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政协委员王茂存将锡福村的发展总结为9个字

06.04.2016  11:31


民宿乡村酒吧的老板欣喜地向县政协委员王茂存(左)介绍收入情况,源源不断的客流让老板感到很有奔头。熊文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4月6日讯(记者 熊文)青山掩映在烟雨迷蒙中,微雨中的罗王寨别有洞天。即使在这个多雨的季节,来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游玩赏春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里,炊烟袅袅,十分惬意。

  而这个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小山村,昔日却曾是到处污染、臭气熏天,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的场景。原来,锡福村通过转变村民观念,治理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成了长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美丽名片。

  要说这一切的转变,就不得不提县政协委员、锡福村党支部书记王茂存,这个仅读过几年书,却有着40多年村级工作经验的老支书朴实地表示,“在我眼里,锡福村的发展就是靠9个字——扫干净,整理好,卖出去!”

   新农村建设

  从治理环境抓起

  锡福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人们靠种田、养猪维生,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造成了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农药化肥的盲目使用,垃圾的随意丢弃。“建设美丽农村,要先建设美丽心灵。”王茂存介绍,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始终带领村民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先行先试,先后获得湖南省“百佳魅力村庄”、湖南省“卫生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国家农业部、环保部、水利部等来村调研视察,都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给予充分肯定。

  他坚持认为,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把环境卫生打扫干净。为了让村民开眼界,他组织六七十名村民代表多次外出学习。“为什么人家环保意识这么强?我们就做不到吗?”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一心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充分利用农村有地、有空间的优势,采取“分开处置,分类回收,层层减量,分别消化”的方法实践。现在,这里村容秀美,家家户户庭院美化比学赶超。

  此外,该村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构建了“以绿狐尾藻生态湿地为关键技术的养殖废水治理模式”,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保持乡土风貌

  唤起人本能的回归

  在善于学习交流、紧跟时代步伐的王茂存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句话很在理——保持乡土风貌,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再适当加入现代元素点缀,才能唤起人本能对乡村的回归。

  “农村就是农村,不能建设得城不城、乡不乡,还要注重它的实用性和给人带来的归属感。”他向记者举例,比如村委会,没有建成钢筋混凝土的楼房,而是村民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四合一的四合院,前坪装有音响设备和大灯,一到晚上灯火辉煌,摇身一变,成了锡福村的“祠堂”。

  中午时分,一名干完农活的村民前来卫生服务中心咨询,说起这个“祠堂”,他赞不绝口,“在这里,有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室,卫生室,还有棋牌室、电教室、卡拉OK厅呢。”该村民还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装上了环村路灯,每当夜幕降临,两百号村民举家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盘活闲置资产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一棵老樟树长在这里没人来买,如果你围绕樟树做成一个乡村酒吧,那就有人愿意来消费。”王茂存表示,在长沙县南工北游的战略背景下,清醒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不只停留在吃土菜、打麻将的农家乐层面,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凭借优质的生态资源,将这里的空气、阳光卖出去。而对于如何卖出去,他认为激活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由他们当老板,支村两委搞好服务,再由公司来运营,才能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两年前,颇有远见的他引入“慧润模式”,以民宿为切入点,全方位盘活了当地的土地、人文、生态资源,并引导农村劳动力回流,大力创新创业,当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减少,这又促成了社会和谐。“开发民宿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通过发展周末经济,帮助农村实现了与城市、与市场的对接。同时,建立起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和渠道,帮助农民抱团走向市场。”他欣喜地表示。

  春日里,罗王山寨下,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窝里,几栋精致的民宿点缀,风情庭院与原木篱笆相映成趣,乡村酒吧与帐篷露营地依山傍水而建,喷香的农家菜香萦绕在空气里,如今的锡福村俨然成为了一个度假天堂。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