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曾祥君的科研之路

19.12.2014  02:02

  湖南新闻网长沙12月18日电 题: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曾祥君的科研之路

  通讯员 王宏 邓崛峰

  刚过42岁生日的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祥君教授,已是湖南省二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曾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3年,他参与完成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这一切,得益于他多年来对科学研究的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的科研之路

  曾祥君致力于电力领域的科学研究始于大学学习期间。

  1992年暑假,曾祥君在长沙市远红外线元件厂社会实践,向工人师傅学习用手把电炉的电阻丝拧到接线柱上,他发现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于是发明了电阻丝上杆机,提高劳动效率近20倍,得到了工厂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大学毕业后,怀揣科研的梦想,品学兼优的他考上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前身——长沙电力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硕士在读期间,他在实验室住了两年,自主完成了原电力部重点项目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的研究,毕业前被鉴定为国家先进水平。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回长沙电力学院工作,并开始了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产品的开发、推广工作。该研究成果曾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于2003年被评选为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广域分布数千公里电网的故障快速查找。这时曾祥君对电网故障排查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举例说:“电网很大,整个高压线一两千公里,发生故障甚至需要开直升飞机寻找故障处,一个星期都不一定找得到。”而如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易引发多重故障,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科研工作者就应该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为行业排忧解难。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1998年,他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参与完成了“基于广域电压行波的复杂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技术及应用”项目,利用电力线路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沿输电线路传输到达两侧变电站的纳秒级时间差,计算故障点位置,发明了电压行波传感器、电力网络定位方法、卫星同步时钟误差在线监测与修正方法,研发了故障行波定位技术及装备,经10年的业界检验与应用,已投入使用1000余台套,误差减小到150米,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领域的科技进步,最终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1岁起,曾祥君开始担任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学院院长。行政事务、日常教学、科学研究三部分工作加起来是个不小的任务量,但他在电力领域的研究步伐从未停止,并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位科研工作者。 

   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

  曾祥君从不避讳做科研也有枯燥的过程,但他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喜欢它,就感觉不到什么压力,而且觉得搞科研是件很快乐的事。

  热爱科研,并不等于就能出成果。“提出原创性的理论,做出独创性研究成果只靠日常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心投入,甚至吃饭睡觉也要思考。”曾祥君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个人的悟性和灵感固然重要,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努力与坚持更为重要。  提起“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这项技术,全国甚至世界电力行业领域的专家都能想到“曾祥君”。这项研究是他1996年硕士刚毕业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初,这可是个大项目,项目经费高达20万。难度系数高,条件艰苦,原有课题组人员最终选择了放弃,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敢打硬仗、敢于担当的品质没有使他退却。接受项目后,他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一干就是三年。产品从做出硬件、编出软件,到买一个螺丝、做一个零部件,他都亲力亲为。

  凭着这股子霸蛮劲,曾祥君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装置的制作、调试和现场安装运行。如今产品已在多家单位组织生产,年产值上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他自己这样身体力行,也要求学生要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他时常告诫自己的研究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科研上,不光要靠一个人的悟性和头脑中的一瞬灵感,还要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不汲汲于富贵的洒脱

  在长沙理工大学,曾祥君是个“牛人”,也是个“洒脱人”。

  走进他的办公室,一张堆满各式文件的办公桌,一排年头不小的沙发,几把随意摆放的办公椅,地上摞着成打的纸质材料和杂物,没有精致的装潢,环境也稍显凌乱,远不及人们想象中的高端大气,却给人增添了几分亲近。形象上,他也很少有照片上的笔挺西装,更多的时候是脚踩一双笨拙的棉拖鞋,稍有年头的红色毛衣搭配一件色彩已不光鲜的白色衬衫,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舒服!

  他的洒脱还在于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走,食堂我请客!”这是他遇到学生时的口头禅,在食堂,除了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怎么查资料、怎么找工作、怎么面试,他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侃侃而谈,给学生提供建议。

  曾祥君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把做科研和“赚钱”捆绑在一起,“在执着于科研的道路上,老想着赚多少钱是走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