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湖南省怀化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高,公正司法得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富有成效,各领域法治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怀化市的法治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比如少数地方和部门对法治建设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司法腐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普法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有的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工作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纠纷,有些群众法治观念淡薄,既不守法,也不懂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甚至错误地认为“信法不如信访”、“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法治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依法治国进程,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当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安排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怀化市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法治怀化建设的决定》。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强制戒毒、依法治理等特殊职能。这种定位,决定了司法行政部门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不再是过来人们印象中的“边缘部门”、“清闲部门”,在法治怀化建设中必然大有可为、大可作为,必须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部署,以及人民群众的期许、期盼,切实发挥出积极作用、积极作为。
推进法治怀化建设,需要司法行政部门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全体公民必需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更高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更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为工作对象提供相关服务。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是司法行政部门的基础工作和重点任务。
一是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把宪法宣传摆在首位,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形成法律信仰。始终将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青少年学法、遵法、用法、守法作为重点,以此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认真总结推广普及先进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把五溪广场、佳惠广场、迎丰公园、体育馆等地,建成特色鲜明、不同类型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基地,把法律法规知识传播到各个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的干部群众中去。
二是要延伸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节点,组织行政机关、党群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普法志愿者深入城区街道、车站、广场、超市、学校、景区等公共设施、场馆设点搭台,并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摆设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挂图、提供法律咨询、播放录音广播、开展山歌比赛、举办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利用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是要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探索建立考评机制,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进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一节课法律课堂”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针对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城乡居民、学校师生等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组织法律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根据不同普法对象,编写法律书籍,有计划、分步骤组织相关法律知识考试,检验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
推进法治怀化建设,需要司法行政部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干部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所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是民心所向。因此,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制定出符合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办法措施。
一是深化律师制度改革。要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体系,并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律师加强对知识产权、公司上市、投资融资等领域的法律研究,推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律师服务联系点制度,跟踪服务立项、招投标等法律服务,协助园区避免、减少法律风险。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法律扶持力度,鼓励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处理不合格党员。加强律师行风建设,强化律师职业操守。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规定,依法处理冒充律师执业或者吊销律师执业证后仍然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的违法行为,清理“挂靠”律师,从严整顿和规范律师收费。
二是拓展法律援助渠道。“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是我们党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司法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行便民服务措施,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实现应援尽援。在立足于做好全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要探索或采取与民政事务管理局、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建立法援协作机制的办法,将协作部门的法援事项纳入法援中心总体计划。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全社会对法援事业的了解和支持,使弱势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法律援助,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公平正义。
三是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开展具有法律证明效力的公证服务,对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公证在保护公共财产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等特殊功用,站在维护广大干部群众对公证服务的热切需求上,努力将公证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以达到教育人们遵纪守法、规范民事与经济行为、预防纠纷和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公证服务行业要以《公证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作为受理依据,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流程和收费标准办理公证案件,坚持验视和索全相关证明材料,确保公证服务工作不出差错。
四是强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随着国家司法制度不断进步,社区矫正重要性凸显,假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对象日趋增多,社区矫正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司法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矫正为本,安全为先”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从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高度,不断强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和落实好专项工作经费,积极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各项任务,杜绝和减少脱管、漏管现象。要认真做好各类不同矫正对象的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纠正和抛弃原先形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真正做到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同时,刑释解教人员普遍面临就业谋职艰难、自我控制力弱、人户分离严重、社会保障乏力等问题。要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一道,千方百计为他们想办法,拿主意,找路子,解难题,努力提高改造矫正效果。
推进法治怀化建设,需要司法行政部门履行人民调解职能,为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础
维护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的重要职能。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注重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断创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为推进法治怀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认识。人民调解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迅速化解矛盾纠纷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人民调解的这一特殊作用,积极组织和指导人民调解机构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一定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努力把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把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抓细抓实,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保障。
其次,着力推进人民调解机制创新。当前,怀化市基层司法行政力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矛盾纠纷调处问题上,部门之间的“联”动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难以适应工作发展新常态的需要。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推进人民调解机制创新,强化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专项排查与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平安创建和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等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确保实效。
再次,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线索,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动态进行排查和预警。各地要根据实际,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出那些急需化解或处置的纠纷案件,确保潜在的矛盾纠纷立即掌握,积极做好应急预案,及时组织调解人员前往调查处理,以防矛盾纠纷延时激化。同时,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或多元的今天,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采取多方配合等有效手段,对一些影响面广、调处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实施联合调解,尽力将此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
(来源:湖南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