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袁隆平:不能因个别品种问题 全盘否定超级稻

20.04.2015  13:22

  中新社长沙4月11日电 (记者 李俊杰)针对杂交水稻品种“两优0293”在安徽出现大面积减产、绝收事件,85岁高龄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能以个别品种出了点问题,就全盘否定超级稻。”他表示,超级稻是有标准的,国家对产量、米质和抗性都有规定。

  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提出,由袁隆平主持培育计划,先后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实现了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于2014年10月完成了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科研攻关。

  “两优0293”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种子由“隆平高科”生产,该品种系第二期超级稻百亩片800公斤的攻关品种。

  农业部的公告称,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媒体报道称,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对于安徽受灾农民质疑该种子生产企业“隆平高科”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品种缺陷的指责,“隆平高科”方面认为,“两优0293”出现上述现象,源于去年以来安徽当地的极端异常低温气候,使其感染了稻瘟病而出现减产或绝收情况。

  据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介绍,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受气候影响较大,在长期连绵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等情况下均易发病。目前,全球该领域诸多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对稻瘟病的防治研究,但目前未能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

  有媒体还认为,此事应引发农业界“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反思。对此,“隆平高科”方面表示,经过国内育种专家多年不断研发,目前已有部分超级杂交稻在抗倒伏、抗稻瘟病等方面展现出特别的优势,如已在推广的“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等品种,均属于广适型杂交水稻品种,对肥力、气温和病虫害均有较强的广适性。“Y两优900”去年还创下了全球高产新纪录,米质更是达到了农业部1级优质米标准。

  “随着育种水平的提升,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可达优质米1级,甚至更高级的杂交水稻品种走向市场。

  据悉,安徽灾情发生后,“隆平高科”已派专人到现场查看灾情,协调当地政府进行保险赔付等事宜。

刊于4月12日台湾《中国时报》、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