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长沙县局通过院局合作新模式助推公安工作

07.08.2015  13:10

 

自2013年长沙县公安局与湖南警察学院签署院局合作协议以来,长沙县公安局立足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需要,与警察学院广泛开展警务培训、警务实战、警务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警察学院丰富的人才、教学、科研等资源和沟通方便快捷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借力、借智、借脑、助推县级公安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一、借力,安排学员实习,有效缓解警力不足实际问题

自2013年7月开始,长沙县局联系警院10多名老师和300多名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分批次先后到县局37个实战部门开展实习工作,有效缓解了县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注重加强管理。 县局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召开动员会,提出要求;与每位实习生签订《实习承诺书》,并对各实习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实习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实习单位负责日常的实习管理工作,明确带教民警指导业务,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公安工作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实习生进行日常考勤,要求实习生严格按照警容风纪的有关规定着装,严格请销假制度,严禁实习生驾驶车辆、单独办案、单独处理公务和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娱乐。同时要求实习单位关心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严禁将实习生排除在本单位民警的各项活动之外,工作中加强对实习生的跟踪了解,畅通实习单位及警院的联系,及时互通情况。

注重创新模式。 县局于2014年4月在星沙派出所推出“假日实习”模式。假日实习结合星沙城区治安特点和发案规律,利用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安排警院学员到星沙派出所辖区人流物流量较大的区域参与巡逻防控。学员工作时间为每周六周日和重大节假日下午13点至晚上21点,由星沙派出所派出专车将学员接送至固定区域和岗位开展工作,晚上21点统一送回,既不影响参加试点学员的日常学习,又集中了工作时间和区域,避免了警力浪费。到目前为止,已安排三批计110人进行了“假日实习”。第一批为2014年4月至7月,对象为长沙市公安局公开招录的政法干警40人。第二批于2014年9月份开始,为期半年,选取长沙生源的警察学院在校公安专业学生40人。特定的选取这两批学生,主要是考虑他们大都会在长沙地区参加公安工作,有提前熟悉本地环境的需要,能真正沉下心来,安心工作且利于工作的连续性,为自己今后在长沙地区参加公安工作奠定基础。第三批对象为侦查专业的30名学员,已于今年3月27日开始实习。本批次实习将安排更多的岗位让学员体验,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公安工作。

注重做好保障。 为调动学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学员能高效开展工作,县局为学员统一配备巡逻防控装备,循环使用;保障学员用餐及工作补贴;鉴于学员参加公安实习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人民警察身份,在因公伤亡后无法获得国家抚恤及工伤保险,县局引入“第三方责任机制”,为所有参加“假日实习”试点工作的学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解后顾之忧,便于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管理,警院实习生在县局开展的交通大整治、惩恶亮剑等专项行动以及基层基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假日实习”期间,学员在星沙派出所辖区内超市、汽车站、商业街等一级防控点开展徒步和车载巡逻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对此,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公安厅厅长孙建国同志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有益的探索,明显的成效,很好!

二、借智,开展现场教学,有效提高基层一线实战能力

组织设卡盘查和现场指挥培训。 县局邀请公安部特聘教官、警院教授陈晓明教学团队来局开展设卡盘查和现场指挥培训活动,县局100余名民警、巡防队员参加了培训。陈晓明教授结合盘查实战案例,详细介绍了盘查的战术要领,分析了民警日常盘查过程中容易忽视细节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进行了设卡盘查和现场指挥警务演练,使参训民警和队员受益匪浅。

开展心理服务指导。 县局邀请警院培训部心理教育训练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庆飞老师为全县校园保安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参与辅导的180名校园保安中有67名原为下岗工人,29名原为复退伤残军人,社会招聘人员84人,人员组成成份复杂,年龄层次偏大,文化层次不一。在团辅活动中,大家忽略了年龄、健康状态等多种因素,团队一条心、创造性地发挥集体智慧,增加了彼此间的情感,充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力量。他们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秉持这种力量,努力成为一支让学校放心、家长放心、学生放心的校园安保队伍。同时,县局邀请警院徐希铮老师为心理危机干预事件提供指导,如参与犯罪嫌疑人心理干预,对县局选调民警考察环节提供心理测评素材等。

启动“模拟派出所”建设。 2014年9月,警院在县局泉塘派出所启动“模拟派出所”建设,旨在实现教学练一体化,通过体验派出所警务运作模式来贴近实战,最终达到教学服务于实践的目的。双方就合作模式、操作流程、人员配置等细节进行了商讨。随后,警院治安系四、五十名学员先后10多次前往泉塘派出所观摩体验,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每次用一天半时间参与接处警、巡逻防控、场所清查等行动,使得所学理论得以充分运用于实践,同时又将实践得以充实上升为理论。

打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县局与警院治安系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前,双方在前期磋商的基础上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期通过三年努力,助推县局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院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把县局建设成为具备先进教学条件、有效运行管理模式和教学效果显著的示范基地。

三、借脑,开展教研互动,有效破解公安工作面临难题

为寻求有效途径破解公安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014年9月份,县局刑事技术、网络技术、视频侦查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与警院科研处、电子取证、视频侦查、刑事技术系的教授进行了现场取经,如电子取证、IP地址溯源、农村天网“补盲”、现场勘察中石灰墙壁潜在手印的发现、提取等问题。警院相应处系的教授进行了认真解答,并组织参观警院的电子取证研究所,使大家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随后,双方就相关项目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县局刑侦大队与警院刑事技术系围绕“石灰、乳胶漆墙面上潜在手印的发现与提取方法研究”课题已拟定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共同交流探讨。

为解决“天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县局网安大队于2014年与警院杨卫平博士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天网补盲”工程项目,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工程具有监控、巡更、存储、巡查等功能,投入费用少,建设工期短,使用效果好,通过在两个社区安装105个无线摄像头进行测试,两个社区均未发案。下一步将进入3G版在线“天网补盲”摄像机的实际运用阶段,“天网补盲”工程正稳步有序推进。

以“破解实际难题、增强实战技能”为导向,利用院局合作的有利契机,县局拟启动“微课题”项目,鼓励民警就某类工作总结提炼出工作经验和规范要求,在警院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微课题”,在警院相关专业学员及县局民警中进行讲授,亮出“拿手好戏”,推广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人口、居民身份证及出入境办证情况表2016年9月-2017年8月
  户籍人口居民身份证及出入证办证情况表: Upload/2017/09/201709201128485290.公安厅
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分市州情况表2016年9月-2017年8月
  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分市州情况表: Upload/2017/09/201709201150579530.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