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农业局强化五项措施抓好粮食生产

02.12.2015  10:57

2015年,我县围绕省、市粮食生产工作精神,坚定不移把粮食生产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及早发力,多措并举,全县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1、强化责任落实,稳定种粮面积。一是严治抛荒保面积。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禁止全年性2亩以上连片抛荒,对抛荒严重的停止发放种粮补贴;对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依法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农田,并组织恢复耕种。二是压单扩双增面积。结合全市水稻“压单扩双增面”行动,我县在麻塘、新开、甘田等九个乡镇开展“压单扩双增面”竞赛,采取“8公里沿线目测”的考核办法,要求各乡镇的双季稻比率增加10%以上。三是落实责任稳面积。制定了《岳阳县2015年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将粮食生产各项指标100分量化分解,纳入全县党政绩效考核管理范围。在早稻集中育秧、抛栽等关键时段,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涉农涉粮部门,开展了三次重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乡镇并限期整改到位。

2、坚持据实补贴,激发种粮热情。今年,我县多方筹措,配套23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粮食生产,继续推进完善种粮补贴发放方式,按照“谁种粮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据实发放双季稻种植补贴,提高惠农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所结余的资金,累加补贴到重点示范区集中连片双季稻种植农户,让多种粮者多得补贴。通过坚持据实发放双季稻种植补贴,全县农户的种粮热情空前高涨,如新墙镇,今年实插早稻面积26000多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亩,其中进塘村全村800多亩水田全部种植双季稻;红光村的农户不仅基本农田都种上了双季稻,还把100多亩多年未种的外湖滩田都翻耕出来种上了早稻。

3、狠抓项目示范,提升种粮水平。一是集中育秧示范。在上级支持资金的基础上,我县再配套资金730万元用于集中育秧补贴,早稻集中育秧涉及425个村,集中育秧主体2208个,其中专业化育秧主体498个,落实“一点两人”864人,育秧总面积1.833万亩,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秧田面积7110亩;机插秧714亩,共移栽大田33万亩。二是高产创建示范。在长湖乡创建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乡镇,面积43376亩;在筻口镇、杨林乡、新墙镇、柏祥镇创建双季稻万亩示范片4个,面积分别为 13500亩、12500亩、11500亩和11800亩;在步仙乡创建1个晚稻万亩示范片,面积11300亩;在中洲乡创建玉米高产示范片1个,面积10260亩。其他乡镇各自创建一个双季稻1000亩高产示范片,全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总规模在20万亩以上,通过高产创建带动大范围、大面积平衡增产。

4、培育新型大户,优化种粮结构。3月16日,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会,通报表彰了一批种粮大户,给予种粮标兵方幼雄5万元,优秀种粮大户陈红春、袁石贵等19人各1万元的奖励。同时,会议强调:要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粮食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0亩-200亩的家庭农场。此举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大户潮”,2015年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1739户,新增245户,种植面积11.94万亩,增加2.7万亩。步仙乡关王村的邓岳军,今年投入200余万元,新建了8个机插秧育秧大棚、1套机插秧播种流水线、2组稻谷烘干机,添置了4台翻耕机、2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在本村及周边村流转耕地1268亩,已全部种植双季稻。

5、突出科技服务,增加种粮效益。一是着力良种良法配套。重点推广以中早39、株两优819、岳优9113、岳优360等为代表的水稻主推品种,大力推广水稻“四项关键增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早稻抛秧平均密度提高1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达到全覆盖,大幅提升双季稻效益水平。二是着力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新春伊始,县农业局就抽调班子成员及技术骨干22人,全年联点20个乡镇; 做到技术服务无“盲区”;精心编写了《集中育秧操作技术规程》、《水稻“四项关键增产技术”》等技术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已开展以水稻“四项关键增产技术”、机械化育插秧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5期,培训育秧主体、机插秧能手和核心示范农户2300余人。三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机耕、机插、机收等先进农机农艺技术,全县早稻机耕面积达到99%以上,机插秧示范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确保了水稻机耕、机插、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四是着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针对今年早稻生产因雨水过多导致部份丘块纹枯病、稻瘟病多发的情况,我县植保部门加大监测和大面普查力度,准确掌握早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下发了《病虫情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引进或组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落实水稻统防统治面积30万亩以上,县乡技术员下到田里指导施药,保证防控效果,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政策措施给力、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等技术措施到位、穗粒结构协调、病虫防控得力等原因,今年双季稻面积稳中有增,有效穗增加明显,据统计,我县今年早稻大面平均单产410.8公斤,较去年增产1.7公斤,总产22.59万吨,比去年增加0.1万吨。晚稻平均亩产495.6公斤,比去年增加2.6公斤,总产将达30.7万吨,比去年增加0.17万吨。水稻总产达53.92万吨,比去年增0.27万吨。玉米平均单产437.9公斤,比去年增加12公斤,增5.1%,总产3.19万吨,比去年增加0.23万吨。包括旱杂粮在内的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59.73万吨,比去年增加0.5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