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岳阳“将军县”一农家两代出了六个教授

18.04.2016  15:35

将军县一农家两代出了六教授

父辈艰难求学 子女传承家风

从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走出一家姐弟三位著名教授。

姐姐张翼伸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并兼任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编委。

大弟张翼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七五”规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八五”规划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主持人。

二弟张翼健,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特聘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三姐弟的六个子女中也有三位教授,其中一位还是留美博士。

魂牵梦萦的故土

三姐弟有着浓浓的乡土情愫,故乡平江甲山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大姐张翼伸在《故乡平江的回忆》一文中写道:“我1920年出生在平江县东乡离县城十多里的甲山来家祖屋万忆堂。万忆堂是两层楼,靠山而建,屋前有两个池塘。祖屋取名万忆堂,表明祖辈经过商。到我祖父张壬秋时,家道已中落。

大弟张翼星在《风风雨雨数十年——从甲山到燕园》中说:“甲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原住房建筑依山傍田,远看像一座圆形靠背椅。屋分三面,落座在丛林绿荫之下。

二弟张翼健以画龙点睛之笔,开宗明义地写道:“我十岁便离开故乡到了东北,一别四十年,直到1991年后才两次回乡作短暂的停留。但是,甲山却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伊甸园,平江给了我人生旅途跋涉的精神支柱。

是啊,故乡是人生的起点,是人生的根基。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父老乡亲,是游子成长的摇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艰难曲折的道路

求学和成才之路异常艰苦而曲折,大姐张翼伸小学阶段是在平江县城完成的。当时因时局动荡,学校经常停课。国民党反动派对平江苏区残酷镇压和封锁,食盐、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奇缺。张翼伸姐弟靠从旧盐仓的地上挖出泥巴来熬一点硝盐吃,此硝盐虽有点咸味,但很苦。张翼伸的大学阶段,因平江被日本攻陷,她与家人失去联系,艰难地完成在四川乐山的四年大学生活。

大弟张翼星是在抗战中跟随父母在沅陵读的小学,每天蒙蒙亮就起床,独自乘渡船过江,再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校。遇空袭警报时,就得赶紧往家里跑,设法躲进防空洞,即使在防空洞昏暗的烛光下,他也手不离书,睁大眼睛读着。

说到过去那段艰辛的日子,姐弟们感慨万千,说:“今天的学子过着幸福生活,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学业有成,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张翼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边工作边刻苦自学,翌年被录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他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踏进燕园,哲学系集中了一大批国内著名哲学家,如: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宗白华等。张翼星师从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后来在全党整风和“大鸣大放”中,张翼星因在《学习》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艺杂谈”读后》的文章,批评了对待“双百”方针的某种教条主义态度,而被当作“反党言论”,于1958年初被划为“右派”,从此遭受厄运。即使这样,他仍坚持不懈地学习和钻研哲学。1958年10月,他被摘掉“右派”帽子,1960年毕业时,被留在本校哲学系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地属“边缘”人物,差点又遭遇大锅。直至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错划“右派”问题才算彻底解决,党籍得以恢复。他的政治生命和学术生命从此步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在教学中,他很注重讲课艺术和教学效果,并努力将教学、科研和翻译三者结合。他前后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共20多人,硕果累累。

与时俱进的精神

姐弟三教授从求学时代起到从事教学、科研、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大姐张翼伸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高科技研究课题十余项。主要从事多糖的研究,是我国糖复合物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她曾主持完成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吉林省科委重点项目。研究范围广,涉及植物、真菌、海藻等,对人参的根、茎、叶、果多糖的研究取得了破天荒的新成果。在多糖研究的方法学上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70余篇,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多糖研究科学专家,1985年应邀在美国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糖复合物学术会议上作“斜顶菌多糖构象”的学术报告,她主持的“人参多糖系列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项目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弟张翼健1984年调到吉林省教育学院,先做教研员,后任副院长,工作从教学生转到了培养教师。他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给学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二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杰出教师,如,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张再昌、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李元昌等。

善动脑筋、新点子、新创意层出不穷的张翼健,早在1978年底,就首先组织了粉碎“四人帮”后国内第一次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并倡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组织。这个动议得到了叶圣陶先生与教育部董纯才部长的大力支持。于1979年底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叶圣陶为名誉会长,吕叔湘为理事长,张翼健任常务理事,后被选为副会长,至今组织多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姐弟三教授一致认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儿女们照这样做。现在他们的6个子女中也有三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一位编审,一位编辑,一位留美博士,传承了故乡的老区精神与祖辈们的优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