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养活自己的“脑瘫青年” 献爱心不留名

08.03.2015  13:12

  红网株洲3月8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黄盼)3月2日,株洲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吴娟写了一篇《脑瘫青年》的日记,寻找一名到福利院献爱心不留名的“脑瘫青年”。

  3月4日,根据文章的线索,记者几番辗转找到了大伙寻找的这位“脑瘫青年”。他叫龚勋,29岁,每天都在株洲市新华西路沿线的公交车上卖报纸。靠卖报为生的他,除了一年去两次福利院看望和自己状况一样的孩子外,还悄悄资助了一位学生。对于这些爱心行为,龚勋说,他不愿意有更多人知道他,只想默默无闻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经历因难产脑瘫,18岁后坚持独立养活自己

  龚勋的父亲龚泉来,在记者到来之前,并不知道儿子做的这些善举。听到儿子的举动,龚泉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说,儿子让自己买过两次零食,但没说要拿去做什么。说起龚勋,龚泉来更多的是欣慰和疼惜。

  龚泉来说,龚勋出生时因为难产缺氧,导致脑瘫,在14岁之前没有行动能力,直到多方求医到郑州做了两次手术,并在康复训练下,龚勋才有了行动能力,可以自己行走。

  “他的运动神经是损坏的,但是语言没问题,自己很有想法。”龚泉来说,自己老家在醴陵,在醴陵时,龚勋摆过地摊,卖过小玩具,还开过店子,卖过饰品,“18岁之后就很少让我们资助他,有时候给钱他也不要,甚至给他买的衣服和鞋子,他还要给钱给我们。”龚泉来说,这些年来龚勋一直尝试做各种事情,坚持要自己养活自己,摆地摊后,龚勋又在地下商场租过门面创业,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后来,龚勋执意从醴陵来到株洲找工作,最后选择卖报纸。

   爱心曾每月拿200元资助学生,去福利院不留名

  “我没有想过要别人知道我,就是想默默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龚勋说。

  卖报之前,龚勋在湖南特殊教育职业中专学按摩,因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开始批发报纸卖。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每天卖出120份报纸,每份卖1元,每天5点半起床,到中午才卖完,大概可以挣60元。“我晚上在叔叔家吃饭,周日回醴陵家里,衣服鞋子都是爸妈给我买,所以我自己挣的钱可以自由支配。”龚勋说,除去房租和吃饭开销,他一个月还能存下一两千元。

  因为自己的经历,龚勋看到和自己类似情况的人群特别有感触。在卖报纸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曾经资助过一位跟自己类似情况的学生,每月资助200元,可后来因为一些小误会,这个资助终止。

  龚勋说,他受过很多挫折,刚卖报纸的时候,就连如何开口都不知道。有爱心人士帮助他,他自尊心强,走多远都要把多余的钱送回去,“我家里条件还可以,爸爸开店,妹妹也参加工作了,我不用大家献爱心。”他说,有时候这些被献爱心的钱,他觉得拿到手里很不好受,所以想着也用自己爱心的方式去回馈社会。从去年到今年,他已经悄悄去过三次儿童福利院了,每一次去至少要买上200元零食,还会去陪孩子们聊聊天,用自己的行动鼓励这些孩子。

  “听到他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自惭形秽,觉得我们健全人都没有他这么有爱心。”给他批发报纸的张先生叹了口气。

  龚勋则希望,别人不要过多关注自己,让他依然能够像往常一样默默去关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用自己方式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