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湖南主政者“扶贫日”撰文表心声

20.10.2014  14:56

  10月17日,在我国第一个“扶贫日”来临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杜家毫在《湖南日报》发表题为《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的署名文章,读来令人振奋。

  文章开篇指出,国务院同意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心厚爱,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其实,早在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这一指示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打赢扶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湖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城乡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城乡协调发展、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没有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但湖南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无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也正因如此,在徐守盛、杜家毫的署名文章,字里行间都凸显了“责任”和“使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那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和顺应百姓期盼的紧迫感,令人振奋,引人深思。

  扶贫开发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时下,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新阶段,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这无疑划定了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时刻表”、新的“运行图”,标志着扶贫开发工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预示着扶贫开发工作吹响了新一轮的进军号。这就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在帮扶思路、帮扶举措、帮扶投入上要有新突破,在规划制定、产业开发、服务支撑上要有新举措,在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夯实基层上要有新成效,全面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

  如此说来,署名文章所流露出来的“紧迫感”,体现的是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蕴含着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因为爱,所以紧迫;爱之愈深,紧迫之愈切。心有紧迫,就能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就能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造福百姓,生怕有所失误、有负重托。

  有理由相信,随着各级党员干部扶贫责任感、紧迫感的切实增强,就一定能够打赢新形势下的扶贫攻坚战,让扶贫济困、团结互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风。

  文/宁为

[编辑: 徐攀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