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7个县(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6.34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9.9%,县域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截至去年底,全市有规模工业企业954家,其中产值过50亿的4家;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0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1.5%;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今年1-6月,全市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793.9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和27.25%,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我市的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在总量、结构、排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
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周农指出,补齐“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短板,要以领导机构为工作基础,明确专门的工作班子和牵头领导,尽快把机构建起来、牌子挂起来、班子搭起来、工作干起来。市委、市政府将适时作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等几个专项决定,各级各部门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推动植优补短取得跨越式发展。
周农强调,要研究重点工作和项目布局,加大工作考核力度,用好规划引领的指挥棒,指导县(市)区的项目布局;用好政策扶持的指挥棒,掌握好中央、省委发布的政策红利,结合衡阳实际,对县(市)区进行专门的政策指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补齐“三个短板”;用好考核奖惩和领导办点示范的指挥棒,把重点责任落实到三个专门工作班子中来,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深入到企业、项目中去,以具体行动助推经济发展。要按照当前的工作部署,专门研究重大政策和措施,立说立行,力争本月底召开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做好充分准备。
周海兵要求,要建立领导机构,明确基本思路,统一思想、创新思维,做到强基础谋长远,为经济发展奠定可靠动力源;要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打造样板、累积经验,确定项目、量化任务,强化考核、传递压力。同时,县域经济发展要与全面建成小康、“五化”同步等工作相结合,工业经济发展要牢牢把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旅游经济发展要做好景区、景点、线路、配套建设和宣传推介工作,最终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市领导邓群策、段志刚、张贺文、陈竞、王洪斌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