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精准扶贫:出实招做实事见实效

13.03.2017  13:38
吉首大学精准扶贫:出实招做实事见实效 - 长沙新闻网
吉首大学精准扶贫:出实招做实事见实效 - 长沙新闻网
来源: paper.jyb.cn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一行冒雪走访慰问联团村群众

  联团村的小朋友为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系红领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第四期应急管理项目“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结题验收会于2017年2月20日至21日在吉首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充分肯定:“吉首大学在武陵山片区的扶贫与发展当中做了很多工作。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发布的《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中央财经大学戴宏伟教授充分肯定:“吉首大学的扶贫研究与社会服务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并且在国内学术界相关扶贫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林万龙教授充分肯定:“吉首大学扶贫工作接地气”。

  吉首大学于2015年4月组建驻村工作队进驻吉首市矮寨镇联团村,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当有的人在为学历和职称而努力时,3名驻村队员朱福军、胡罡、吴鸿俊用真情把论文写在了联团村的土地上。2014年底,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不足1400元,2015年底,达到2600元,2016年底,超过了3500元。

   合力帮扶动真情

  切实解决联团村百姓实际困难

  石志明是联团村的村长,他经常站在村口,看到工人们正在为公路硬化而忙碌着,他的脸上乐开了花。“吉首大学是我们的大恩人,把我们几代人想修的公路修通了、打上了水泥,联团村老百姓的好日子有盼头了!”目前,联团村到凤凰县米良村投资200余万元的5.8公里公路已拉通,大兴寨村到联团村400万元的5公里公路拓宽硬化也于2016年年底完工。石志明磕了磕手中的烟袋,向笔者讲述起2016年年初的一幕。

  2016年2月1日的湘西,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吉首大学校党委书记游俊率领学校领导干部来到联团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在燃起的火堆旁,游俊问石志明:“大家过年还有什么困难吗?”石志明答道:“我们最缺的就是一条通村的水泥路。”游俊当即笑着说道:“联团村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先把路修好。要想富,先修路嘛,路修好了,很多规划才实现得了。”

  联团村位于吉首市矮寨镇西南部,距吉首市城区3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吉首市海拔最高的村寨。全村共有村民82户,人口338人。工作队驻村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96人,贫困人口比重达到88%,远远高于吉首市30%和矮寨镇40%左右的水平。该村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方式较为原始,贫困深度和面十分罕见。

  吉首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副处以上干部到村开展走访慰问300余次,送去慰问金和物资30余万元。

   致力精准下真劲

  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6年9月,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提出的《构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我省全面脱贫的政策建议》参与了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活动的推选,湖南省经济科技系统负责人在对这一政策建议作点评时评价:“扶贫必须要与当地百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合起来,没有‘自生能力’的支撑,再怎么努力,扶贫也会变成‘白扶’。所以,提升贫困地区的‘自生能力’是实现彻底脱贫的根基,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这一建议的最大亮点就是抓住了这一根本点!”

  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进驻前,村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如今,联团村的村部办公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首先配置了10余万元的现代办公设备和广播音响系统。其次投资近300万元的集办公、便民服务与旅游集散于一体的新村部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眼瞅着村子一天一个样,当了12年支书现年66岁的石光生老人难掩激动:“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是我见过和共事过极好的工作队,他们与我们吃住在一起,吃得苦、耐得烦、干得好,为联团村的发展想尽了办法、做足了好事。”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是前提,也是基础。一方面,驻村工作队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各类扶贫政策,做到户户知晓、人人皆知。2年来,驻村工作队分8次组织村干部、村民100余人次外出考察学习,在村里举办两期为期半个月有80余人参加的养殖种植技能培训班,定期开办农民夜校,着力提高村民文化和技能。另一方面,驻村工作队建立教育帮扶机制,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通过暑期大学生到村开办各类学习辅导班、大学生“一对一”结对辅导和帮扶形式,让教育成为现代文明的“播种机”、让知识成为孕育富裕的“脐血”。

   着力富民出真招

  不断探索村民脱贫致富新路径

  联团村的路修通了,各项基础设施也一天天完备,这也点燃了村民们努力致富的新希望。接下来,如何依托高校优势学科的科技力量,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驻村帮扶队必须考虑的事情。为此,学校投入6万余元,组织专家20余人多次调研,最终绘制了集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于一体的《联团村美丽乡村发展规划(2015-2030)》。

  依照规划,联团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都可根据情况选择产业项目。63岁的石九哥是村子里的养殖专业户,由于文化有限,加之联团村的交通封闭,信息不畅,一场羊的瘟疫曾使他亏损严重。这一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养殖技术,结合联团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开展“绿色养殖”,先后养殖了山羊、花鱼等,通过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和自学,并建立了自己的“石蛙养殖基地”,成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福军向笔者介绍,按照村里产业发展布局和实际,工作队帮助村民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今年该村利用扶贫资金70万元,农户自筹、贷款100余万元,引资100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示范园120余亩,养殖山羊、黄牛、生猪400余头,土鸡鸭4000余只,仅通过直接奖补和委托帮扶,户均收益就达到5500元以上。如今已发展产业实现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

  此外,吉首大学还积极解决联团村的农副产品销路问题,创新出了“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新模式。联团村蔬菜合作社社长刘昌五介绍:“我们种的蔬菜基本上都销往吉首大学食堂,老百姓养的鸡鸭猪羊也是他们帮着买,价格也比市场价高,我们老百姓确实受益了,我家在2015年就已实现了脱贫。”

  针对缺少劳动能力或缺乏生产技术的贫困户,吉首大学主要通过股份投入、流转土地、劳务投入等形式委托大户或合作社进行帮扶。2016年,吉首大学委托湘西州好果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120余亩和57万元左右劳务酬金,对全村57户贫困户进行了帮扶。村民可凭借土地、场所、技术等资源入股合作社或公司,按期分红。

   倾力智库用真功

  全面服务武陵山片区减贫发展

  以“平民大学”为办学理念的吉首大学充分利用优势特色学科和研究平台,集聚优秀人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持续产出扶贫攻坚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学校立足大湘西、服务大武陵、深入大基层、做出大贡献,先后与武陵山片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了20多个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承担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中70%以上为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地方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20余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研究成果已孵化出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首大学立足于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区,采用现代理论和方法范式,综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武陵山特色区域产业和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可操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先后完成了《湘西自治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研究》《凤凰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泸溪县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秀山参与武陵山联动发展研究》等多个横向项目。学校科研团队为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学校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建立“中华蜂”保护基地,对“中华蜂”种群进行保护和研究。蜂群的保护对经济作物及草木正常授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经济收益提高和生态恢复、地方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实现求真务实出实招,吉首大学着力把握好扶贫工作的‘五精准’:贫困根源精准——找贫灶;科学研究精准——把贫脉;教育培训精准——斩贫根;智力输出精准——铲贫壤;理论对策精准——变药方。”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教授在第七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场报告会的主题报告中,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维度,阐述了学校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优势。(李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