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南京抗战老兵重返长沙
6月3日,抗战老兵们在岳麓山下忠烈祠前敬军礼,追忆往昔,缅怀战友。图/潇湘晨报记者 张迪
红网长沙6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帙恒 实习生 刘蕊)“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6月3日,岳麓山下忠烈祠,5位来自南京的抗战老兵,唱起了黄埔军校校歌。
敬礼,献花,在曾浴血奋战的沙场寻找自己和战友们留下的足迹,受邀重返昔日战场的抗战老兵张修齐、李忠保、刘汉、朱亚泉、卢华,前往岳麓山、天心阁等地,追忆抗战往事,缅怀曾并肩奋战的战友。
上午9点,抚摸着志愿者送上的“胜利花”,96岁的老兵李忠保激动地哭了起来。
“太不容易了,当时太难了。”李忠保颤抖着说,“为了保卫长沙城,很多战友牺牲了,永远留在这里了。”抗战胜利后,李忠保再也没回过长沙。
在忠烈祠展厅内,五位老兵指着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追忆往昔。
“这些都是我的战友,都是英雄啊。”曾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奉命守在岳麓山上的老兵刘汉认出了照片上的人。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由于长沙城失守,日军从岳麓山后包抄过来,将刘汉和他的万余名战友围困在山上。没有援军,军备落后,日军一步步逼近,刘汉回忆说,团长失踪了,副团长阵亡了,弹尽粮绝的他最后只能和4位战友走小道撤下来,“守山不容易,在山上的,应该都死了”。
重登岳麓山,刘汉已经记不清当初的样子了。
“当年我们到了岳麓书院玩,去了山脚下很多地方,现在都不一样了。”刘汉说,当年在岳麓山上俯瞰长沙城,有一条护城河,“可能有200米宽,为了守住护城河不少战友牺牲了。”
70多年过去了,无数忠魂埋骨青山。刘汉说,当年有个和他一同从家乡广东参军、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老乡叫陈冠辉,在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中被日军飞机丢下的炸弹夺去生命,一个多月后,刘汉才得知了他的死讯。然而,寻遍岳麓山,也没有找到关于陈冠辉的信息,“应该还有很多人像陈冠辉一样,牺牲了连名字也没留下。”说着,刘汉流下了眼泪。
下午4点,五位老兵与随行志愿者一同来到天心阁。考虑到上午爬山辛苦,志愿团队贴心地为年过九旬的五位老兵准备了轮椅,但精气神十足的老兵们都说自己可以走路,坚持不坐轮椅。
“当时,在长沙吃米粉,最有名的米粉是黄春和,现在还很怀念它的味道。”刘汉激动地说。张修齐看着周遭的一砖一瓦也不由自主地感叹道,现在的天心阁已然看不出历史的痕迹了。他指着一块陈旧的砖说:“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这些砖在敌人进攻时可以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
在导游的带领下,五位老兵相继参观了崇烈塔、崇烈门、崇烈亭以及文昌阁等地,每到一个地方都合影留念。“不到长城非好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忠保表达自己一定要到阁楼上领略风景的决心。
随后几天里,五位抗战老兵还将先后前往常德、衡阳等地。
[抗战老兵资料]
李忠保
1919年(96岁)
经历: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16期学习。李忠保所在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会战期间,李忠保是搜索连的一个排长,负责战前搜索敌人的情报,他所在的部门平时在长沙县金井休整,战时拉到长沙城外打仗。在长沙期间,李忠保所在部队采取运动战的方式消灭敌人。1943年11月,李忠保被派去支援常德保卫战,战友阵亡甚多。
刘汉
1921年(94岁)
经历: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辗转至湖南衡山,后回到家乡广州。在广州期间,刘汉于1938年春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16期。1941年,刘汉被分派到部队,任作战参谋。1941年下半年来到长沙。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刘汉所在的部队奉命守卫岳麓山。
刘汉当时担任作战参谋,本来不需要到前线作战,但他主动请战,来到岳麓山山脚的阵地上,和士兵一起血战。刘汉参加了第二、三、四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失败后,撤至江西与湖南交界地带打游击,任游击队队长。
张修齐
1921年(94岁)
经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南京中大实中读高二的张修齐与学校一起内迁。几经搬迁,学校搬到长沙岳麓山。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六分校(即南宁分校)15期第六总队步科。
1940年张修齐所在的部队到湘西调整,之后参加了长沙第二次和第三次会战。
卢华 1922年
(93岁)
卢华是浙江宁海人,小学毕业后在江西第五陆军医院当军医。1937年抗战爆发后,武汉成立伤兵收容所,卢华转入第10军第三野战医院担任上尉军医,任内参加了衡阳保卫战。
朱亚泉
1918年(97岁)
经历:1935年初中毕业后,朱亚泉经人介绍进入位于杭州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当练习生。抗战期间,作为空军机械师,朱亚泉辗转多地,“伺候”了8年飞机。南京沦陷前,朱亚泉随厂撤至衡阳,之后辗转多地,为空军服务。其间,朱亚泉在衡阳近一年的时间里,参与了组装轰炸日本的两架马丁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