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一山区教师12年行3万里收录2千首土家山歌
尚一网讯 (常德晚报记者 李雪芹 文/图)近日,石门县太平镇穿山河学校教师唐生敏编著的土家族山歌集《大山的绝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这本山歌集,唐生敏花费12年时间,骑摩托车走了20多个乡镇近3万里山路,足迹遍布湘鄂边界的石门、鹤峰、五峰、澧县、慈利、松滋等地。
唐生敏(左三)和山歌手们合影。(图片由唐生敏本人提供)
唐生敏的母亲是湘北土王覃添顺的后裔,会唱不少土家歌谣,唐生敏是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近年来,他感到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尤其是文化瑰宝土家山歌面临失传。出于一种寻根情结,2003年端午节,唐生敏踏上了收集土家山歌的道路。
每逢节假日,唐生敏忙完家里8亩地农活,安排好孩子,就骑着摩托车出门收集山歌。那时,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妻子外出打工,2个孩子在读书。可为了收集山歌,他自掏腰包买了录音机、相机等设备。2005年,每月工资不过千元的他花5000多元钱购买了一台DV机,几年后DV机坏了,他瞒着妻子又买了一台。
骑摩托车穿行在石门的茫茫大山里,虽说很辛苦,却比乘班车节约时间。山路弯弯曲曲,有的还是泥巴路,唐生敏记不清自己走了多少夜路,摔了多少次跤,修过多少次车。2008年,他第三次去罗坪收集山歌,不巧摩托车坏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他只得步行10多里路找到有住户的地方,打听哪里有修摩托车的师傅。2009年的一天,在赶赴雁池乡收集山歌的路上,因为下雨路滑,唐生敏不慎连人带车摔了一跤,在医院躺了20多天。
找人的过程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有一年夏天,唐生敏拜访壶瓶山一位叫戴定法的歌手,在烈日下骑了8个小时山路才到达深溪河。到达深溪河时打听采访对象的家,才得知他家不通公路,要把车寄放后再步行几里山路。奔波了半天的唐生敏被饥渴折磨得四肢瘫软,中途又遇上暴雨,他只好将摄影包紧紧抱在胸前。稍作休息后,他又冒雨行路,终于找到了戴定法的家。84岁的戴定法看到全身湿透、气喘吁吁的唐生敏时,惊讶又感动。
尽管大多都是贸然造访,可唐生敏总能得到山歌手们的热情响应和支持。2007年8月20日,他背着行囊翻越大山,步行30多里来到李主绪家,68岁的李主绪喜爱收集民歌,曾经录下了几盘磁带并视为珍宝。一番交谈后,李主绪被唐生敏的诚心打动,毫无保留地给他提供了自己珍藏的全部手抄本以及录音磁带。
12年里,唐生敏采访了100多位民间山歌手,收集了近2000首山歌。“我采访的山歌手大多数年岁已高,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去世了,他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料。”唐生敏说。为了让土家族山歌文化得到保留、传承,他向亲友借了3万多元钱,将山歌集《大山的绝响》印刷出版,并录制了山歌演唱光碟。这本山歌集收录了《四句歌》《五句歌》《叙事歌》《礼仪歌》《历史歌》《劳动歌》等,堪称土家文化的缩影。