改造完成的天门路路口和机场路大成山水门口路口,通行能力比之前提高了两倍;完成的常张高速出口至永定大道连接线工程,路面行驶舒适度明显提升;完成的张桑公路(子午西路末端至立功桥段)、张花高速立功桥至武陵山大道连接线道路路灯,改善了夜间道路通行条件;150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绿道项目建设和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近期将开工,拟完成长2078米的鸬鹚湾滨水绿道项目建设和总长约15.5公里的道路改造自行车专用车道建设,拟对7条道路(管网总长26公里)和2条溪沟(管网总长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市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小街小巷所有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抓好主次干道“天网”入地。武陵山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机场第二通道工程(由机场大道和荷花大桥两部分组成)、子午西路延伸段新建工程、大桥路澧水大桥南延伸段高架桥工程和融山东路(大庸西路至机场大道段)等道路正抓紧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