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一位古稀罗爹重操旧业 创业卖手工饼
原标题: 古稀罗爹重操旧业,创业卖手工饼
▲罗爹爹在做法饼 记者 谢慧 摄
株洲网讯 天元区高塘社区高塘小区的罗传清,今年72岁,靠着制作老式手工饼的手艺,在高塘社区远近闻名。原本在家安闲养老的罗爹,因为社区鼓励创业,又开始重操旧业,开起了“手工坊”,做起了老式手工饼。
12月4日,记者来到罗爹的手工坊,老人正在忙着做饼,麻利的动作让记者看不出他已年过七旬。烤饼的间隙,老人说起了自己做饼的故事。
大半辈子跟糕点打交道
罗传清从18岁开始从事手工饼制作,至今已有54个年头了。18岁那年,他被招到株洲糕点厂做糕点,后来,糕点厂改名为株洲副食品公司,在徐家桥。罗爹回忆说,那时候,副食品公司很辉煌,单总厂就有四五百人,田心、贺家土、董家塅等地方还有上十个分厂,加起来员工有千余人。
上世纪70年代,20出头的罗传清和其他两个小伙子组成三人组,每天做法饼,要用五六百斤面。“那时都是全手工做、土炉子烤,饼一熟就有专人用箩筐运到火车站。”罗爹爹说,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干劲十足。
罗爹爹说,这一辈子和糕点打交道,趣事多得很。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1986年,全市糕点技师考证时的场景。整个株洲市,包括醴陵、攸县、茶陵、炎陵都把手艺最好的糕点师傅推荐过来,有70多人同台较量。
“考试题目就是给每人三斤面,看谁能做出又多又好的法饼。”罗传清说,场上师傅做出来的法饼五花八门,没一个相同的,精品也不多。罗爹爹的技术得到了在场评委的肯定。
除了法饼,罗爹爹会做的糕点小食不少,月饼、冬瓜糖、裱花蛋糕、老式面包等。除了考到技师证,罗爹爹还曾代表株洲市,参加过全国“长城杯”糖制品比赛以及湖南省糖制品裱花比赛。
创业路上一波三折
2003年,原单位改制后,罗传清回到家中开起了手工饼作坊。作坊里光1.2米宽、4米多长的做饼案板就有4张。“我做的法饼既不用发酵粉、增白剂,也不添加糖精、香精,虽不如市面所售法饼那么白、那样软,吃起来却有嚼劲,安全卫生。”罗传清说,每逢嫁娶、做寿、过年,附近村民都会预定,手工饼作坊一年能销售上万斤糕点。
2009年,由于房屋拆迁,罗爹爹全家搬进了高塘小区。受场地限制,罗爹爹没有再做糕点,这一停就是两年多。
2012年,获悉罗爹爹的手艺,社区鼓励他再创业,并邀请他和另外几名手工艺人一同免费入驻70多平方米的手工坊。“高塘要打造完美乡村,希望我充分挖掘传统手工饼文化,吸引游客前来。”罗传清说,这是他第二次创业,每日烘制法饼400个,每个售价1元,当日均可售罄。
不过,3年后,手工坊再次因房屋拆迁关闭,罗爹爹第二次创业中断。
社区鼓励再创业,七旬老人重出江湖
今年11月,高塘社区组织有创业想法的居民观看“农民工创业”视频。看完后,罗爹爹决定重操旧业。
11月5日,位于高塘小区后门口的“手工坊”店开业了。附近居民听说罗爹爹又做手工饼了,纷纷前来品尝、购买。更有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客人打电话过来购买,而且一次就要几十上百斤。
问起罗爹爹怎么又想起做糕点时,老人笑呵呵地说,一是社区的鼓励和帮扶,让他在家门口就能创业;二是自己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三是乡亲们时常念着要吃他做的法饼和月饼。 (株洲晚报记者 洪菲)
罗爹教你做手工饼
第一步,用甜酒和面粉混合成老面团静置发酵。
第二步,发酵的老面加上适量面粉搅拌,第二次发面。这次发面后可在面团中加些食用碱或苏打,因为面发酵后会有酸度,用食用碱中和后口感会好些。和面后,可将糖水和面粉一起揉成大面团。
第三步,将面团搓成长条,用手掐成个头均匀的小面团,再用木槌压成圆饼,放在一旁醒面。
第四步,案板上撒些干面粉,10个面饼一垛,双手轻握两端,在案板上来回滚动,这叫滚面,为的是让饼齐整。
第五步,将面饼由前往后倒着滚,边倒双手边将饼往中间挤压,这叫催饼,可以让饼变得又大又圆。
第六步,将成型的饼均匀放置在烤盘内,用大火烤8分钟左右即可,烤的途中端出来一次换个方向烤,可使饼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