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常德12315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2924起

15.03.2016  11:41

   原标题: 2015年常德12315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2924起

  编者按: “从3月14日开始,直到3月15日直播结束,我们一直要与央视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举办的3·15晚会保持通话,现场接受消费者投诉举报,及时受理调解并依法处理。”3月14日,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主任陈军托本报告之市民:每年央视3·15晚会的背后,本市的12315热线也在“随时候命”。

  昨日,记者从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从我市2015年度消费维权投诉热点分析来看,全市12315共受理总投诉2924件,其中已办结 2908件,办结率为99.4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90.50万元。其中电器质量、通讯消费、网购纠纷较为典型。

  典型案例:“保修”“包修”分不清

  “保修”和“包修”究竟有何区别?市民李先生称,去年9月他买了一台电冰箱,使用两个月后出现质量问题,便找到商家售后进行维修,并更换了零件。修好后,维修人员却提出要收取零件成本费。李先生随即表示,当初买冰箱时,商品的“三包”期定为3年,故3年内修理不应收取任何费用。维修人员则认为,“包修”可不收修理费,但必须收取更换过的新零件的费用。双方争执不下,李先生只得向工商部门求助。

  调解过程中,12315工作人员查验了购货发票,确定李先生反映情况属实。据了解,电冰箱属于国家规定的“三包”产品之一,其“包修”期为1年,李先生使用不到1年因质量问题进行维修,不应被收取任何费用。无独有偶,澧县朱女士购买老凤祥珠宝手镯1个,佩戴4天后断裂,商家要求收取每克30元折旧费才能换新,消费者因未看清“购买须知”,无奈选择维修。

  针对此类案件,12315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索要和保护好消费凭证,并了解清楚商家对“质量三包”的承诺,必要时也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维权。

  典型案例:“苹果6”捆绑手机卡销售

  2015年年初,市民郭先生投诉,称某通讯公司强行将“苹果6”手机搭配手机卡进行销售。据郭先生介绍,当时由于没有现货,他在某通讯公司营业厅交了 200元钱,作为标价为5288元的“苹果6”手机的订金。几天后,营业厅联系郭先生,称手机已经到货,要求郭先生支付5488元,其中包括重新办理手机卡的200元。“我的旧手机卡用了很多年,根本不想换号码,我就想买个不绑定任何业务的‘裸机’。”郭先生觉得自己失去了自主选择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不得收取任何未标明的价款或者费用,不得以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名义欺诈消费者。最终,在市工商局12315的调解下,该营业厅以5288元的价格将手机卖给郭先生,且不绑定任何业务。

  12315呼吁:“遇到此类事件时,消费者要向郭先生学习,正当维护自身在消费时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典型案例:微信开“微店”朋友成顾客

  网络微信代购这种营销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目前大多数“微商”不是直接供货商,只是从中抽取提成,退换货多为口头协议,整个购物过程并不像有第三方平台的C2C、B2C网站上那样安全。且“微店”暂时没有第三方进行监管,在这种交易下,产品质量难有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对买卖双方都有风险。

  12315受理维权纠纷,需要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单据,或者经营方主动承认有销售行为,否则投诉很难被受理。网络微信代购中,消费者一般是关照朋友生意,不会刻意索要收据、发票,且“微商”一般也没法提供发票凭证。

  12315 提醒广大消费者:通过微信购买商品,首先要避免与陌生人交易,以免商品出现问题,查不到卖家的真实信息,导致投诉无门。其次,购买前要对商品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比如价格、产地等,确认清楚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最好先验货再付款;最后要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比如:购货凭证、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