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站扎地生根渐成绿色法律通道

26.05.2015  13:57
  “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小纠纷,根本用不着去10公里外的镇上调解,只要来到村里的司法站,有事一起摊开说,有疙瘩一起解。就说哪家越界植树种地这种纠纷,现场就可去找界桩,再不行就翻出村里的老账本,没啥问题搞不明白的。”如皋市城南街道桃北村司法行政服务站站长许应海说起去年6月村里建立司法站后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这位在村委会干了40年的“老村干”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有了“司法站”这样一个颇具威信的机构,桃北村700余户花农,196个花木经纪人还在这里寻找到了“靠山”,与司法站挂钩的法律顾问张亚兰,只要村民有需求,十几分钟就会来到村里,为有法律需求的村民解答各种法律问题。 

  类似的村(社区)级司法行政服务站在江苏省内已经建立起了18556个,依托县级司法局的资源配置、乡镇司法所的业务指导,扎地生根的司法站受到了所在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最快捷、最广泛的“绿色法律通道”。《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苏省司法厅自2014年1月起全面部署打造实战型服务型县级司法局以来,通过做实司法局、做强司法所、做优司法站的基层基础“三位一体”建设,解决了制约司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够通畅等突出问题,推动夯实了司法行政事业的根基。 

   司法所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法律赋予的服务群众职能和优势,随着依法治国进程加快,作用日益凸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昆山市玉山镇司法所,近千平米办公区域划分设置了社区矫正、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各个功能区,还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室、法治微影院、检察官工作室、法律图书阅览室,还在接待区域设置了电子宣传屏,开辟了法律气息浓厚的法治文化走廊。 

  “以前我们司法所就6个人,100平米不到的几个小间房,每年经费20万元,现在全所15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还聘用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下派到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公调对接,可谓‘兵强马壮’。”该所所长王炳荣介绍,司法所还建立了三级调解工作网络,在企事业单位建立调委会92个,村(社区)调解组织83个,还建立了“老舅妈”工作室、“新昆山人”调委会、涉外合议庭36个,2014年辖区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691起,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76名、刑满释放人员487名。 

  在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司法所,两层办公楼内设置了执法管理区、便民服务区、矛盾调解区等办公区,还在便民服务区设置了12348公共服务大厅、办事等候区和文化展示厅。 

  “我们司法所10个人,各有分工,每年雷打不动的工作就包括直接参与本级层面的调解100多起、20起左右法律援助、24场法制讲座,以及每个月至少2次下乡普法,还不包括街道信访接待、公安派出所公调对接案件以及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司法所长李丹宁介绍说,依托建立起的农村30分钟法律服务圈,以及74个村(社区)司法站,司法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司法局从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  

  近年来,江苏省司法厅始终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知晓率放在重要位置,从困扰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抓起,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建立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的信息为导向的实战型工作机制,“做实司法局、做强司法所、做优司法站”则是这项改革最明晰的目标,也是最生动的口号。 

  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分析介绍,司法局的“”,就是实体化、实战化,就是要按照群众对司法行政需求信息来调整工作机制和资源配置,克服“碎片化”打好“组合拳”,提高整体服务效能。司法所的“”,就是司法所九项职能全部细化规范,市县司法局一些职能、力量、资源下沉到司法所,司法所区域内的资源归司法所统一管理,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有地位有话语权。司法站的“”,就是依托人民调解室,以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为主体,建立“一村一顾问”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产品。通过实战化支撑下的县(市、区)、乡(街、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覆盖。 

  “实战化”思维指导下的县级司法局建设,让司法行政在新时期实现了“脱胎换骨”。 

  在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通过建立健全指挥协调、分析研判、勤务管理、产品供给、经费保障、监督考评等“六大机制”,强力推动了司法行政从传统管理型、衙门式机关到现代服务型、实战型机关的角色转换。 

  在太仓市司法局,通过建立局领导挂钩负责,局机关各科室、法律服务机构定向挂钩司法所模式,推动了机关力量下沉、优秀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多部门融合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定《太仓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实现了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在三级层门的一体化推进。 

  在如皋市司法局,以“”字为先,高标准建设了12348协调指挥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办理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和信息化指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建立了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仅今年以来各中心窗口办理各类事项2730件,接待群众7000多人次。 

   智慧司法”“如虎添翼” 

  “你们俩不要争吵了,我已经基本了解清楚了你们的争议焦点啦,你们听听我的建议好不好?”这是南京市建邺区金牌调解员周晓虹调解的一起房屋租赁纠纷现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借助网络远程视频系统,通过区、街道两级调解员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的新例子。 

  记者采访感受到,“互联网+”概念融入江苏司法行政职能后,正飞速改变着一线司法局执法服务的方式。在南京青奥会赛事核心区的南京市建邺区,其所建立起的国内外一流的“智慧新城”总框架,正成为各行业融合互联网资源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建邺区司法局以服务型实战型为引领,通过互联网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司法”模式,推进了执法和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司法行政服务网络,形成了电话热线、实体站点和虚拟网络互为补充的法律服务组织网络。 

  建邺区司法局局长严兴中介绍, 依托先进的GlS、GPS数据库链接和集成为媒介,建立了建邺司法行政数据库和建邺司法图像数据库,只要在互联网“建邺图享•公众”网页上点击“司法服务”,即可实时查询全区所有公共法律服务数据信息。通过内部通联、外部共享,“智慧司法”的雏形初具,包括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勤务运作、督导考核、应急处置在内的实战化平台让执法和服务“如虎添翼”。 

  据了解,江苏省司法厅将按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快研发县乡两级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三个系统落实到司法所的问题,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实战化要求,认真研究司法所收编直管后,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司法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从工作思路、职能界定、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柳玉祥说,司法行政客观上面临着编制管控等体制束缚,所以我们要不变体制变机制,以需求为引领,以实战化建设为主导,主动服务、重心下移,实现司法行政工作从被动满足群众需求向主动服务群众转变,从一般宣传提示和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转变。本月底,江苏省司法厅将专门召开县级司法局实战化建设推进会,抓住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引领司法行政勤务模式变革,夯实基层基础,多措并举提高司法行政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提供坚强保证。 

  “我们司法所10个人,各有分工,每年雷打不动的工作就包括直接参与本级层面的调解100多起、20起左右法律援助、24场法制讲座,以及每个月至少两次下乡普法,还不包括街道信访接待、公安派出所公调对接案件以及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该司法所所长李丹宁介绍说,依托建立起的农村30分钟法律服务圈,以及74个村(社区)司法站,司法所工作的触角已延伸到最基层。 

   司法局从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 

  近年来,江苏省司法厅始终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知晓率放在重要位置,从困扰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抓起,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建立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实战型工作机制,“做实司法局、做强司法所、做优司法站”则是这项改革最明晰的目标,也是最生动的口号。 

  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分析介绍,司法局的“”,就是实体化、实战化,就是要按照群众对司法行政需求信息来调整工作机制和资源配置,克服“碎片化”打好“组合拳”,提高整体服务效能。司法所的“”,就是司法所九项职能全部细化规范,市县司法局一些职能、力量、资源下沉到司法所,司法所区域内的资源归司法所统一管理,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有地位有话语权。司法站的“”,就是依托人民调解室,以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为主体,建立“一村一顾问”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产品。通过实战化支撑下的县(市、区)、乡(街、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覆盖。 

  “实战化”思维指导下的县级司法局建设,让司法行政在新时期实现了“脱胎换骨”。 

  在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通过建立健全指挥协调、分析研判、勤务管理、产品供给、经费保障、监督考评“六大机制”,强力推动了司法行政从传统管理型、衙门式机关到现代服务型、实战型机关的角色转换。 

  在太仓市司法局,通过建立局领导挂钩负责,局机关各科室、法律服务机构定向挂钩司法所模式,推动了机关力量下沉、优秀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多部门融合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如皋市司法局,以“”字为先,高标准建设了12348协调指挥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办理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和信息化指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建立了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智慧司法”推进执法服务跨越式发展 

  “你们俩不要争吵了,我已经基本了解你们的争议焦点,你们听听我的建议好不好?”这是南京市建邺区金牌调解员周晓虹调解的一起房屋租赁纠纷现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借助网络远程视频系统,通过区、街道两级调解员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的新例子。 

  记者采访感受到,“互联网+”概念融入江苏司法行政职能后,正飞速改变着一线司法局执法服务的方式。在南京青奥会赛事核心区的南京市建邺区,其所建立起的国内外一流的“智慧新城”总框架,正成为各行业融合互联网资源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建邺区司法局以服务型实战型为引领,通过互联网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司法”模式,推进了执法和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司法行政服务网络,形成了电话热线、实体站点和虚拟网络互为补充的法律服务组织网络。 

  建邺区司法局局长严兴中介绍,依托先进的GlS、GPS数据库链接和集成为媒介,建立了建邺司法行政数据库和建邺司法图像数据库,只要在互联网“建邺图享·公众”网页上点击“司法服务”,即可实时查询全区所有公共法律服务数据信息。通过内部通联、外部共享,“智慧司法”的雏形初具,包括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勤务运作、督导考核、应急处置在内的实战化平台让执法和服务“如虎添翼”。 

  据了解,江苏省司法厅将按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快研发县乡两级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三个系统落实到司法所的问题,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实战化要求,认真研究司法所收编直管后,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司法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从工作思路、职能界定、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柳玉祥说,司法行政机关要不变体制变机制,以需求为引领,以实战化建设为主导,主动服务、重心下移,实现司法行政工作从被动满足群众需求向主动服务群众转变,从一般宣传提示和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转变。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