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例行政策吹风 增进与媒体沟通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蒋涛)“有料、轻松、材料详细、沟通平等……”,提及16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不少中外媒体记者给出这样的评价。
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首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今后将在每周五例行举办。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表示,例行吹风会主要解读国务院重要会议、重大部署和政策的出台,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目的是给媒体记者提供更多信息,帮助记者们更好了解、理解、报道中国政府的政策举措,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出席吹风会,向中外媒体解读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进出口以及投资的有关情况。
当天的吹风会约持续70分钟,30余家中外媒体出席,其中境外媒体约占三分之二。现场共有8家媒体提出10多个问题,其中不少涉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硬骨头”。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过去一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情况比预料的要困难,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一开场,朱之鑫介绍中国经济过去一年运行情况,晒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等“成绩单”。钟山也简要介绍居民消费总体平稳、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吸收外资水平持续提升、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多双边合作新局面等五方面情况。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外媒记者获得首个提问机会。日本记者问及中国经济去年面临的主要困难等。
朱之鑫表示,一是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弱于原来的预期,二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原来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在经济增速略微减缓的过程中显露出来。
“我们面对的方方面面的挑战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复苏弱于预期,二是挑战加大。这就造成了经济整个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我们原来的预期目标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成果我也觉得应该倍加珍惜。”他说。
另有记者问及新疆经济发展、“房地产危机”、“虚假贸易”、贸易顺差及贸易摩擦等问题。对于这些“难题”,朱之鑫与钟山一一回答,现场气氛活跃,记者提问踊跃。
这些“料”令中外媒体感到满意,清华大学副教授周庆安认为,吹风增进了官方与媒体的沟通,有利于增进中外媒体对国务院政策的理解,全面、准确、客观地向公众报道相关政策。
他还注意到,官方回答记者提问的方式更为“轻松”,如提到“您问的问题也是我非常伤脑筋的问题”、“您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等。
现场答问中亦有不少精妙的比喻,语言生动活泼。如朱之鑫在回答外媒记者提问时,用“地板和天花板”来比喻宏观调控的“下限和上限”,“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合理区间的下限,把防通胀作为上限,形象地说,一个地板,一个天花板。就是上面不能冲破天花板,下面不要在地板以下,就是保持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的调控方式。”钟山用“飞机和服装”来说明贸易顺差和逆差形成的原因。
有记者注意到,记者区座椅相比以往更靠近发布台。“这样的座位安排可能更便于和记者交流。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大家能够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互动。”郭卫民说。
“这种形式让人感觉轻松,生动的语言易于理解,拉近了政策和媒体的距离”,一位记者吹风会后说,希望这样的吹风形式长期保持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