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只白鹭飞来筑巢秧苗遭殃 村民放鞭炮也赶不走

13.06.2015  12:53

6月12日,长沙县果园镇金江新村,白鹭成群栖息在山间枝头。图/潇湘晨报记者陈韵骄  

  红网长沙6月1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覃剑 实习生 钱雪薇)“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白鹭是诗意的象征。不过对白马坡的村民们来说,上万只白鹭的出现,却让他们是既爱又恨。

  “有的(秧苗)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补了。”6月12日上午,长沙县果园镇金江新村白马坡,村民罗启明苦着脸说。最近一段时间,白马坡突然变成“白鹭坡”,万余只白鹭在此筑巢抚育幼崽。白鹭翩翩,委实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周边良田可就遭殃了,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白马坡毗邻四方冲水库,坡上有着成片的杉木,相传这里曾出过一匹白色龙马,故名“白马坡”。当天上午11点多,记者赶到白马坡时,罗启明正在自家稻田边驱赶白鹭。他张开双臂从田垅上冲了过去,白鹭们瞬间腾空而起。但罗启明的呼喊刚结束,又有几只白鹭落回到田间,在插满秧苗的田里嬉戏。

  这些白鹭哪来的?为什么会栖息在白马坡?多名村民告诉记者,这批白鹭是去年11月来的,以前也有白鹭来过,但都没有这次这么多。白鹭还在坡上的杉木丛中筑巢,抚育幼崽。罗启明介绍,白马坡其实是个小山坡,呈环抱状环绕着四方冲水库,而坡的另一面也是一个水库,两个水库的鱼虾给白鹭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中午时分,记者随罗启明进山,虽然气温很高,但枝头仍挂着大量的白鹭及其他鸟类。说话的声音并未惊动它们,记者冲着前方喊了几嗓子,白鹭仍一动也不动。罗启明教记者拍手,不少白鹭飞了起来。他笑着说,每天都来看白鹭,拍手成了他与白鹭交流的方式。

  摄影记者拍照期间,罗启明从杉木丛中抱出一只小白鹭,“它还没完全长大,现在还不会飞。在这片树丛中,随处可以找到(小白鹭)。

  罗启明告诉记者,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相关规定,他们不能打不能杀也不能捕。为了阻止白鹭“造访”良田,他们在稻田边扎稻草人、系红绸带,但都没办法解决问题。一些村民甚至放鞭炮驱逐,但白鹭们转个身就又飞回来了。找不出有效办法驱逐白鹭,也没有政策可给村民提供补偿,当地政府也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