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沅陵县局创新教育训练模式狠抓民警素质提升
近年来,沅陵县公安局认真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以“轮训轮值、战训合一”实战训练平台为依托,以信息化实战警务为引领,逐步形成了“大教育、大训练”的工作格局,警务技能大幅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民警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效促进了公安工作的开展。
一、领导重视,奠定三个基础
(一)全局规划。 局党委始终把教育训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定期研究分析教育训练工作形势,切实把教育训练工作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二)建好训练基地。 2013年,县局投资建成集教育训练、竞技比赛和洗漱更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安文体训练中心和标准化的塑胶灯光蓝球场,添置了大量健身器材和防护装备。公安文体训练中心建有羽毛、乒乓球训练场地,一次性可供20人进行器械训练的健身房以及一次性可供6人进行形体练习的瑜伽馆,为广大民警、协警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地。
(三)选好教官队伍。 根据实际需求,每两年按不低于民警总数5 %的比例,从各业务警种、综合部门中遴选出业务骨干参加市局警种比武和岗位能手评选,从优胜者中择优聘请为县局兼职教官,择优选送参加市局、省厅业务培训,年终开展优秀教官评比。截止目前,县局已从历年来参加省市警种比武和岗位能手评选的优胜者中选聘10名兼职小教官,具体负责全局教育训练的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把好三个关健
(一)细化培训内容。 在保证每名民警每年15天必训的前提下,收集整理全局民警知识需求,制定全年教育培训计划,推行“申报式”培训和“菜单式”教学,确定全年局各警种培训主体和参训人员,分类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极大提高了广大参训民警的学习热情。
(二)丰富培训形式。 依托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网上训练平台,链接省厅、市局的网上训练中心,县局将培训的内容和警务技能基本动作要领制作成PPT课件,挂在县局网站供全体民警自学自练。另外,定期组织小教官深入基层所队开展送教上门等活动,使民警“足不出户”就掌握基本警务实战技能,通过开辟民警教育培训第二课堂,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做到工作与培训两不误、双促进。
(三)搞好专题培训。 分析县局中心工作和民警队伍现状,邀请省厅、市局以及检察、法院等业务骨干和专家,适时开辟专题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即开阔了民警视野,又提升了民警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三、注重实效,做到三个结合
(一)坚持训练与岗位业务相结合。 结合各部门警种岗位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如针对刑侦、治安、巡特警、派出所等一线处警单位,采取一案一讲、以案说法、相互交流等灵活的训练方法,真正做到边工作边训练,以训练促工作。
(二)坚持训练与比武活动相结合。 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基本法律知识练兵、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十大岗位能手评选和警种大比武等一系列训练竞赛活动,及时检验民警训练效果。
(三)坚持训练与警务实战相结合。 县局举办了2期武器警械实战技能培训班,专门邀请市局教官团专职教官,对全局一线实战民警进行强化培训。另一方面,强化警种随岗培训,由“重理论讲解”改为“重实际操作”。通过采取模拟实战、假设敌情等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广大民警的业务技能和实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立足长效,完善三个制度
( 一)完善教育训练工作机制。 县局要求,除参加警衔晋升和新警初训的民警以外,其余民警每年参加不得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确保每位民警一年内培训一次。同时,建立各单位每周训练日制度和民警自训制度,即各单位每周抽出半天时间进行专门训练,民警每天抽出1小时进行自学自练。
(二)完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公安机关的年度财务预算,按照不低于5%的标准,在公安公用经费中单列教育训练经费,及时足额解决民警教育培训费用。
(三)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坚持“训考分离”的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沅陵县公安局教育训练工作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训练工作意见》,明确教育培训考核标准,并将民警的训练考核成绩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凡考试考核成绩不及格者,本年度不得评先评优,次年不得提拔使用。近两年来,有5人因教育训练考核不合格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