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达人”用54项专利治理农业污染

04.12.2015  12:27

记者 龙波 向辉

    青山绿水,是湖南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湖南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生态污染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宁乡县,有一位叫熊立寅的发明达人,他多年来专注农业技术研发,用54项发明专利,为生态湖南建设献计出力。

发明达人” 熊立寅

2013年的时候,我看到新闻报道,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想到了病死动物尸体往外界乱丢,流入河道,给周边环境造成危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实没有任何好的办法去治理,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病死猪的尸体,在发生的源头就无害化处理完,对周边环境不造成污染。

    熊立寅说干就干,找到合伙人,成立山河美生物环保科技公司。但摸索的过程却充满挑战。研发初期经常要去河里打捞动物尸体。有些猪重达三四百公斤,加上泡的时间长,气味恶臭,常常需要七八个人抬回来做实验,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能体会。基于这些难题,他发明了移动式焚烧炉。

发明达人” 熊立寅

通过吊臂,把死猪(从河道)吊上来,直接放到炉子里面,就地处理,一次性处理完成了,以往的话,我们发现病死猪,需要转运到固定的处理地点去,从发现地点转运到固定地点,一是转运成本(高),而是人为接触病死废弃物,有二次污染和人为感染的问题。

    之后,他通过与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专家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又改良了机器在焚烧过程中存在温度低、时间长、焚烧不彻底、黑烟浓且对环境产生污染等问题,将燃料从柴油、汽油换成沼气。

发明达人” 熊立寅

这个炉子是一次可以烧300公斤的猪,最大的是可以烧一吨。

记者:每公斤的处理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移动式的处理每公斤大约是7角,用的燃料是柴油。我们在养殖场是用沼气(作为燃料),每公斤成本是1角5分。

    尝到发明创造治污的甜头后,熊立寅加大研发力度,短短两年时间,他申请的发明专利已经达到54项,最近,他正在研发一种规模猪场粪污处理及实现零排放的治理方法,可实现猪场粪尿污染物,资源生态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