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锡琛与《道德经》:做一个“无为而治”的管理者

19.07.2015  23:46

  吕锡琛教授正在上课中。通讯员 郦峰华 摄

  华声在线7月19日讯(记者 龙腾 实习生 刘其洁) 什么是真正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如何运用到企业管理?面对祸福,企业管理者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今天,根据第十二期企业家国学践行研修班课程安排,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锡琛主讲《<道德经>的管理智慧》。

  吕锡琛教授同时也是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所长、湖南省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道教文化、中国伦理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道家与民族性格》等著作。在今天的培训课上,她深入挖掘《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阐述如何做一个无为而治的管理者。

   管理与无为而治

  “为什么孩子都这么厌学,为什么北大清华培养出来的孩子,10年以后没有几个真正成为行业的领军人。”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吕锡琛教授发出疑问。她说,人们在很多方面进行反思,其实是人们只重视那个“”,而忽略了那个“”,所以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企业60.7%都是员工隐性知识创造的,只有20%才是显性知识创造的。”吕教授建议,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需要被教育需要被管理的人,最重要是启发被管理者内心深处的心智模式,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为人处世的态度,激发员工创造力。

   不任性”的管理者

  “治大国若烹小贤。”吕教授指出,管理企业和治理国家一样,有了权利之后不能“任性”。“管理企业不能像翻烧饼。”她强调,用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管理企业,要顺应不同人的个性及管理的的客观规律,不可任意妄为的将控制作为唯一的手段。充分认识被管理者的人性,这样才能和员工形成一种很好的沟通,激发员工自主管理和自身特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吕教授认为,作为管理者不能自以为是,首先要听取群众意见,要做群众的先生就先做群众的学生。另外她表示,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有慈柔宽厚的胸襟方可使企业表现出更强凝聚力。

   福祸相依 持平常心

  “虽然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却相互转换。生活中的挫折和种种的不幸,好好的去反思后,祸将变成人生重新起航的一个支梁,成为华丽转身的一个助力。福,如果我们不去珍惜与把握也会变成祸”吕锡琛教授的话道出了祸福的辩证关系。她解释道,整个事物是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当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时不要气馁,志得意满时也不可得意忘形。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企业管理者明白这个道理便能豁达、逍遥,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和工作使企业运营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通无达有的思辨,“无为”的管理模式,慈柔宽厚的胸襟,平和的心态。吕教授从虚到实,从理论到具体事件透彻分析了国学经典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赢得在场学员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