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因何成为民享财富战略顾问?

17.03.2016  16:10
      刘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名誉院长;兼任上海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东方研究院院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

      无论是学界、政界、还是商界,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他既是学者,也是官员,更将自己的思考以各种形式传递到中南海,作为领导人政治经济决策的依据或参考。

      有人称他为国家首脑的智囊!他就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

      作为国家首脑智囊的刘吉院长,同时也是民享财富的 特别战略顾问。

      这绝不是偶然。说起民享财富与中欧商学院,中间着实有着不解之缘。

      2015年4月,董事长李辛女士赞助中欧第四期创业营,成为中欧历史上第三个出资为中欧创业营营员上课埋单的企业家。她还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营创业导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投营观察员。

      2015年10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河南校友会主办,民享财富承办的《“互联网+”大潮下的企业发展之道》大型论坛成功举行,汇集中欧校友和高端人群近500人,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互联网+大潮下的企业发展之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也是到会嘉宾之一。

      借此机会,刘吉院长得以对活动承办方民享财富有了深入了解。对于民享这些年的成长,不断的发展壮大和在业界的良好口碑以及民享财富汇聚的核心团队宝洁F4军团,刘院长认为:“这是一家具有高成长性和有着高度凝聚力的公司,公司的未来不可限量。”而对于李辛董事长,作为一名女性领头人,不断给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此刘院长表示给予100个赞。

      尤其是了解到民享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历年来的业绩,刘吉院长评价:“一家企业的成功,文化的力量的无穷的。民享的狼性文化、《猫剧》和马拉松精神为民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且民享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企业。

      民享财富也非常荣幸地聘请到刘吉成为民享特别战略顾问,也为民享和中欧双方后续深入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刘吉院长(中)  民享财富董事长李辛(左二)

        刘吉院长在民享财富承办的《“互联网+”大潮下的企业发展之道》上演讲

刘吉:以知识报国

      刘吉先生的名字是与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某些敦促改革开放的作品或演讲,如《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判断》,曾经在中国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和讨论。所以印象中,刘吉先生是一位社科学者。

      但刘吉先生的简历显示:历任七届、八届、九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刘吉先生是理工科出身,但他的人生舞台不在科学技术领域,甚至也不主要在学术领域;他当过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

      从简历看,刘吉先生应该是一位官员。

      刘吉先生给人的印象与他的履历有很大差距——健谈、思路敏捷,一点儿也不像一位70岁的老者;也不像一位副部级的高干。

      但刘吉先生当然是官员,而且是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官员。1989年,刘吉先生以正厅级的级别出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9年无疑是新时期中国一个举足轻重的年头,作为宣传部副部长的刘吉,不仅见证了已经被历史铭记下来的这段岁月,还亲身经历了某些历史性事件的全部过程;

      1991年,刘吉先生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2年对中国经济改革来说,也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年头,进还是退?左还是右?都面临着千载一时的选择。

      作为在中国、甚至在整个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市的一位主管经济体制改革的政府官员,刘吉无疑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正是这一年,刘吉先生关于经济改革的某些思考和呼吁逐渐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并开始在学术界、政界、企业界有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993年,刘吉调到了北京,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这是以一个学术研究为主的部门,但刘吉先生没有为学术而学术,尽管他也著书立说,也当博导,但他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对中国改革的思考上,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以各种形式传递到中南海,作为领导人政治经济决策的依据或参考。

      海外媒体曾经因此称刘吉先生为某位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智囊。当国内的记者问及此事时,刘吉先生总是断然地回答:“千万不要这么说!海外报刊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体制,没有什么智囊之说,我不过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以知识报国而已。

      对,一名知识分子,以知识报国。此话是刘吉先生2002年在两会期间,对记者所说,但早在他进入大学之前,这句话就已经伴随着他的成长了。他的一生,始终遵循着这句被中国知识分子尊为最高境界的话语——以知识报国!

      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刘吉的独特之处在于,1978年之后,当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迅速地回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理工科知识分子为了让中国尽早地走出贫穷落后,而将“科技兴国”四个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文知识分子则为了能让中国尽早地从精神荒漠中走出来,而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文化思考、人文补课等大文化运动。而刘吉,这位有着深厚人文知识修养的科技知识分子,却在两者之间开拓了另一条道路。

      刘吉是中国科学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提出“后工业时代”应该强调知识经济,强调科学发明能迅速地推动生产力;他提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历史将进入“科业革命”的时代;“科学研究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他的产品是知识和信息,而生产这个未来社会“战略资源”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将是未来新社会的创造者”……

      刘吉是一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正因为此,刘吉说自己特别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但他毕竟年近七十,已经开始审视自己的一生,他说:“回顾一生,做过多少错事,吃过多少亏,经历多少磨难,但自问一直是为了崇高理想而努力着,无怨无悔,活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