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教授刘劲:人民币的国际化提议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了议程。有人建议,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些倡议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为(神州培训网-http://cs.szpxe.com/article/view/337588)什么人民币需要国际化?人民币能国际化吗?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能起怎样的作用?
我们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都有很多好处。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由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主导。政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最终还会是国际市场说了算。
目前国际通用的货币比较多,但真正能谈得上是国际化货币可能这有四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主要的国际化货币是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得到广泛接受和运用;同时,它们也应是世界货币储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元的霸主地位非常明显:根据BIS和IMF2013年的数据,世界43%的外汇交易牵扯美元,65%的外汇储备是美元。欧元紧随其后:16%的交易牵扯欧元,22%的外汇储备是欧元。日、英的影响力比较小,平均占到交易的8%、外汇储备的4%。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只占到1%左右,在外汇储备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国际化的货币对发行国有什么好处?首先,从政治上讲,国际化的货币是大国地位的象征。从纵向看,在上世纪初,随着英国的没落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国际货币也实现了从英镑到美元的转换。二战后,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德国马克和日元也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其中,随着欧盟的创建,马克投胎换骨,以欧元的形式继续在国际上发挥其功效。
其次,从经济上讲,国际化的货币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第一,随着发行国货币被世界接受,发行国的全球融资成本可随之降低。美国可以拥有全球最低的融资成本,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债务是以美元计价的;阿根廷之所以屡次违约,其债务无法展期,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它是美元债,但阿根廷并无法发行美元,所以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往往是大规模的违约破产。
第二,国际化的货币可给本土企业自动带来高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匹配收入和成本的价格错位,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目前,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有这样的优势,但其它国家都需要或多或少地在汇率风险管理上付出代价。
第三,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货币可自由兑换且资本项目开放,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让汇率自由波动,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于像中国这样巨大的经济体来说,由于增长率和周期都不会和美国完全同步,货币政策的独立越来越迫切。很难想象,当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体量时,中国的汇率还会锚定美元,同时在货币政策上被牵着鼻子走。
最后,对中国来讲,人民币国际化更是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一个体现。国际化的人民币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全球化的体现,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国际化的人民币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能否拿得到?我觉得其中会有很大的困难。一个国家的货币之所以成为国际化货币是有它内在的原因的。市场的需求是关键。今天,之所以全球都愿意要美元用美元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一,最好的流动性;二,稳定的价值;三,国家的良好商业信誉。欧元也是类似,英镑、日元就差了些。
这些国际货币的属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决定因素是货币发行国的基本面。发行国贸易和投资市场的规模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小的国家或经济体可以有国际化的货币,但其影响力会非常有限。香港、瑞士、新加坡都属于这一类。美国和欧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额和投资市场,所以其货币就占主导地位。日本是贸易大国,但投资市场相对弱小,且开放程度不高;英国是国际金融中心,但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中国的差距就更大:虽然贸易额巨大,但投资市场用全球眼光看是非常小的。所以在基本面上我们还是有很大欠缺的。
除了规模,国家的全球化政策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的视野是全球视野,它认为它的国家利益涉及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因此它的国策是开放式的,试图把全世界对其有利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同时把其市场乃至社会广泛开放给其大多的合作伙伴。美元的作用在这种全球化政策下自然就发挥的淋漓尽致。日本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相对封闭的文化和政策使日元没有能够发挥到和其经济体量相配的作用,其影响力比它小很多的英国货币大不了多少。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追赶,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理念仍然是内向型的,缺乏全球化视野;中国的政策也只是把世界当成原材料和成品的市场。这种理念和政策短板,如果不克服,人民币将发挥不出它在国际上应有的潜力。
综上所述,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告诉我们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有非常大的潜力,但其将来国际化的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全球化视野和政策,都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