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启动史上最严禁渔期 洞庭湖四大家鱼比例上升

28.03.2016  11:13

  原标题:洞庭湖大家族姓鲤的最多

  湖南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从湘江延伸到洞庭湖等江湖水域。3月初,湖南启动了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将争取在2017年完成。同时,从洞庭湖到湘江,迎来了湖南史上最严禁渔期,洞庭湖提前从3月1日开始禁渔,比往年提前了10天;湘江干流长沙段从今年4月1日起常年禁渔、永久禁渔。

  湖南有哪些受保护的水生物种?它们的保护状况如何?禁渔的效果怎么样?对鱼类和环境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禁渔后渔民的生产生活怎么保障?从即日起,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联合潇湘晨报推出系列报道。

  本报长沙讯湖南人爱吃鱼,尤其是洞庭湖鱼成为湖南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么,洞庭湖有些什么鱼,什么鱼最多?3月26日,《2015年洞庭湖鱼类资源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5年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04种,分别隶属10目,21科。以鲤科为大宗,为59种,占监测到鱼类总数的 56.7%。

  报告中,共监测126船次,统计渔获物1652.54千克,日均单船产量13.12千克,较上年增加23.8%。渔获物主要由定居性鱼类鲤、鲫、鳊、鲶、蛇鮈等组成,其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7.53%、9.34%、5.03%、3.61%、6.28%。

  “占比高,说明在洞庭湖的鱼类中数量多。”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廖伏初表示,鲤鱼属于淡水鱼,也是定居性鱼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也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鱼类,在洞庭湖中量相对比较多。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从2012年起所占比例上升,去年占比达到11.55%为近年来最高。

  “洞庭湖四大家鱼的增加得益近年来湖南增殖放流。”廖伏初介绍,近年来湖南不仅在洞庭湖还在湘江进行四大家鱼的育苗和亲鱼放流,以前洞庭湖里的四大家鱼主要来自长江和湘江。建三峡大坝后,长江产卵场消失,主要靠湘江流入,四大家鱼从产卵后需要漂浮300多公里,才能长成鱼苗,也就是说从湘江衡阳段产卵后要到长沙段才能够繁殖成鱼苗。“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是增大鱼类的产卵群体。”

  洞庭湖中的鱼类仍处于低龄化。对于鱼类而言,一年到两年的鱼还属于低龄化的鱼,主要经济鱼类要长到4岁以上才算成熟。报告显示,对洞庭湖湖区鱼类共计 1123尾样品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对“四大家鱼”、鲤、鲫、鲶、黄颡鱼等9种主要经济鱼类年龄进行了鉴定,捕捞渔获物1龄鱼至5龄鱼均有分布,但以1龄鱼、2龄鱼为主,均占60%以上。

   探访年轻渔民外出打工

  本报岳阳讯“儿子已上岸打小工,我补补渔网。”岳阳楼区捕捞社区的雷耀蓝介绍,除了会捕鱼没有其它手艺和技能,虽然政府也提供了上岸转业的机会,但自己已50多岁了,其它的事也不会干,休渔期就修一下渔船,补一补渔网。

  不过,雷耀蓝最担心的还是两个儿子。“他们都没有读什么书,一直跟着我在船上打鱼,禁渔后只能到外面打小工,也没有其它技能,今年洞庭湖比往年提前了10 日禁渔,本来这个季节鱼不好打,再加上禁渔期提前,鱼越来越不好打,他们还年轻,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其它的出路。”雷耀蓝说。

  记者在东洞庭湖一个临时港口看到,几十条渔船停靠在一起,渔船发动机都用塑料袋进行了包扎,渔网也装进了袋中,除了几户年老的渔民在渔船休息养病以外,其他的年轻渔民基本外出打工,部分渔民在修补渔船和渔网。

  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介绍,禁渔期间,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禁止收购、销售违法捕捞渔具和渔获物,做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和“湖(江)中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湖(江)鱼”。

   释疑禁渔期提前符合鱼类繁殖规律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农业部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2015)1号要求,洞庭湖今年的禁渔期调整为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此前,洞庭湖水域全境及“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入湖相关水域,从3月10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实施禁渔期制度,较长江禁渔期提前了20天。此次调整后,洞庭湖禁渔期将再延长10天时间。

  洞庭湖禁渔为何提前?省畜牧水产局渔政处处长汪旭光称,农业部决定,今年长江流域从3月1日起实施禁渔。洞庭湖通长江,同步提前启动禁渔,便于各项禁渔工作的协调。

  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认为,洞庭湖现有鱼类中,很多鱼在3月就开始进行繁殖,提前禁渔使禁渔时间与鱼类繁殖规律更趋一致。4个月的禁渔期基本上涵盖了绝大多数重要鱼类的繁殖期,同时也兼顾了长江上、中、下游鱼类的生物习性。这既有利于保护鱼类产卵、孵苗和鱼苗的生长,又有利于全流域产量的提高和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

  (潇湘晨报 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武深树 李书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